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志武专利>正文

自重式牵引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8093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自重式牵引床,包括支承座、牵引床和床体角度调节装置,牵引床包括床板托架、床面板和腋下固定带,床板托架为长方形框架结构,床板托架的后部框架内侧分别安装有滑道,床板托架的上端固设吊钩;床面板由固定面板和活动面板组成,固定面板固定在床板托架的前部,活动面板设置在床板托架的后部,活动面板底面两侧分别安装有二个滚轮,滚轮分别装设在床板托架二侧上的滑道内,床板托架通过固设在其二侧壁中部的转轴与支承座上部二侧板轴联结,床体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蜗轮、蜗杆,蜗轮与蜗杆啮合,蜗杆上固设有手轮,蜗轮设置在支承座的一侧立板上,且蜗轮的轴与转轴为同轴,腋下固定带二端分别有挂钩,使用时与床板托架上的吊钩钩扣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治疗效果好,造价低廉等优点。(*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自重式牵引床
技术介绍
腰间盘突出症、腰椎小关节紊乱、腰部劳损及骨质增生为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在非手术疗法中牵引为首选方法。该方法疗效可靠、见效快,被医疗界广泛采用。目前国内医疗机构使用的治疗用牵引设备价格高,进口价格约人民币14万元,而国产价格也在5万元左右。特别是电动牵引床,不仅价格昂贵,而且结构复杂,它包括持续牵引、间歇牵引、快速牵引,由于其结构复杂,因而故障较多。患者到医院作一次牵引需要花费几十元,由于费时、费钱,对工作繁忙和行走不方便者难以得到经常性的治疗,而腰锥、颈锥病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往往需要长期反复牵引,每次牵引后需卧床休息,巩固疗效,但在目前是难以实现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作可靠、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自重式牵引床。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自重式牵引床,包括支承座、牵引床体、腋下固定带和床体角度调节机构。牵引床体包括床板托架和床面板。床板托架为长方形框架结构,床板托架后部的框架内侧分别安装有滑道。床面板由固定面板和活动面板组成,固定面板固设在床板托架的前部,对应于人体的肩背部,活动面板设置在床板托架的后部,对应于人体的臀部和腿部,活动面板底面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二个滚轮,滚轮分别装设在滑道内,活动面板通过其滚轮在人体自重作用向下移动。床板托架两侧壁上分别固定有转轴,床板托架两侧壁上的转轴分别伸出支承座两侧立板上的轴孔,使床板托架与支承座构成活动连结,即跷跷板式结构。床板托架对应于人体头部一侧装设有供腋下固定带挂置的吊钩。人体的上部通过腋下固定带束缚在床板托架上的固定床板上。床体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蜗轮、蜗杆,蜗轮的轮轴与床板托架一侧壁上的转轴固定连接。蜗杆与蜗轮啮合,蜗杆的一端固设有手轮。旋转手轮,蜗杆转动,蜗杆转动一带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又带动牵引床转动,这样通过转动手轮的设定角度,达到牵引床旋转到设定的角度。腋下固定带两端带有挂钩。腋下固定带的两端挂钩,挂扣于床板托架上的吊钩上。上述的活动面板下端固定设置有踝部固定架。上述的手轮可用摇柄替代。上述的腋下固定带的对应后背部分别为宽带,对应腋下部分为圆柱状,内置海绵,对应胶胸部分为带状。使用时,转动手轮,通过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使牵引床竖直放置,将腋下固定绕经背部、通过双腋下后,再到胸部,将腋下固定带的两端挂钩钩挂于床托板架上的吊钩上,将人体上身束缚在固定床板上。再旋转手轮,通过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将牵引床调整到一定倾斜角度,靠人体自重,活动床板下移,带动人体下部被向下拉伸。为了作头低位式牵引,在活动床板下端装设有踝部固定架,踝部固定架包括脚托板、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下夹持板上有二个弧形凹槽,在下夹持板的上方设置有上夹持板,上夹持板上对应于下夹持板上的二个弧形凹槽的部位上有二个弧形凹槽。下夹持板固定在脚托板上。上、下夹持板通过锁紧机构连接。锁紧机构可采用锁紧杆式结构,链式锁紧结构,子母扣式锁紧机构等。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通过人体自身重力使颈腰椎进行牵引,使病人在治疗时更舒适,更有效,对病灶处的牵引力可通过蜗轮蜗杆手动机构调节床板托架的倾斜角来实现。由病人自己控制,无需他人帮忙,且不受时间、场所的限制,不仅适用于各医院治疗,更适用于家庭、办公室及其它场所进行治疗,治疗过程更科学,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治疗效果好,造价低廉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腋下固定带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床体角度调节机构示意图。图5是上、下夹持板结构示意图图6是踝部固定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自重式牵引床,包括支承座1、牵引床体和床体角度调节装置。牵引床体包括床板托架2、床面板和腋下固定带。床板托架2为长方形框架结构。床板托架2的后部框架内侧分别安装有滑道3。床板托架2的上端固设吊钩12。床面板由固定面板4和活动面板5组成,固定面板4固定在床板托架2的前部,活动面板5设置在床板托架2的后部。活动面板5底面两侧分别安装有二个滚轮6,滚轮6分别装设在床板托架2二侧上的滑道3内,床板托架2通过固设在其二侧壁中部的转轴7与支承座1上部二侧板轴联结,为跷跷板联结方式。床体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蜗轮8、蜗杆9,蜗轮与蜗杆啮合,蜗杆9上固设有手轮10。蜗轮8设置在支承座1的一侧立板上,且蜗轮8的轴与转轴7为同轴。腋下固定带二端分别有挂钩11,使用时与床板托架2上的吊钩12钩扣住,腋下固定带中部为宽带13(对应人体背部)。其二侧为圆柱状带14,内置海绵(对应人体腋下部位),圆柱状带外侧为窄带15(对应人体胸部位)。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在结构上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在活动面板5的下端设置踝部固定架。踝部固定架包括脚托板16、下夹持板17、上夹持板18。脚托板16通过螺栓固定在活动面板5上。下夹持板17上有二个弧形凹槽19,下夹持板17固定在脚托板16上。上夹持板18与二个弧形凹槽19对应位置上有二个弧形凹槽20。上、下夹持板通过锁紧杆21固定连接在一起。权利要求1.自重式牵引床,包括支承座(1)、牵引床和床体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引床包括床板托架(2)、床面板和腋下固定带,床板托架(2)为长方形框架结构,床板托架(2)的后部框架内侧分别安装有滑道(3),床板托架(2)的上端固设吊钩(12);床面板由固定面板(4)和活动面板(5)组成,固定面板(4)固定在床板托架(2)的前部,活动面板(5)设置在床板托架(2)的后部,活动面板(5)底面两侧分别安装有二个滚轮(6),滚轮(6)分别装设在床板托架(2)二侧上的滑道(3)内,床板托架(2)通过固设在其二侧壁中部的转轴(7)与支承座(1)上部二侧板轴联结,床体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蜗轮(8)、蜗杆(9),蜗轮与蜗杆啮合,蜗杆(9)上固设有手轮(10),蜗轮(8)设置在支承座(1)的一侧立板上,且蜗轮(8)的轴与转轴(7)为同轴,腋下固定带二端分别有挂钩(11),使用时与床板托架(2)上的吊钩(12)钩扣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重式牵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腋下固定带由对应人体的背部分(13)、对应人体的腋下部分(14)、对应人体的胸部分(15)组成,且为一整体结构;对应人体的腋下部分(14)为宽体结构;对应人体的胸部分(15)为窄带,对应人体的腋下部分(14)为圆柱状,内置海绵。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重式牵引床,其特征是在活动面板(5)的下端设置踝部固定架,踝部固定架包括脚托板(16)、下夹持板(17)、上夹持板(18),脚托板(16)通过螺栓固定在活动面板(5)上,下夹持板(17)上有二个弧形凹槽(19),下夹持板(17)固定在脚托板(16)上,上夹持板(18)与二个弧形凹槽(19)对应位置上有二个弧形凹槽(20),上、下夹持板通过锁紧杆(21)固定连接在一起。专利摘要自重式牵引床,包括支承座、牵引床和床体角度调节装置,牵引床包括床板托架、床面板和腋下固定带,床板托架为长方形框架结构,床板托架的后部框架内侧分别安装有滑道,床板托架的上端固设吊钩;床面板由固定面板和活动面板组成,固定面板固定在床板托架的前部,活动面板设置在床板托架的后部,活动面板底面两侧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重式牵引床,包括支承座(1)、牵引床和床体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引床包括床板托架(2)、床面板和腋下固定带,床板托架(2)为长方形框架结构,床板托架(2)的后部框架内侧分别安装有滑道(3),床板托架(2)的上端固设吊钩(12);床面板由固定面板(4)和活动面板(5)组成,固定面板(4)固定在床板托架(2)的前部,活动面板(5)设置在床板托架(2)的后部,活动面板(5)底面两侧分别安装有二个滚轮(6),滚轮(6)分别装设在床板托架(2)二侧上的滑道(3)内,床板托架(2)通过固设在其二侧壁中部的转轴(7)与支承座(1)上部二侧板轴联结,床体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蜗轮(8)、蜗杆(9),蜗轮与蜗杆啮合,蜗杆(9)上固设有手轮(10),蜗轮(8)设置在支承座(1)的一侧立板上,且蜗轮(8)的轴与转轴(7)为同轴,腋下固定带二端分别有挂钩(11),使用时与床板托架(2)上的吊钩(12)钩扣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武
申请(专利权)人:王志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