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内溢流水膜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71987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内溢流水膜除尘器,包括筒体(1)、环形溢流槽(4)和水封溢出槽(5),筒体(1)从内至外分别是陶瓷或花岗岩板层、耐酸胶泥层和碳钢板层,所述的筒体(1)由上筒体(2)和下筒体(3)组成,所述下筒体(3)的上端制成倒锥环(6),上筒体(2)的下端嵌在下筒体(3)上端的倒锥环(6)内;所述的环形溢流槽(4)位于筒体(1)的上部,环形溢流槽(4)的竖截面呈梯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筒体采用分段式以及环形溢流槽倒锥体的设计方式,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除尘效率高、清灰容易、寿命长,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成本比整台式的低,运输安装方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烟气除尘装置,尤其是指一种分体式内溢流水膜除尘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目前的烟气除尘器,例如用于锅炉或炉窑排烟除尘的烟气除尘器已大 多采用湿式除尘或水膜式除尘结构。这种结构类型的除尘器的本体一般由非金属耐腐蚀结 构材料,例如花岗岩一类石头构成,这类除尘器体积大、自重大,运输安装都极为不便。另 外这类除尘器本体的干段和湿段之间设置的溢流槽一般都采用中空的圆柱形,这种溢流槽 在使用时水流的阻力大,形成的水膜易出现不均勻的现象,影响到除尘的效果;同时溢流槽 的底部局部应力不均勻,溢流槽的底部易形成死角,不易清灰,可能造成溢流水的不均勻流 通,同样会影响到除尘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内溢流水膜除尘器的缺陷,提供一种易于运输安 装、溢流水膜均勻、除尘效果好的分体式内溢流水膜除尘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分体式内溢流水膜除尘器,包括筒体、环形溢流槽和水封溢出槽,其中筒体从 内至外分别是陶瓷或花岗岩板层、耐酸胶泥层和碳钢板层,并且筒体由上筒体和下筒体组 成,所述下筒体的上端制成倒锥环,上筒体的下端嵌在下筒体上端的倒锥环内;所述的环形 溢流槽位于筒体的上部,环形溢流槽的竖截面呈梯形。所述的环形溢流槽外高内低,环形溢流槽设置于陶瓷或花岗岩板层呈一闭合结 构;所述环形溢流槽的高侧面为一向下倾斜面,环形溢流槽的顶端面上开有进水口,环形溢 流槽的低侧面处连通中空的筒体。所述的上筒体和下筒体相连处用耐酸胶泥填充。所述的水封溢出槽位于筒体的底角;所述水封溢出槽的下方设有与中空的筒体相 连通的连接口,水封溢出槽的上方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出水口,水封溢出槽的下方设有与连 接口对称的与外部连通的清灰口。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筒体采用分段式及倒锥环的设计方式,使本技术的成本比整台 式的低,并且运输安装方便;同时在连接处采用耐酸胶泥封死,进一步保证了设备的防水功 能。本技术的环形溢流槽做成倒锥体,截面呈梯形,不但使得溢流时水流阻力小, 形成的水膜更均勻,增强了除尘效率;而且使环形溢流槽所受的局部应力更小更均勻,延长 了本技术的使用寿命;同时清灰方便,保证了溢流水的流通。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环形溢流槽结构示意图。其中1 一筒体;2—上筒体;3—下筒体;4一环形溢流槽;5—水封溢出槽;6—倒 锥环;7—倾斜面;8—进水口 ;9一连接口 ; 10 —出水口 ; 11一清灰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分体式内溢流水膜除尘器,包括筒体1、环形溢流槽4和水 封溢出槽5,其中筒体1从内至外分别是陶瓷或花岗岩板层、耐酸胶泥层和碳钢板层,并且 筒体1由上筒体2和下筒体3组成,所述下筒体3的上端制成倒锥环6,上筒体2的下端嵌 在下筒体3上端的倒锥环6内,上筒体2和下筒体3相连处用耐酸胶泥填充,即倒锥环6的 空隙处用耐酸胶泥密封。另外环形溢流槽4位于筒体1的上部,环形溢流槽4的竖截面呈 梯形;环形溢流槽4的形状为外高内低,环形溢流槽(4)设置于陶瓷或花岗岩板层呈一闭合 结构,环形溢流槽4的高侧面为一向下倾斜面7并位于环形溢流槽4的外侧,环形溢流槽4 的顶端面上开有进水口 8,环形溢流槽4的低侧面处连通中空的筒体1。水封溢出槽5位于 筒体1的底角;在水封溢出槽5的下方设有与中空的筒体1相连通的连接口 9,水封溢出槽 5的上方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出水口 10,水封溢出槽5的下方设有与连接口 9对称的与外部 连通的清灰口 11。本技术的筒体1采用分段式及倒锥环的设计方式,使本技术的成本比整 台式的低,并且运输安装方便;同时在连接处采用耐酸胶泥封死,进一步保证了设备的防水 功能。同时环形溢流槽4做成倒锥体,截面呈梯形,不但使得溢流时水流阻力小,形成的水 膜更均勻,直接增强了除尘效率;而且使环形溢流槽4局部所受的应力更均勻,延长了本实 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并且清灰方便,保证了溢流水的流通。权利要求一种分体式内溢流水膜除尘器,包括筒体(1)、环形溢流槽(4)和水封溢出槽(5),筒体(1)从内至外分别是陶瓷或花岗岩板层、耐酸胶泥层和碳钢板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1)由上筒体(2)和下筒体(3)组成,所述下筒体(3)的上端制成倒锥环(6),上筒体(2)的下端嵌在下筒体(3)上端的倒锥环(6)内;所述的环形溢流槽(4)位于筒体(1)的上部,环形溢流槽(4)的竖截面呈梯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内溢流水膜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溢流槽 (4)外高内低,环形溢流槽(4)设置于陶瓷或花岗岩板层呈一闭合结构;所述环形溢流槽 (4)的高侧面为一向下倾斜面(7),环形溢流槽(4)的顶端面上开有进水口(8),环形溢流槽(4)的低侧面处连通中空的筒体(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内溢流水膜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筒体(2)和 下筒体(3)相连处用耐酸胶泥填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内溢流水膜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封溢出槽(5)位于筒体(1)的底角;所述水封溢出槽(5)的下方设有与中空的筒体(1)相连通的连接 口(9),水封溢出槽(5)的上方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出水口(10),水封溢出槽(5)的下方设有 与连接口(9)对称的与外部连通的清灰口(11)。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内溢流水膜除尘器,包括筒体(1)、环形溢流槽(4)和水封溢出槽(5),筒体(1)从内至外分别是陶瓷或花岗岩板层、耐酸胶泥层和碳钢板层,所述的筒体(1)由上筒体(2)和下筒体(3)组成,所述下筒体(3)的上端制成倒锥环(6),上筒体(2)的下端嵌在下筒体(3)上端的倒锥环(6)内;所述的环形溢流槽(4)位于筒体(1)的上部,环形溢流槽(4)的竖截面呈梯形。本技术的筒体采用分段式以及环形溢流槽倒锥体的设计方式,使本技术的除尘效率高、清灰容易、寿命长,并且本技术的成本比整台式的低,运输安装方便。文档编号B01D47/00GK201760205SQ201020578200公开日2011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7日专利技术者陈德平 申请人:江苏龙源除尘脱硫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体式内溢流水膜除尘器,包括筒体(1)、环形溢流槽(4)和水封溢出槽(5),筒体(1)从内至外分别是陶瓷或花岗岩板层、耐酸胶泥层和碳钢板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1)由上筒体(2)和下筒体(3)组成,所述下筒体(3)的上端制成倒锥环(6),上筒体(2)的下端嵌在下筒体(3)上端的倒锥环(6)内;所述的环形溢流槽(4)位于筒体(1)的上部,环形溢流槽(4)的竖截面呈梯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龙源除尘脱硫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