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胃插管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64080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鼻胃插管模型,它是由一个人体上身半身模型和底托组成。模型上至人体头部,下至第四腰椎水平;模型为人体上身正中矢状面切开状态。模型固定在底托上,底托上有鼻胃管插管的操作示意图。它展示了人体正中矢状面的结构,有助于学生了解鼻胃管经鼻经过咽部、食管,到达胃内的过程。这有助于老师讲解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练习鼻胃管插管的过程。(*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医学教学用教具,尤其涉及一种插胃管练习模型。
技术介绍
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 物、水和药物。这主要是适用于一类是意识发生障碍不能进食的病人,如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引起的昏迷,球麻痹引起的吞咽障碍,慢性消耗性疾病晚期伴有意识障碍者;另一类是消化 道手术后的病人及无法正常经口进食水的病人,如食管良性狭窄需提供含丰富营养素的流 质饮食,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热能及营养素,促进身体早日康复。在插管过程中,面对清醒的病人,可以嘱其进行吞咽动作,协助将管子送入到胃 内;但当面对昏迷病人时,就比价困难,往往容易误入气管,引起病人呛咳、窒息,甚至威胁 病人的生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食管、胃管、咽部的解剖结构的关系。现在医学院校使用的鼻胃管插管练习模型多是人体正面模型,或是在冠状面上切 开的模型,这类模型能较好的展现肺脏、心脏、膈肌、肝脏、胃,之间的位置关系,但是咽部的 结构是看不见的,不能展现食管、胃管、咽部的解剖位置关系。学生学习过程中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鼻胃管模型,它既能练习鼻胃管插管的操作,还清楚地展 示了 口鼻咽部、食管、气管之间的解剖位置关系。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这样的技术方案它是由一个人体上身半 身模型和底托组成。模型上至人体头部,下至第四腰椎水平;模型为人体上身正中矢状面切 开状态。模型固定在底托上,底托上有鼻胃管插管的操作示意图。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它展示了人体正中矢状面的结构,有助于学生了解鼻 胃管经鼻经过咽部、食管,到达胃内的过程。这有助于老师讲解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能更 好的帮助学生练习鼻胃管插管的过程。附图说明附图是模型外形的整体示意图,其中1 口腔,2鼻腔,3食管,4胃,5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它是由一个人体上身半身模型和底托组成。模型上至人体头部,下至第 四腰椎水平;模型为人体上身正中矢状面切开状态。正中矢状切开面上可见口腔、鼻腔、脊 柱、心脏、肝脏、胃、食管、气管等脏器结构。模型固定在底托上,底托上有鼻胃管插管的操作 示意图。用于指导学生操作。练习时可以根据底托上的操作示意图进行操作。操作者可以经口腔1或鼻腔2,将胃管插入,然后通过咽部,进入食管3,最终到达 胃4内;如果操作失误,胃管将进入气管5,操作失败。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 修饰,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 一种鼻胃插管模型,它是由一个人体上身半身模型和底托组成;其特征是模型上至 人体头部,下至第四腰椎水平;模型为人体上身正中矢状面切开状态;模型固定在底托上, 底托上有鼻胃管插管的操作示意图。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鼻胃插管模型,它是由一个人体上身半身模型和底托组成。模型上至人体头部,下至第四腰椎水平;模型为人体上身正中矢状面切开状态。模型固定在底托上,底托上有鼻胃管插管的操作示意图。它展示了人体正中矢状面的结构,有助于学生了解鼻胃管经鼻经过咽部、食管,到达胃内的过程。这有助于老师讲解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练习鼻胃管插管的过程。文档编号G09B23/28GK201838246SQ20102057576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6日专利技术者刘霄飞, 李璇 申请人:天津市天堰医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鼻胃插管模型,它是由一个人体上身半身模型和底托组成;其特征是模型上至人体头部,下至第四腰椎水平;模型为人体上身正中矢状面切开状态;模型固定在底托上,底托上有鼻胃管插管的操作示意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霄飞李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天堰医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