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衬和制作胸衬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360731 阅读:4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胸衬和制作胸衬的方法,涉及制衣技术领域,能够保证成衣胸型不易变形,胸腰层次感明显,提高了服饰的品质,增强了服饰的美感;且操作工艺简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作胸衬的方法,包括:制作胸衬主体,所述胸衬主体包括从前衣片向人体方向位于第一层的主衬,位于第二层的马尾衬,位于第三层的挺胸衬和位于第四层的棉衬;在所述胸衬主体上选取至少一个预定区域;在所述预定区域上设置至少一个防变形部件,所述防变形部件的丝绺方向与所述预定区域的丝绺方向不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衣
,尤其涉及。技术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服饰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御寒遮体的基本功 能,而更加注重于服饰的美观效果。一种增加服饰美感的方法就是在服饰的前衣片上加入 胸衬。特别是西服,作为男士出席正式场合时必不可少的着装,其款式和做工的优劣直接影 响着穿着者的形象,所以现有工艺在制作西服时,通常都会在西服的前衣片中加入胸衬,以 起到挺胸的效果,使西服穿着有型。然而,现有工艺制作的胸衬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现有工艺制作的胸衬位于 前衣片胸省靠近袖笼的部分通常采用斜丝绺,结果导致胸衬容易变形,胸衬的高点偏向袖 笼腋下方向,胸衬扁平,从而导致成衣胸部变形,挺胸效果较差,影响了服饰的质量和美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能够保证成衣胸型不易变形, 胸腰层次感明显,提高了服饰的品质,增强了服饰的美感;且操作工艺简单,具有很强的实 用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作胸衬的方法,包括制作胸衬主体,所述胸衬主体包括从前衣片向人体方向位于第一层的主衬,位于 第二层的马尾衬,位于第三层的挺胸衬和位于第四层的棉衬;在所述胸衬主体上选取至少一个预定区域;在所述预定区域上设置至少一个防变形部件,所述防变形部件的丝绺方向与所述 预定区域的丝绺方向不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胸衬,包括胸衬主体和防变形部件,所述胸衬主体包括从前衣片向人体方向位于第一层的主衬,位于第二层的马尾 衬,位于第三层的挺胸衬和位于第四层的棉衬;所述胸衬主体具有至少一个预定区域;所述预定区域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防变形部件,所述防变形部件的丝绺方向与所述 预定区域的丝绺方向不同。由上述可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胸衬主体的预定区域上设置防变形 部件,并使该防变形部件的丝绺方向与预定区域的丝绺方向不同,能够有效阻止胸衬变形 现象的产生,解决了由于胸衬的高点发生偏移,胸衬扁平所带来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 术方案能够保证成衣胸型不易变形,胸腰层次感明显,提高了服饰的品质,增强了服饰的美 感;且操作工艺简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制作胸衬的方法流程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胸衬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 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 明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制作胸衬的方法,参见图1,所述方法包括11 制作胸衬主体,所述胸衬主体包括从前衣片向人体方向位于第一层的主衬,位 于第二层的马尾衬,位于第三层的挺胸衬和位于第四层的棉衬;12 在所述胸衬主体上选取至少一个预定区域;13:在所述预定区域上设置至少一个防变形部件,所述防变形部件的丝绺方向与 所述预定区域的丝绺方向不同。上述胸衬主体的四层结构和每一层的材质只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优选的 示例,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需要采用具有多于上述四层或少于上述四层结 构的胸衬主体,上述各层选用的材质也可以进行调整。由上述可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胸衬主体的预定区域上设置防变形 部件,并使该防变形部件的丝绺方向与预定区域的丝绺方向不同,能够有效阻止胸衬变形 现象的产生,解决了由于胸衬的高点发生偏移,胸衬扁平所带来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 术方案能够保证成衣胸型不易变形,胸腰层次感明显,提高了服饰的品质,增强了服饰的美 感;且操作工艺简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 “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 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下面结合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制作胸衬的方法,具体处理如下11 制作胸衬主体,所述胸衬主体包括从前衣片向人体方向位于第一层的主衬,位 于第二层的马尾衬,位于第三层的挺胸衬和位于第四层的棉衬。参见图2中的示例,胸衬主体包括从前衣片向人体方向位于第一层的主衬1(如 图2中水平直线所标记的区域),位于第二层的马尾衬2(如图2上部斜向直线所标记的区 域),位于第三层的挺胸衬3 (如图2上部垂直直线所标记的区域)和位于第四层的棉衬4。12 在所述胸衬主体上选取至少一个预定区域。该预定区域的选取主要考虑在该预定区域设置防变形部件能够避免该预定区域 发生变形,或者在该预定区域设置防变形部件有助于避免胸衬上其他相应的位置发生变形。上述预定区域可以设置在胸衬主体的第四层(棉衬)上,或者设置在胸衬主体的 其他层上,如设置在第三层(挺胸衬)上。在胸衬主体上选取的预定区域的数量可以为一 个或多个,当选取多个预定区域时,不同的预定区域可以位于胸衬主体的同一层,如所有预 定区域都位于胸衬主体的第四层上,或者,不同的预定区域位于胸衬主体不同的层上,如至 少一个预定区域位于胸衬主体的第四层上,至少一个预定区域位于胸衬主体的第三层上。优选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胸衬主体的第四层上选取至少一个预定区域,这种处理 方式有助于简化操作工艺,节省人工。进一步的,针对现有技术中胸衬位于前衣片胸省靠近袖笼的部分容易发生变形的 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如下方式选取的一个预定区域参见图2,所述胸衬包括第一边缘6和第二边缘7,所述第一边缘6对应于门襟止 口,所述第二边缘7对应于袖笼,通过如下方式选取上述预定区域Tl 选取所述第二边缘7底部的上方第一距离且向门襟一侧第二距离位置处,作 为所述预定区域的起始位置51。示例性的,上述第一距离为3cm至5cm,上述第二距离为3cm,这时,选取第二边缘 7底部的上方3cm至5cm且向门襟一侧3cm位置处,作为所述预定区域的起始位置51。T2 将沿所述起始位置51按照所述防变形部件的样板向下延伸所占的区域作为 所述预定区域。由于所选取的预定区域主要用于在该区域中设置防变形部件,所以当防变形部件 的形状与预定区域的形状相一致时,能够将防变形部件更加贴合地粘结或缝合至该预定区 域,有助于达到预期的抗变形效果,且便于操作。从而,在此采用了按照防变形部件的样板 进行预定区域的选取,防变形部件的样板指防变形部件的一个模具,或者,指防变形部件的 一个样品,或者,至其他能够表示防变形部件式样的部件。考虑到穿着者在运动时服饰的胸部、袖笼等部分所受到的作用力的方向,以及现 有胸衬的高点易于偏向袖笼腋下方向所带来的问题,在此,将从起始位置51向下延伸所占 的区域作为上述预定区域。可以理解,当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案应用在领衬、肩衬上时,或 者,利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案解决胸衬上除上述袖笼部分之外其他部分的变形时,可以将 从起始位置51向其他方向(如左下方、右下方、上方等)延伸所占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作胸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制作胸衬主体,所述胸衬主体包括从前衣片向人体方向位于第一层的主衬,位于第二层的马尾衬,位于第三层的挺胸衬和位于第四层的棉衬;在所述胸衬主体上选取至少一个预定区域;在所述预定区域上设置至少一个防变形部件,所述防变形部件的丝绺方向与所述预定区域的丝绺方向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宏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报喜鸟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