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变形门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57468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抗变形门框结构,包括具有三个平面的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第三组件,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组件依次通过匹配的沟槽榫合形成门套并通过连接件与门洞边的墙体固定,且分别与门洞侧边的墙体平行,门套的宽度等于该门洞侧边的墙体的宽度;第一组件、第三组件的一侧与门洞侧边的墙体之间通过门套线连接形成门套与墙体之间的一空间,且该空间内设有填充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随意更换损坏的门套片,无需整个维修更换,降低了维修成本,减少了维修时间。(*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变形门框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实木门套安装结构的改进,特别涉及一种抗变形实木门 框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市场上门框的设计安装结构形式很多,但由于实木的天然活性,有 膨胀、收缩规律、对精细要求的大物件门套产品来说膨胀系数大。因整个面的门套板根 据墙体宽拼好后为一整片,固定门套板。随着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变化,门套板存在收缩 和膨胀现象,容易使门扇开关不方便,且目前市场上实木门框设计的结构复杂,实施复ο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抗变形门框结 构,其结构简单,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抗变形门框结构,包括具有三个平面 的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第三组件,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组件依次通过匹配的沟槽榫 合形成门套并通过连接件与门洞边的墙体固定,且分别与门洞侧边的墙体平行,所述门 套的宽度等于该门洞侧边的墙体的宽度;所述第一组件、第三组件的一侧与门洞侧边的 墙体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形成所述门套与墙体之间的一空间,且该空间内设有填充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特征,所述连接件为L型,设置为2个,其中一个的一 边与墙体固定,另一边与所述第一组件固定,另一个的一边与墙体固定,另一边与所述 第三组件固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特征,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组件包括两个侧面和一 个正面,所述沟槽设在两个侧面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特征,所述第二组件的正面相对所述第一、第三组件 的正面突出,该第二组件的一侧与第一组件间用防震密封条密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特征,所述门套线与第一组件、第三组件之间通过匹 配的沟槽榫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特征,门扇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第一组件上。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抗变形门框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 单,在使用中如有损坏可根据损坏的地方更换任何一个组件,无需整个更换。降低了维 修成本减少了维修时间,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组件;2,第二组件;3,第三组件;4,门套线;5,密封条;6,可调节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抗变形门框结构,包括具有三个平面的第一组 件1、第二组件2和第三组件3,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组件依次通过匹配的沟槽榫合形 成门套并通过可调节连接件6与门洞边的墙体固定,且分别与门洞侧边的墙体平行,门 套的宽度等于该门洞侧边的墙体的宽度;第一组件1、第三组件3的一侧与门洞侧边的 墙体之间通过可调节连接件6连接形成门套与墙体之间的一空间,且该空间内设有填充 剂。本实施例中,可调节连接件6为L型,设置为2个,其中一个的一边用膨胀螺丝 钉与墙体固定,且可通过调节该膨胀螺丝钉而调节门套与墙体的平行度,另一边用螺钉 与第一组件1固定,且可通过调节螺丝钉而调节门套的垂直度,另一个的一边用膨胀螺 丝钉与墙体固定,同样可通过调节该膨胀螺丝钉而调节门套垂直度和平衡度,另一边用 螺钉与第三组件3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组件1、2、3包括两个侧面和一个正面,沟槽 设在两个侧面上;第二组件2的正面相对第一、第三组件1、3的正面突出,该第二组件 2正面的两侧与第一、第三组件的一侧用榫链接,该第二组件2的一侧与第一组件1间用 防震密封条5密封;门套线4与第一组件1、第三组件3之间通过匹配的沟槽榫合。本实施例中,门扇一般安装在第一组件上,本实施例中通过铰链连接第一组件1 上。本技术的安装如下把第一组件1三片(即两侧和顶部三片)根据门扇的 尺寸,组装后,放入事先装好固定扣件的门洞内,调整好两侧和顶部的间隙,正、侧面 校正无误后固定第一组件1,然后分别嵌入第一组件2和第三组间3,装好后要与墙体齐 平,不可超出墙体,墙体和门套之间的间隙填充剂填满后,再把门套线的榫涂胶后分别 嵌入第一组件1和第三组件的沟槽内,固定好后装好密封条,即整个门套安装结束。但是,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更好的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 够理解本专利,不能理解为是对本专利包括范围的限制;只要是根据本专利所揭示精神 的所作的任何等同变更或修饰,均落入本专利包括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抗变形门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三个平面的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 第三组件,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组件依次通过匹配的沟槽榫合形成门套并通过连接件 与门同边的墙体固定,且分别与门洞侧边的墙体平行,所述门套的宽度等于该门洞侧边 的墙体的宽度;所述第一组件、第三组件的一侧与门洞侧边的墙体之间通过门套线连接 形成所述门套与墙体之间的一空间,且该空间内设有填充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变形门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L型,设置为 2个,其中一个的一边与墙体固定,另一边与所述第一组件固定,另一个的一边与墙体固 定,另一边与所述第三组件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变形门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组 件包括两个侧面和一个正面,所述沟槽设在两个侧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变形门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件的正面相对 所述第一、第三组件的正面突出,该第二组件的一侧与第一组件间用防震密封条密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变形门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套线与第一组件、 第三组件之间通过匹配的沟槽榫合。6.根据以上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抗变形门框结构,其特征在于门扇通过 铰链连接在所述第一组件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抗变形门框结构,包括具有三个平面的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第三组件,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组件依次通过匹配的沟槽榫合形成门套并通过连接件与门洞边的墙体固定,且分别与门洞侧边的墙体平行,门套的宽度等于该门洞侧边的墙体的宽度;第一组件、第三组件的一侧与门洞侧边的墙体之间通过门套线连接形成门套与墙体之间的一空间,且该空间内设有填充剂。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随意更换损坏的门套片,无需整个维修更换,降低了维修成本,减少了维修时间。文档编号E06B1/04GK201810108SQ20102057339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1日专利技术者陈庄 申请人:上海庄信柚木品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变形门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三个平面的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第三组件,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组件依次通过匹配的沟槽榫合形成门套并通过连接件与门同边的墙体固定,且分别与门洞侧边的墙体平行,所述门套的宽度等于该门洞侧边的墙体的宽度;所述第一组件、第三组件的一侧与门洞侧边的墙体之间通过门套线连接形成所述门套与墙体之间的一空间,且该空间内设有填充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庄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庄信柚木品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