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异轴双联电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57289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异步异轴双联电位器,包括带绕组基座一、外壳一、带绕组基座二和外壳二,带绕组基座二上安装有空心转轴,空心转轴内装有实心转轴,实心转轴穿过带绕组基座二与位于外壳一内的转动块一固定连接,转动块一上设置有簧片一,簧片一一端固定在转动块一上,簧片一另一端与带绕组基座一接触连接,带绕组基座一上设置有引出端一;空心转轴与位于外壳二内的转动块二固定连接,转动块二上设置有簧片二,簧片二一端固定在转动块二上,簧片二另一端与带绕组基座二接触连接,带绕组基座二上设置有引出端二;带绕组基座一和带绕组基座二通过卡簧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异步异轴的结构特殊性使其在使用时节省控制面板安装位置,便于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异步异轴双联电位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位器,特别涉及一种异步异轴双联电位器。技术背景随着通讯、计算机、航空、航天、国防军事、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电子整机正在 向着微型化、薄型化、多功能、高可靠的方向发展。电位器在科学技术发展中起着非常主要 的作用,但是,需要多个电位器同时使用时,会占据很大的空间,与现在电子整机向微型化、 薄型化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异步异轴双联电位 器。本技术体积小、结构新颖、使用方便,异步异轴的结构特殊性使其在使用时节省控 制面板安装位置,便于推广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异步异轴双联电位器,其特征在 于包括带绕组基座一、安装在带绕组基座一上的外壳一、带绕组基座二和安装在带绕组基 座二上的外壳二,所述带绕组基座二上安装有空心转轴,所述空心转轴内装有实心转轴,所 述实心转轴穿过带绕组基座二与位于外壳一内的转动块一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一上设置 有簧片一,所述簧片一的一端固定在转动块一上,所述簧片一的另一端与带绕组基座一接 触连接,所述带绕组基座一上设置有引出端一;所述空心转轴与位于外壳二内的转动块二 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二上设置有簧片二,所述簧片二的一端固定在转动块二上,所述簧片 二的另一端与带绕组基座二接触连接,所述带绕组基座二上设置有引出端二 ;所述带绕组 基座一和带绕组基座二通过卡簧固定。上述的异步异轴双联电位器,所述外壳一和带绕组基座二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一。上述的异步异轴双联电位器,所述空心转轴与实心转轴之间且在位于外壳二的接 触处设置有密封圈二。上述的异步异轴双联电位器,所述实心转轴与转动块一连接的一端设置有轴套。上述的异步异轴双联电位器,所述空心转轴通过轴用垫片与转动块二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是一种异步异轴双联电位 器即两个独立的电位器具有同心的独立调节轴,两联电位器具有异步性即调节其中一联电 位器不会影响到另外一联电位器。其体积小、结构新颖、使用方便,异步异轴的结构特殊性 使其在使用时节省控制面板安装位置,便于推广使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实心转轴;2-空心转轴;3-密封圈二 ;4-转动块二 ;5-簧片二;6-带绕组基座7-密封圈一;8-转动块一;9-带绕组基座10-卡簧;11-引出端一;12-轴套;13-夕卜壳一;14-引出端二;15-夕卜壳二 ;16-轴用垫片。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示的一种异步异轴双联电位器,包括带绕组基座一 9、安装在带绕组 基座一 9上的外壳一 13、带绕组基座二 6和安装在带绕组基座二 6上的外壳二 15,所述带 绕组基座二 6上安装有空心转轴2,所述空心转轴2内装有实心转轴1,所述实心转轴1穿 过带绕组基座二 6与位于外壳一 13内的转动块一 8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一 8上设置有簧 片一 5,所述簧片一 5的一端固定在转动块一 8上,所述簧片一 5的另一端与带绕组基座一 9接触连接,所述带绕组基座一 9上设置有引出端一 11 ;所述空心转轴2与位于外壳二 15 内的转动块二 4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二 4上设置有簧片二 5,所述簧片二 5的一端固定在 转动块二 4上,所述簧片二 5的另一端与带绕组基座二 6接触连接,所述带绕组基座二 6上 设置有引出端二 14 ;所述带绕组基座一 9和带绕组基座二 6通过卡簧10固定。所述外壳 一 13和带绕组基座二 6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一 7。所述空心转轴2与实心转轴1之间且在位 于外壳二 15的接触处设置有密封圈二 3。所述实心转轴1与转动块一 8连接的一端设置有 轴套12。所述空心转轴2通过轴用垫片16与转动块二 4连接。使用时,实心转轴1转动带动转动块一 8,从而带动簧片一在带绕组基座一 9上移 动,通过引出端一 11获得输出;空心转轴2转动带动转动块二 4,从而带动簧片二 5在带绕 组基座二 6上移动,通过引出端二 14获得输出。所述带绕组基座一 9和带绕组基座二 6上 的绕组是用精密绕线机将精密电阻合金线(裸)均勻缠绕在绝缘漆包圆铜线上制成的。本 技术是一种异步异轴双联电位器即两个独立的电位器具有同心的独立调节轴,两联电 位器具有异步性即调节其中一联电位器不会影响到另外一联电位器。其体积小、结构新颖、 使用方便,异步异轴的结构特殊性使其在使用时节省控制面板安装位置,便于推广使用。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 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 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异步异轴双联电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带绕组基座一(9)、安装在带绕组基座一 (9)上的外壳一(13)、带绕组基座二(6)和安装在带绕组基座二(6)上的外壳二(15),所述 带绕组基座二(6)上安装有空心转轴O),所述空心转轴O)内装有实心转轴(1),所述实 心转轴(1)穿过带绕组基座二(6)与位于外壳一(1 内的转动块一(8)固定连接,所述转 动块一(8)上设置有簧片一(5),所述簧片一(5)的一端固定在转动块一(8)上,所述簧片 一 (5)的另一端与带绕组基座一(9)接触连接,所述带绕组基座一(9)上设置有引出端一 (11);所述空心转轴( 与位于外壳二(1 内的转动块二(4)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二(4) 上设置有簧片二(5),所述簧片二(5)的一端固定在转动块二(4)上,所述簧片二(5)的另 一端与带绕组基座二(6)接触连接,所述带绕组基座二(6)上设置有引出端二(14);所述 带绕组基座一(9)和带绕组基座二(6)通过卡簧(10)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步异轴双联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一(1 和带绕 组基座二(6)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一(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步异轴双联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转轴O)与实 心转轴(1)之间且在位于外壳二(1 的接触处设置有密封圈二(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步异轴双联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转轴(1)与转 动块一(8)连接的一端设置有轴套(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步异轴双联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转轴(2)通过 轴用垫片(16)与转动块二(4)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异步异轴双联电位器,包括带绕组基座一、外壳一、带绕组基座二和外壳二,带绕组基座二上安装有空心转轴,空心转轴内装有实心转轴,实心转轴穿过带绕组基座二与位于外壳一内的转动块一固定连接,转动块一上设置有簧片一,簧片一一端固定在转动块一上,簧片一另一端与带绕组基座一接触连接,带绕组基座一上设置有引出端一;空心转轴与位于外壳二内的转动块二固定连接,转动块二上设置有簧片二,簧片二一端固定在转动块二上,簧片二另一端与带绕组基座二接触连接,带绕组基座二上设置有引出端二;带绕组基座一和带绕组基座二通过卡簧固定。本技术异步异轴的结构特殊性使其在使用时节省控制面板安装位置,便于推广使用。文档编号H01C13/02GK201820557SQ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异步异轴双联电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带绕组基座一(9)、安装在带绕组基座一(9)上的外壳一(13)、带绕组基座二(6)和安装在带绕组基座二(6)上的外壳二(15),所述带绕组基座二(6)上安装有空心转轴(2),所述空心转轴(2)内装有实心转轴(1),所述实心转轴(1)穿过带绕组基座二(6)与位于外壳一(13)内的转动块一(8)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一(8)上设置有簧片一(5),所述簧片一(5)的一端固定在转动块一(8)上,所述簧片一(5)的另一端与带绕组基座一(9)接触连接,所述带绕组基座一(9)上设置有引出端一(11);所述空心转轴(2)与位于外壳二(15)内的转动块二(4)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二(4)上设置有簧片二(5),所述簧片二(5)的一端固定在转动块二(4)上,所述簧片二(5)的另一端与带绕组基座二(6)接触连接,所述带绕组基座二(6)上设置有引出端二(14);所述带绕组基座一(9)和带绕组基座二(6)通过卡簧(10)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英孙小侠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宏星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