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扩散膜及使用该光学扩散膜的液晶显示背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55766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学扩散膜及使用该光学扩散膜的液晶显示背光源,所述光学扩散膜包括一个折射率为1.4~1.8的光学透明材料制成的透明基材,所述透明基材上表面设置有折射率为1.4~1.7的扩散涂层,所述涂层中设置有折射率为1.4~1.7的扩散粒子,所述扩散粒子相互之间紧密接触分布在所述涂层中,所述扩散涂层的厚度为扩散粒子最大粒径的1/2~2/3,所述扩散粒子的涂布密度为103~106个/平方毫米。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扩散粒子的粒径、排列和涂布密度,并通过控制扩散涂层的厚度而使这种光学扩散膜具有更高的雾度和聚光能力,应用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学扩散膜的液晶显示背光源,具有较高的雾度和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扩散膜和使用该光学扩散膜制造的液晶显示背光源。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光学扩散薄膜被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背光源,广告灯箱,照明灯具,移动通 讯设备按键等需要光源的装置上以提供均勻照明。近年来液晶显示背光源的快速发展和在 移动通讯设备显示、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台式电脑显示器以及大尺寸液晶电视的广泛应用, 对背光源中光学扩散薄膜的性能要求日趋提高,主要集中在提高亮度和照明均勻度上。现有应用于液晶显示背光源的光学扩散薄膜多为采用拉伸技术生产的有机薄膜 和采用涂布方式生产的多层薄膜,其中在采用涂布方式生产的多层薄膜的涂布层中含有不 同粒径的散射粒子。图1为传统的采用涂布方式生产的光学扩散薄膜的结构示意图,此光 学扩散薄膜主要包括透明基材10,扩散涂布层20及散射粒子40和防粘接涂布层30及防粘 接粒子50。传统的采用涂布方式生产的光学扩散薄膜主要依靠涂布层中随机散布且不同粒 径的散射粒子对进入涂层内的入射光线进行充分散射,以使出射光线的方向随机分布,从 而将入射的不均勻光场均勻化,并对薄膜下背光模组元件的瑕疵进行遮盖。同时,由于一些 粒径较大的粒子的顶部突出于涂层表面,形成对光线具有一定聚光作用的曲面21,从而使 此种光学扩散片具有一定的聚光能力。然而在此设计中,由于只有少数粒径较大的粒子突 出于涂层,扩散涂层的厚度和上扩散粒子最大粒径的比值偏大,粒子涂布密度偏小,所以这 种薄膜的聚光能力和遮盖能力十分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雾度和亮度的光学扩 散膜及使用该光学扩散膜的液晶显示背光源。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光学扩散膜薄膜,它包括一个折射率为1. 4 1. 8的光学透明材料制成的透明基 材,所述透明基材上表面设置有折射率为1. 4 1. 7的扩散涂层,所述涂层中设置有折射率 为1. 4 1. 7的扩散粒子,所述扩散粒子相互之间紧密接触分布在所述涂层中,所述扩散粒 子由以下直径的球形粒子按以下质量百分比组成1 IOum 10 30%,11 20um :50 80%, 21 35um 0 20%,所述扩散粒子的排列方式为随机排列,所述扩散涂层的厚度为扩 散粒子最大粒径的1/2 2/3,所述扩散粒子的涂布密度为103 106个/平方毫米。所述透明基材为PET、PC和PS的一种,所述扩散粒子为硅氧烷树脂、PS和PMMA的 一种。所述透明基材的下表面设置有折射率为1. 4 1. 7的防粘接涂层,所述防粘接涂 层内设置有折射率为1. 4 1. 7的防粘接粒子,所述防粘接粒子互不接触分散设置在所述 表面上,所述防粘接涂层的厚度为防粘接粒子最大粒径的1/2 2/3,所述防粘接粒子的直 径为2 10um,涂布密度为每70 500个/平方毫米。一种液晶显示背光源,它包括用于发光的光源、反射片、导光板(扩散板)及边框、 光学扩散膜和棱镜片,所述光学扩散膜包括一个折射率为1. 4 1. 8的光学透明材料制成 的透明基材,所述透明基材上表面设置有折射率为1. 4 1. 7的扩散涂层,所述涂层中设置 有折射率为1. 4 1. 7的扩散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粒子相互之间紧密接触分布在所 述涂层中,所述扩散粒子由以下直径的球形粒子按以下质量百分比组成1 IOum 10 30%,11 20um :50 80%,21 35um 0 20%,所述扩散粒子的排列方式为随机排列,所述 扩散涂层的厚度为扩散粒子最大粒径的1/2 2/3,所述扩散粒子的涂布密度为103 106 个/平方毫米。上述液晶显示背光源,所述光源为冷阴极荧光灯、外部电极荧光灯、发光二极管、 热阴极荧光灯和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光源可设置在导光板的侧面或扩散板 和反射片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控制扩散涂层中圆形扩散粒子的粒径、 排列和单位面积的数量,并通过控制扩散涂层的厚度而使这种光学扩散膜具有更高的聚光 能力;设置有防粘接粒子的防粘接层使光学扩散膜在具体应用于显示背光源中时和其他组 件之间形成一薄空气层。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扩散膜的液晶显示背光源,具有较少的组合 件数量,并具有较高的雾度和亮度。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光学扩散膜的剖面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和2的光学扩散膜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7的光学扩散膜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8的背光源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9的背光源的机构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0的背光源的机构示意附图及文中各标号表示为透明基材10,扩散涂布层20,防粘接涂布层30,散射粒子 40,防粘接粒子50,光学扩散薄膜100,透明PET基材110,扩散涂层120,防粘接涂层130,扩 散粒子140,防粘接粒子150,学扩散薄膜500,透明PET基材510,扩散涂层520,防粘接涂层 530,球形PMMA扩散粒子MO,球形PMMA防粘接粒子550,灯管710,反射片720,透明导光板 730,光学扩散薄膜740,液晶显示面板750,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聚苯 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2所示,光学扩散薄膜100包括一个透明PET基材110,一个包含有球形PMMA扩 散粒子140的扩散涂层120和一个包含有球形PMMA防粘接粒子150的防粘接涂层130。扩 散层120中扩散粒子按表1中的配比进行组合,大颗粒扩散膜粒子140紧密排列方排列在 扩散涂层中,小颗粒扩散粒子分散填充在扩散涂层120内,利用小颗粒扩散粒子与基材和 树脂涂层的折射率的不同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扩散层120的厚度被严格控制在大颗粒扩散粒子140的粒径的1/2,大颗粒扩散粒子140有一半埋藏在扩散涂层120中,另一半裸露的 扩散涂层120之上,形成具有聚光效果的透镜结构,使从下面传输过来的光线160向中心收 集。防粘接层130中含有粒径为5微米的球形PMMA防粘接粒子150,防粘接粒子150涂布 密度为每平方毫米100个,防粘接粒子150被随机的稀疏的排列在防粘接层130中,防粘接 涂层130的厚度为防粘接粒子150粒径的1/2,其突出的部分和其他组件之间形成一薄空气 层可以防止此光学薄膜100和其他元件粘连在一起。权利要求1.一种光学扩散膜,它包括一个折射率为1. 4 1. 8的光学透明材料制成的透明基材, 所述透明基材上表面设置有折射率为1. 4 1. 7的扩散涂层,所述涂层中设置有折射率为 1. 4 1. 7的扩散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粒子相互之间紧密接触分布在所述涂层中, 所述扩散粒子由以下直径的球形粒子按以下质量百分比组成1 IOum 10 30%,11 20um 50 80%,21 35um 0 20%,所述扩散粒子的排列方式为随机排列,所述扩散涂层 的厚度为扩散粒子最大粒径的1/2 2/3,所述扩散粒子的涂布密度为103 106个/平方 毫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材为PET、PC或PS中的 一种,所述扩散粒子为硅氧烷树脂、PS或PMMA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光学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扩散膜,它包括一个折射率为1.4~1.8的光学透明材料制成的透明基材,所述透明基材上表面设置有折射率为1.4~1.7的扩散涂层,所述涂层中设置有折射率为1.4~1.7的扩散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粒子相互之间紧密接触分布在所述涂层中,所述扩散粒子由以下直径的球形粒子按以下质量百分比组成:1~10um:10~30%,11~20um:50~80%,21~35um:0~20%,所述扩散粒子的排列方式为随机排列,所述扩散涂层的厚度为扩散粒子最大粒径的1/2~2/3,所述扩散粒子的涂布密度为103~106个/平方毫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保良李宇航王旭亮霍新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保定乐凯薄膜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