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海东专利>正文

折叠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54064 阅读:4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架、车座、车把、前叉、前后车轮、中轴的增速机构和链轮-链条传动机构,其特征是:中轴增速机构为一个行星轮变速器;脚踏和脚拐分别为可折叠的脚踏和脚拐;车座之支撑管和前叉分别包括两排圆管,每排圆管中包括多个可抽拉或收缩的套管;车架中的前端主架、车座-前叉间的联结片、车座折叠片和方向轴用铰接轴分别插入相应的铰接孔中,铰接成一个可以自由运动并可以折叠的四连杆结构;当铰接轴插入前端主架的铰接孔时,形成两个顶角对接的三角形形式的稳定车架。它折叠和展开方便灵活,展开后与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一样骑行,折叠后体积大大缩小,并可做行李拖车或座凳或旅行自行车装包携带。(*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 一 种自行车和 一 种由直流电机驱动的自行车。
技术介绍
传统折叠车无论怎样花样翻新却改变不了其折叠后体积大,不宜出行携带的缺点,这是因为它的固有结构所决定的,即1、 车轮大,如果太小就会影响车速;2、骨架为管状结构。非同心管 状零件折叠后体积较同心管状零件折叠后体积要大一倍,传统折 叠自行车支撑多为非同心管状零件。所以管状零件作为折叠自行 车的支撑的形式,是不利于减小折叠后体积的。即便当今世界最 新的折叠自行车A-bike折叠后体积为1 6cmX30cmX6 7cm=0. 032 1 6 立方米,也显得有浪费空间体积之嫌。且脚拐太短,从人体工效学 的角度看,骑行时不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 一种新型的折叠自行车结构,它折叠后体积大大减小,而展开后 骑行又非常舒适,并且适当的折叠后还可以将其作为一个行李拖 车或座凳使用。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上述折叠自行车上增加一个驱 动电机,使其可以快速地运动,并节省骑行者的体力。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一个目的,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本 方案的与现有技术一样,包括车架、车座、车把、前叉、前后车 轮、中轴的增速机构和链轮-链条传动机构、脚踏和脚拐,其改进在于所说的中轴增速机构为一个行星轮变速器;8所说的脚踏和脚拐分别为可折叠的脚踏和脚拐;所说的车座之支撑管为相互平行的双排支撑管,每排支撑管中包括多个可抽拉或收缩的套管机构;所说的车把左右两边分别为 一个与车把中心管铰接的可折叠 的把手;所说的前叉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排圓管,每排圓管中包括多个 可抽拉或收缩的套管机构,其中最上面 一 个套管的上端与车把的 中段固定在一起,最下面一个套管的下端与前叉变位片的上端固 定在一起,两个前叉变位片的下端分别装配在前轴的两边;(在最 下面一个套管的上部朝后方固定有两个上下相互平行的前把联结 片,该联结片的内侧面之间固定有一个与其垂直的方向轴),该方 向轴上设有上下两个铰接孔D4和C4;所说的车架包括两组前端主架和后端主架,其中前端主架的前部用薄板零件 制作,该薄板零件的前端和中间分别设有一个铰接孔C2和02,其后部固定有 一 个扁矩形截面的管段,该管端的上部设有 一 个铰接 孔A2;后端主架用扁矩形截面的钢管制作,其扁矩形截面的的尺 寸以能够插入前端主架中的扁矩形截面的管段中并可以滑移为 宜,该两个后端主架的后端分别装配在后轴的左右两边,其前端的 上部有与中轴相配合的孔G并分別装在中轴的两端;两个位于前端主架内侧的车座-前叉间的4关结片,该联结片的 前后两端和中间分别设有一个铰接孔Dl、 Bl、 01;两个车座折叠片,该折叠片的上端与车座支撑管的下端固定 在一起,其上面设有两个铰接孔A3和B3;上述的前端主架、车座-前叉间的联结片、车座折叠片和方向 轴用铰接轴分別插入相应的铰接孔中,铰接成一个可以自由运动 并可以折叠的四连杆结构;当铰接轴插入前端主架的铰接孔02时, 形成两个顶角对接的三角形形式的稳定车架。9。上面所说的四连杆结构铰接的方式是每组前端主架2与 车座-前叉间的联结片1的中间用铰接轴0插入铰接孔02和01中 将二者铰接在一起;每组前端主架2的前端与方向轴5的下端用 铰接轴C插入铰接孔C2、 C4中将二者铰接在一起;每组车座-前 叉间的联结片1的前端与方向轴5的上端用铰接轴D插入铰接孔 Dl、 D4中将二者4交接在一起;每组车座-前叉间的联结片1的后端 与车座折叠片4的下端用铰接轴B插入铰接孔Bl、 B3中将二者铰 接在一起;每组前端主架2之扁矩形截面的管段的上部与车座折 叠片4用铰接轴A插入铰接孔A2、 A3中将二者铰接在一起。上面所说的四连杆结构铰接的方式也可以是每组前端主架2 与车座-前叉间的联结片1的中间用铰接轴0插入铰接孔02和01 中将二者铰接在一起;每组前端主架2的前端与方向轴5的上端 用铰接轴D插入铰接孔D2、 D4中将二者铰接在一起;每组车座-前叉间的联结片1的前端与方向轴5的下端用铰接轴C插入铰接 孔Cl、 C4中将二者铰接在一起;每组车座-前叉间的联结片1的 后端与车座折叠片4用铰接轴B插入铰接孔Bl、 B3中将二者铰接 在一起;每组前端主架2之扁矩形截面的管段的上部与车座折叠 片4用铰接轴A插入铰接孔A2、 A3中将二者铰接在一起。当需要折叠本自行车时,可先将车座中的套管收缩在一起; 再将后端主架插入前端主架中的扁矩形截面的管段中;将脚踏和脚拐折叠起来;然后松开铰接点o,此时前端主架、车座-前叉间 的联结片、车座折叠片和方向轴形成 一 个活动的四连杆结构,于是与车座折叠片连接在一起的车座可以绕铰接轴A逆时针转动, 铰接轴B带动车座-前叉间的联结片,该联结片由铰接轴D带动前 叉和车把绕铰接轴C顺时针转动(参看图4),则本车折叠成如图 5所示的行李拖车。如果再将车4巴左右两边的把手折叠起来,并把前叉中的套管收缩在一起,则本车折叠成图6所示的形状;此时,它可以作为 一个坐凳使用。本折叠自行车相对于传统的折叠自行车,具有的优点是1、 本折叠车折叠和展开方便、灵活;其前后轮的直径可以缩小到100 —200毫米之间,折叠后的尺寸大大缩小,外形尺寸可小到 12cmX16cmX5 5cm=0. 01 056立方米,因此方便出行、旅游携带;而展 开后与同普通自行车一般大小,并且车速快。2、因它采用行星轮 作为其变速箱,所以可很方便实现变速、增速功能;3、因其骨架 多数为薄片,很容易用冲压模具进行规模化,快速化生产,从而 实现低成本运作;4、当车把不折叠,而其他部分折叠后可作为独 轮行李行用;当完全折叠后,可以作为一个坐凳使用;5、如果采 用新材料制作,可使车身更轻,轻到车重只有2—3公斤,使其真 正成为一款高档的装在包里的旅行自行车。为了使本技术便于理解和更加清晰,下面通过附图和实 施例对其作进一步"i兌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图1的折叠过程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自行车折叠成行李拖车时的示意图。图6是图1中的自行车全部折叠后并可当坐凳用的示意图。图7 ( a )是图1中的铰接轴0处的结构主视示意图;图7 ( b )是图7 ( a )的X-X剖视图。图8 ( a )是图1中的脚踏和脚拐结构的主视示意图;图8 ( b )是图8(a)的局部剖后的俯视示意图;图8 ( c )是图8 ( a )的局部剖后的左视示意图;图8 ( d )是图8 ( a )的B-B局部剖视图。 图9 (a)是图1中的行星轮变速器的剖视示意图;图9 ( b)是图9(a)的A-A剖视图;图9 ( c )是图9 ( a )的B-B剖视图。 图10 ( a)是图1中的车座和其支撑管的结构主视示意图;图i10 ( b)是图10 ( a )的仰视图;图10 ( c )是图10 ( a )的A-A剖视图;图10 (d)是图10 (a)的B-B剖视示意图。图11 ( a)是图1中的锁紧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11 ( b)是图11 (a)的A-A剖视示意图。图12 ( a )是图1中的前端主架和后端主架的装配关系主视放大示意图;图12 ( b )是图12 ( a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架、车座、车把、前叉、前后车轮、中轴的增速机构和链轮-链条传动机构、脚踏和脚拐,其特征是: 所说的中轴增速机构为一个行星轮变速器; 所说的脚踏和脚拐分别为可折叠的脚踏和脚拐; 所说的车座之支撑管为相互 平行的双排支撑管,每排支撑管中包括多个可抽拉或收缩的套管机构; 所说的车把左右两边分别为一个与车把中心管铰接的可折叠的把手; 所说的前叉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排圆管,每排圆管中包括多个可抽拉或收缩的套管机构,其中最上面一个套管的上端与 车把的中段固定在一起,最下面一个套管的下端与前叉变位片的上端固定在一起,两个前叉变位片的下端分别装配在前轴的两边;在套管的上部朝后方固定有两个上下相互平行的前把联结片,该联结片的内侧面之间固定有一个与其垂直的方向轴,该方向轴上设有上下两个铰接孔D4和C4; 所说的车架包括: 两组前端主架和后端主架,其中前端主架的前部用薄板零件制作,该薄板零件的前端和中间分别设有一个铰接孔C2和O2,其后部固定有一个扁矩形截面的管段,该管端的上部设有一个铰接孔A2;后端主架用扁矩形 截面的钢管制作,其扁矩形截面的的尺寸以能够插入前端主架中的扁矩形截面的管段中并可以滑移为宜,该两个后端主架的后端有孔并分别装配在后轴的左右两边,其前端的上部有与中轴相配合的孔G并分别装在中轴的两端; 两个位于前端主架内侧的车座-前叉间 的联结片,该联结片的前后两端和中间分别设有一个铰接孔D1、B1、O1; 两个车座折叠片,该折叠片的上端与车座支撑管的下端固定在一起,其上面设有两个铰接孔A3和B3; 上述的前端主架、车座-前叉间的联结片、车座折叠片和方向轴用铰接 轴分别插入相应的铰接孔中,铰接成一个可以折叠的四连杆结构;当铰接轴插入前端主架的铰接孔O2时,形成两个顶角对接的三角形形式的稳定车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东
申请(专利权)人:李海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