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护杆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31012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防护杆改良结构,其包含有虎钳式的夹具,该夹具的侧边设置有容置孔槽,且该容置孔槽侧边处开设有螺孔,并于螺孔上设置有迫紧螺栓;再将中空杆体下端处插设于容置孔槽内;再将迫紧螺栓向内锁,致使迫紧螺栓抵于中空杆体上,即可使得杆体与夹具相稳固结合成一体,另,于杆体上端处开设有孔洞,并将U型的固定环一端置入于中空杆体内,而该固定环两端分别为孔洞与螺孔,此时,通过固定螺栓由固定环一端孔洞穿入,并进入于中空杆体的孔洞内,再使得固定螺栓的前端锁入于固定环另一端的螺孔内,即形成本件的安全防护杆改良结构。该安全防护杆可限制防护钢索或安全护网的偏幅角度,即可避免人员因防护钢索或安全护网的偏幅角度过大,而发生不慎坠落碰撞钢骨等。(*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安全防护杆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建筑物、桥梁或厂房的建筑方式大多以改为钢骨建设,通过大量钢骨建构 成外型骨架后,再组装上预先订制的结构等,以可快速搭建完成建筑物本体。虽然通过上述的方式搭建建筑物、桥梁或厂房等非常快速,然而,当建构出建筑 物、桥梁或厂房的外型骨架后,施工人员必须在高空的钢骨上作业,但高空作业时常会发生 因强风吹袭或者施工不慎,而导致施工人员高空坠落的意外发生。为此,一般业者都会于两相对应的直立钢骨上固设钢索,施工人员再于腰部系上 安全带,安全带另一端设置有扣环,再将该扣环卡扣于钢索上,以让使用者于高空作业增加 安全作业的防护措施;但是,因钢索的两端仅分别固定于两相对应的直立钢骨上,易发生钢 索的偏幅角度过大,导致施工人员易发生倾倒坠落,虽不会由高空坠落,但因会吊挂在半空 中摆荡,施工人员恐因摆荡而碰撞到钢骨而受伤,且坠落的当下,施工人员也会因此受到惊 吓。由此可见,上述现有方式仍有诸多缺失,实非良好的设计者,而亟待加以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数组安全防护杆的排列设置于建筑物、桥 梁或厂房的钢骨或平地上使用,并搭配防护钢索或安全护网穿设于各安全防护杆上,该安 全防护杆可限制防护钢索或安全护网的偏幅角度,即可避免人员因防护钢索或安全护网的 偏幅角度过大,而发生不慎坠落碰撞钢骨等意外。本技术的次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简便且利用虎钳式的夹具 来固定,以此达到防护杆稳定固设的安全防护杆改良结构。可达成上述技术目的的安全防护杆改良结构,主要包含有夹具,该夹具由上夹体、下夹体、螺栓及螺帽所组成,该上夹体侧边处向下延伸导 杆,并于上夹体中间适当处开设有孔洞,另该下夹体侧边处设置有容置孔槽,并于容置孔槽 内侧形成有导槽,该导槽与上夹体的导杆相对应,又该容置孔槽侧边处开设有至少一个以 上的螺孔,并于螺孔上设置有迫紧螺栓,再于下夹体中间适当处开设有孔洞,该下夹体孔洞 与上夹体孔洞相对应,再将套设有弹簧垫片的螺栓由上穿入上、下夹体的孔洞,而螺栓前端 会穿出下夹体孔洞外,再将螺帽锁固于螺栓的前端处,致使上、下夹体无法分离;中空杆体,该中空杆体上端处开设孔洞,并将固定环一端置于中空杆体内,而固定 环两端分别为孔洞与螺孔,此时,通过固定螺栓由固定环孔洞端穿入,并进入中空杆体的孔 洞内,并使得固定螺栓的前端锁入固定环另一端的螺孔内;该中空杆体下端处插设于下夹 体的容置孔槽内。可达成上述技术目的的安全防护杆改良结构,还可以是以下结构主要包含有夹具,该夹具由上夹体、下夹体、螺栓及螺帽所组成,该上夹体侧边处向下延伸导 杆,并于上夹体中间适当处开设有孔洞,另该下夹体侧边处设置有容置孔槽,并于容置孔槽 内侧形成有导槽,该导槽与上夹体的导杆相对应,又该容置孔槽侧边处开设有至少一个以 上的螺孔,并于螺孔上设置有迫紧螺栓,再于下夹体中间适当处开设有孔洞,该下夹体孔洞 与上夹体孔洞相对应,再将套设有弹簧垫片的螺栓由上穿入上、下夹体的孔洞,而螺栓前端 会穿出下夹体孔洞外,再将螺帽锁固于螺栓的前端处,致使上、下夹体无法分离;中空杆体,该中空杆体上端处开设孔洞,并将固定环一端置于中空杆体内,而固定 环两端分别为孔洞与螺孔,此时,通过固定螺栓由固定环孔洞端穿入,并进入中空杆体的孔 洞内,并使得固定螺栓的前端锁入固定环另一端的螺孔内,再将至少一个以上具有两个按 压部的活动弹性夹套设于中空杆体上任一处,且于各个按压部上分别开有缺口 ;该中空杆 体下端处插设于下夹体的容置孔槽内。本技术包括有夹具、中空杆体及固定环等构件所组成;其中,该夹具由上下 夹体相对应插设以形成虎钳式的夹具,而于上、下夹体上分别相对应开设有孔洞,再将螺栓 插入两夹体孔洞,并使得螺栓一端穿出后,将螺帽锁固于螺栓的前端处,另于下夹体侧边处 设置有容置孔槽,且该容置孔槽侧边处开设有螺孔,并于螺孔上设置有迫紧螺栓,再将中空 杆体下端处插设于容置孔槽内,再将迫紧螺栓向内锁,致使迫紧螺栓抵于中空杆体上,即 可使得杆体与夹具相稳固结合成一体,另,于杆体上端处开设有孔洞,并将U型的固定环一 端置入于中空杆体内,而该固定环两端分别为孔洞与螺孔,此时,通过固定螺栓由固定环一 端孔洞穿入,并进入于中空杆体的孔洞内,再使得固定螺栓的前端锁入于固定环另一端的 螺孔内;通过上述各构件的组成,即形成本件的安全防护杆改良结构,本技术可应用于 高空作业上的钢骨(如建筑物、桥梁或厂房等)上,或可将本技术设置于道路侧边或 分隔处,再将本技术搭配防护钢索或安全护网,以此方式,可有效限制防护钢索或安全 护网的偏幅角度,即可避免施工人员或行人因重心不稳而倾倒现象发生。本技术所提供的安全防护杆改良结构,与其他现有技术相互比较时,更具有 下列的优点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数组安全防护杆的排列设置于建筑物、桥梁或厂房 的钢骨或平地上使用,并搭配防护钢索或安全护网穿设于各安全防护杆上,有效限制了防 护钢索或安全护网的偏幅角度,避免了人员因防护钢索或安全护网的偏幅角度过大,而发 生不慎坠落碰撞钢骨等意外。2.本技术的安全防护杆改良结构结构简单、安装简便,利用虎钳式的夹具来 固定,达到了防护杆稳定固设。3.本技术的安全防护杆可依使用者的需求设置所需数量的安全防护杆,并可 依据情况的不同设置增添更多组安全防护杆。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因应实施场所的不同,使用不同设置方向的夹具容置 槽孔,以可改变中空杆体的设置方向,使其可适用于各种施工场所使用,达到多元化使用的 目的。附图说明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将可进一步了解本 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其目的功效;有关该实施例的附图为图1为本技术安全防护杆改良结构的立体分解视图;图2为该安全防护杆改良结构的立体结合视图;图3A、3B为该安全防护杆改良结构的多种实施例视图;图4为该安全防护杆改良结构的实施示意图;图5为该安全防护杆改良结构的另一实施示意图;图6为该安全防护杆改良结构又一实施示意图;以及图7A、B为该安全防护杆改良结构的固定环多种型式示意图;附图标记1、夹具;11、上夹体;111、导杆;112、孔洞;12、下夹体;121、容置孔槽; 122、导槽;123、凸缘;124、螺孔;125、迫紧螺栓;126、孔洞;13、螺栓;131、弹簧垫片;14、螺 帽;2、中空杆体;21、孔洞;22、固定环;221、孔洞;222、螺孔;23、固定螺栓;24、活动弹性 夹;241、按压部;2411、缺口 ;3、防护钢索;4、钢骨;5、安全护网。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为本技术安全防护杆改良结构的立体分解及结合视 图,包括夹具1,该夹具1由上夹体11、下夹体12、螺栓13及螺帽14所组成,该上夹体11 侧边处向下延伸导杆111,并于上夹体11中间适当处开设有孔洞112,另该下夹体12侧边 处设置有容置孔槽121,并于容置孔槽121内侧形成有导槽122,且于容置孔槽下侧内壁边 缘处形成有凸缘123,而该导槽122与上夹体11的导杆111相对应,又该容置孔槽121侧边 处开设至少一个以上的螺孔124,并于螺孔124上设置有迫紧螺栓125,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防护杆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有:夹具,该夹具由上夹体、下夹体、螺栓及螺帽所组成,该上夹体侧边处向下延伸导杆,并于上夹体中间适当处开设有孔洞,另该下夹体侧边处设置有容置孔槽,并于容置孔槽内侧形成有导槽,该导槽与上夹体的导杆相对应,又该容置孔槽侧边处开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螺孔,并于螺孔上设置有迫紧螺栓,再于下夹体中间适当处开设有孔洞,该下夹体孔洞与上夹体孔洞相对应,再将套设有弹簧垫片的螺栓由上穿入上、下夹体的孔洞,而螺栓前端会穿出下夹体孔洞外,再将螺帽锁固于螺栓的前端处,致使上、下夹体无法分离;中空杆体,该中空杆体上端处开设孔洞,并将固定环一端置于中空杆体内,而固定环两端分别为孔洞与螺孔,此时,通过固定螺栓由固定环孔洞端穿入,并进入中空杆体的孔洞内,并使得固定螺栓的前端锁入固定环另一端的螺孔内;该中空杆体下端处插设于下夹体的容置孔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宽柔
申请(专利权)人:金日胜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