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东银专利>正文

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2500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骨折治疗中的复位固定装置,尤其适用于肱骨中下段骨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由框架横直板(15)、框架竖直(2)、框架斜直板(8)、导向板(13)、大弯钳夹(7)、螺杆(3)组成,框架竖直板、斜直板和横直板构成一三角形,导向板固定连接在横直板上,螺杆通过支架固定在导向板上方,移动支架由下部卡入滑槽(12)中,移动支架(6)上部有两个支杆,大弯钳夹卡在移动支架的两个支杆上,并在后支杆上由压板(5)进行固定。(*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骨折治疗中的复位固定装置,尤其适用于肱骨中下段骨折。肱骨骨折在骨折病人当中约占38%,而在儿童骨折中约占67%,目前国内外在对肱骨中下段骨折的处理上,多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由于受解剖、外伤着力点等因素,肱骨内外髁常难以复位与固定,或骨折后的游离的小细骨片在关节腔内而受关节液和关节腔内出血等因素,腔内压力与骨片浮动,造成了复位困难,复位后固定更困难,所以愈后出现肘关节内翻畸形率极高,西医多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夹板或管型石膏固定,稍有疏忽容易造成浮克曼氏手,造成终身残废。还有一种是采用仰卧位,布朗氏架行尺骨腐咀骨牵引固定,患儿卧床,大小便、生活上极不方便,还有一种是手术开放钢针内固定,由于手术麻醉给患儿带来麻醉危险和手术痛苦,甚至有感染的危险,同时钢针属异物刺激儿童骨骺异常生长,手术又加重了骨关节的创伤等。总之该病发病率高,愈后肘关节内翻畸形率极高,还容易造成终身残废。本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专用于肱骨骨折的自动牵引复位固定装置。本技术所述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由框架横直板、框架竖直、框架斜直板、导向板、大弯钳夹、螺杆组成,框架竖直板的一端与斜直板的一端呈转动联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斜直板的另一端与横直板的一端呈转动联接,横直板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导向板固定连接连接在横直板上,螺杆通过支架固定在导向板上方,导向板中间位置设有滑槽,移动支架、由下部卡入滑槽中,移动支架上部有两个支杆,前支杆上部固定螺帽,螺帽与螺杆配合,螺杆的一端有旋套,与螺杆固定连接,大弯钳夹卡在移动支架的两个支杆上,并在后支杆上由压板进行固定。本技术采用一种人体特殊位置的三角原理,附上一套机械自动牵引装置,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的生物作用点,作机械持续牵引与固定。患者不需卧床,不需石膏与夹板,更不需手术切开复位,就能达到解剖复位和固定。本技术操作简单,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本技术主要用于肱骨骨中下段折,在应用中使用简便效果显著。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框架竖直板、斜直板展开后的俯视图。附图可做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图中框架竖直板2的一端与框架斜直板8的一端通过销钉1呈转动联接,框架斜直板8的另一端与框架横直板15的一端通过销钉呈转动联接,由于此位置在使用过程中位于患者腋下,为使患者舒适,在销钉外部固定连接腋鞍14,框架竖直板2和框架横直板15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在框架横直板15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板13,螺杆3通过固定支架10固定在导向板13上方,其一端通过直销16固定连接有旋套11,导向板13中间设有滑槽12,移动支架6卡入滑槽12中,移动支架6有两个支杆,前支杆上方固定连接螺帽9,螺帽9与螺杆3相配合,大弯钳夹后部7卡在移动支架6的两个支杆上,另一端夹住患者的尺骨鹰咀端,并在后支杆上由螺钉4和压板5固定。通过旋转旋套11,可使移动支架6在滑槽12中移动,从而带动大弯钳夹7移动。使用说明患儿在仰卧位于尺骨鹰咀位2公分行(点状)局部麻醉后,即可将大弯钳夹7张开,夹住尺骨鹰咀2公分部夹紧后,将大弯钳夹7的后部固定在移动支架6的两个支杆上,并在后支杆上由螺钉4和压板5固定,手法固定完毕,再根据骨折断面调节旋套11后透视固定,整个手术完毕。权利要求1.一种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由框架横直板(15)、框架竖直(2)、框架斜直板(8)、导向板(13)、大弯钳夹(7)、螺杆(3)组成,框架竖直板(2)的一端与斜直板(8)的一端呈转动联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斜直板(8)的另一端与横直板(15)的一端呈转动联接,横直板(15)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导向板(13)固定连接连接在横直板(15)上,螺杆(3)通过支架(10)固定在导向板(13)上方,导向板(13)中间位置设有滑槽(12),移动支架(6)、由下部卡入滑槽(12)中,移动支架(6)上部有两个支杆,前支杆上部固定螺帽(9),螺帽(9)与螺杆(3)配合,螺杆(3)的一端有旋套(11),与螺杆(3)固定连接,大弯钳夹(7)卡在移动支架(6)的两个支杆上,并在后支杆上由压板(5)进行固定。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框架斜直板(8)与框架横直板(15)的联接端销钉外部固定连接腋鞍(14)。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螺杆(3)的一端通过直销(16)固定连接有旋套911)。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一种骨折治疗中的复位固定装置,尤其适用于肱骨中下段骨折。本技术所述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由框架横直板(15)、框架竖直(2)、框架斜直板(8)、导向板(13)、大弯钳夹(7)、螺杆(3)组成,框架竖直板、斜直板和横直板构成一三角形,导向板固定连接在横直板上,螺杆通过支架固定在导向板上方,移动支架由下部卡入滑槽(12)中,移动支架(6)上部有两个支杆,大弯钳夹卡在移动支架的两个支杆上,并在后支杆上由压板(5)进行固定。文档编号A61F5/04GK2251365SQ9522709公开日1997年4月9日 申请日期1995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1995年11月20日专利技术者陈东银, 赵月华 申请人:陈东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由框架横直板(15)、框架竖直(2)、框架斜直板(8)、导向板(13)、大弯钳夹(7)、螺杆(3)组成,框架竖直板(2)的一端与斜直板(8)的一端呈转动联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斜直板(8)的另一端与横直板(15)的一端呈转动联接,横直板(15)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导向板(13)固定连接连接在横直板(15)上,螺杆(3)通过支架(10)固定在导向板(13)上方,导向板(13)中间位置设有滑槽(12),移动支架(6)、由下部卡入滑槽(12)中,移动支架(6)上部有两个支杆,前支杆上部固定螺帽(9),螺帽(9)与螺杆(3)配合,螺杆(3)的一端有旋套(11),与螺杆(3)固定连接,大弯钳夹(7)卡在移动支架(6)的两个支杆上,并在后支杆上由压板(5)进行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东银赵月华
申请(专利权)人:陈东银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