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送风空调换热器的分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24970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送风空调换热器的分液装置,包括分路体,上、下部分路毛细管,连接器、若干下连接管和连接毛细管,分路体的干路连接口连接在换热管路上,分路体的分路连接口分别连接到上、下部分路毛细管的一端,上部分路毛细管的另一端连接到换热器的上管路连接口,连接器内设有单向阀将该连接器分成上、下两个腔体,下部分路毛细管的另一端和连接毛细管一端分别连接至上腔体,下部连接管的另一端和连接毛细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下腔体,下部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到换热器的下部管路连接口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单向阀使制冷剂在换热器中重新分配,下部制冷剂流量加大,增加了换热效率,提高了出风温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换热器,具体涉及侧送风空调换热器的分液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侧送风空调一般都通过分液装置把制冷剂均勻地分配到换热器的每个回路中,使制冷剂充分地汽化,吸收热量,从而提高换热效率。图1为现有侧送风空调换热器 的结构示意图,该侧送风空调换热器6具有三个分路,其分液装置包括分路体4和上、中、下 三根分路毛细管1、2、3,上、中、下三根分路毛细管1、2、3的一端分别与换热器6的上、中、下 三个管路连接口相连,另一端分别连接到分路体4的三个分路连接口上,分路体4的干路连 接口连接到换热管路5中,现有的侧送风空调在分路调节时一般只考虑制冷状态时的分路 情况,制冷状态时冷媒的流动状态如图3所示,在此状态下,低温低压气体均勻分配到每个 分路中。然而在制热状态时,由于换热器是斜立式放置的(如图2),在换热器中流动的制冷 剂是高温高压气体,与制冷时的状态完全不同,因此,换热器上部的冷媒压力大于下部,造 成换热器下部冷媒流量变小,达不到分配均勻的效果,其制冷剂流向如图4所示。这样,现 有侧送风空调换热器的分液装置在制热状态时,存在冷媒分配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空调换热器的分液装置在制热状态时冷 媒分配不均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侧送风空调换 热器的分液装置,包括分路体,上部、下部分路毛细管,连接器、若干下部连接管和连接毛细 管,分路体的干路连接口连接在换热管路上,分路体的分路连接口分别连接到上部、下部分 路毛细管的一端,上部分路毛细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换热器的上部管路连接口,连接器 内设有单向阀且将该连接器分成上、下两个腔体,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自下腔体通向上腔 体,下部分路毛细管的另一端和连接毛细管的一端分别连接至上腔体,下部连接管的另一 端和连接毛细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下腔体,下部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到换热器的下管路 连接口上。本技术,通过单向阀使得制冷剂在换热器中重新分配,使得下部制冷剂流量 加大,增加了换热效率,提高了换热器下部出风的温度,使得换热器的出风温度均勻。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侧送风空调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换热器放置示意图;图3为现有侧送风空调换热器分液装置在制冷状态时冷媒的流动状态示意图;图4为现有侧送风空调换热器分液装置在制热状态时冷媒的流动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在制冷状态时冷媒的流动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在制热状态时冷媒的流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出详细的说明。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换热器设有上、中、下三 个管路连接口,如图5所示,本技术包括分路体14,上、中、下分路毛细管11、12、13,连 接器16,下连接管19和连接毛细管15,分路体14的干路连接口连接在换热管路18上,分 路体14的分路连接口分别连接到上、中、下分路毛细管11、12、13的一端,上分路毛细管11 的另一端连接到换热器20的上 管路连接口,连接器16内设有单向阀17且将该连接器分成 上、下两个腔体A、B,单向阀17的导通方向为自下腔体B通向上腔体A,下分路毛细管13的 另一端和连接毛细管15 —端分别连接至上腔体A,下连接管19的另一端和连接毛细管15 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下腔体B,下连接管19的另一端连接到换热器20的下管路连接口上。本技术在制冷状态时冷媒的流动状态示意图如图6所示,图中箭头方向表示 冷媒的流动方向。冷媒由换热管路18进入分路体14,然后由上、中分路毛细管11、12分别 流入换热器的上、中管路连接口,经下分路毛细管13流出的冷媒进入连接器16的上腔体A, 由于单向阀17向下截止,所以冷媒经连接毛细管15流入下腔体B,最后经下连接管19流入 换热器20的下管路连接口。上述冷媒流动状态与现有技术方案基本相同。本技术在制热状态时冷媒的流动状态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此状态时,冷媒 由换热器中经上、中、下分路毛细管11、12、13流入,其中,上、中分路毛细管11、12中的冷媒 通过分路体14直接流入到换热管路18中,而经下连接管19流入的冷媒进入下腔体B后, 通过单向阀17直接流入上腔体A,再经分路体流入到换热管路18中,不再流经连接毛细管 15,这样,由于下连接管19的长度较短,因此,使得制热状态时节流毛细管变短,下部分路 的系统压力降低,使得进入下部分路的制冷剂量变大,进而使这部分分路的换热效果更好, 提高了出风温度,解决了换热器在制热时换热器出风温度不均的问题。本技术不限于上述方案中具有三个回路的换热器,同样适用于多个回路的换 热器,将换热器下部的多个下部管路连接口连接到下腔体B即可实现。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技术的启示下 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技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技术的保 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侧送风空调换热器的分液装置,包括分路体和上部、下部分路毛细管,分路体的干路连接口连接在换热管路上,分路体的分路连接口分别连接到上部、下部分路毛细管的一端,上部分路毛细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换热器的上部管路连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器、若干下部连接管和连接毛细管,连接器内设有单向阀且将该连接器分成上、下两个腔体,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自下腔体通向上腔体,下部分路毛细管的另一端和连接毛细管的一端分别连接至上腔体,若干下部连接管的另一端和连接毛细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下腔体,若干下连接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换热器的下部管路连接口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侧送风空调换热器的分液装置,包括分路体,上、下部分路毛细管,连接器、若干下连接管和连接毛细管,分路体的干路连接口连接在换热管路上,分路体的分路连接口分别连接到上、下部分路毛细管的一端,上部分路毛细管的另一端连接到换热器的上管路连接口,连接器内设有单向阀将该连接器分成上、下两个腔体,下部分路毛细管的另一端和连接毛细管一端分别连接至上腔体,下部连接管的另一端和连接毛细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下腔体,下部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到换热器的下部管路连接口上。本技术,通过单向阀使制冷剂在换热器中重新分配,下部制冷剂流量加大,增加了换热效率,提高了出风温度。文档编号F25B41/04GK201589476SQ20092035196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30日专利技术者潘建敏, 白韡 申请人: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侧送风空调换热器的分液装置,包括分路体和上部、下部分路毛细管,分路体的干路连接口连接在换热管路上,分路体的分路连接口分别连接到上部、下部分路毛细管的一端,上部分路毛细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换热器的上部管路连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器、若干下部连接管和连接毛细管,连接器内设有单向阀且将该连接器分成上、下两个腔体,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自下腔体通向上腔体,下部分路毛细管的另一端和连接毛细管的一端分别连接至上腔体,若干下部连接管的另一端和连接毛细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下腔体,若干下连接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换热器的下部管路连接口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韡潘建敏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