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光致混合发光白光LED芯片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307903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致/光致混合发光白光LED芯片及其制备方法。该白光LED芯片包含一个平面结构蓝光LED芯片和一个去除了衬底的黄光LED芯片,两个芯片粘结在一起,在蓝光LED芯片上形成P、N电极,且在P电极下设有上反射镜;在黄光LED芯片上表面形成P电极,外延层上设有下反射镜。其制备方法是:制备出平面蓝光LED芯片;在平面蓝光LED芯片上表面蒸镀上反射镜;在平面蓝光LED芯片上制作出P、N电极;制备出黄光LED芯片结构;将蓝光LED芯片与黄光LED芯片连接在一起;去除黄光LED芯片衬底;去除蓝光LED芯片电极面光刻胶;在黄光LED芯片外延层上蒸镀下反射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稳定性、寿命、光效和光色均匀性,出光效率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白光发光二极管(LED)的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属于白光LED技术 领域。
技术介绍
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为节能、环保的优点正在成为取代传统电光源的最有潜 力的下一代照明光源。白光LED的能耗仅为白炽灯的1/8,荧光灯的1/2,其寿命可长达10 万小时,对于普通家庭照明可谓"一劳永逸"。同时还可实现无汞化,回收容易,这对于环 境保护和节约能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制备白光LED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将红、绿、蓝三种光色的LED芯片通过三 基色叠加原理混光成白光,通过调节各种颜色的LED的亮度来合成不同的白光,甚至得到 各种不同的颜色,常用在各种显示上面。这种获取白光途径简单易行,发光亮度高。不足之 处是个别单色LED劣化将导致光色不纯或不均勻,色温不稳,同时,成本相对较高,控制电 路复杂。2、蓝光或近紫外LED芯片上涂覆黄色荧光粉,从而得到白光LED,这种通过蓝光LED 得到白光的方法,构造简单、成本低廉、技术成熟度高,因此运用最多,但此方法存在的主要 问题是荧光粉的质量、涂层厚度稍有欠缺将严重影响其显色指数、色温、光效和光衰,而且 由于受LED芯片发热影响,荧光粉会出现退化,使白光LED的光色质量和发光效率大大降 低。此外,白光LED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还有待提高,光色还需进一步调整以更接近日光, 这些都是目前亟待和正在解决的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1588656公开了一种《直接出射白光的高亮度功率型LED芯片》, 其结构是设有至少两个发射不同主波长光的有源区,每一个有源区具有各自的光波导限制 层;两种或者多种主波长不同的光谱混合在一起产生白光;其两侧的解理腔面都镀有反射 膜,形成光子谐振腔;光出射方向为全侧面出光,此种结构适合GaN基基的LED,或 者其它材料的LED ;其衬底是蓝宝石衬底,或SiC衬底,或者别的衬底材料。该《直接出射白 光的高亮度功率型LED芯片》采用解理腔面(侧面)蒸镀反射膜,光从解理腔面出射(即侧 面出射),光子只在各自的有源区内放大,从芯片内出射后再混合为白光。产生的白光不够 均勻,出光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白光LED的制备方法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产生的白光均勻、出 光效率高的电致/光致混合发光白光LED芯片,同时提供一种该白光LED芯片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电致/光致混合发光白光LED芯片,包含一个平面结构蓝光LED芯片和 一个去除了衬底的黄光LED芯片,两个芯片通过透明介质粘合材料粘结在一起,在平面结 构蓝光LED芯片上形成P、N电极,且在P电极下设有上反射镜,在去除衬底的黄光LED芯片 上表面形成P电极,在黄光LED芯片外延层上设有下反射镜。在蓝光LED芯片上加电流、电压使有源区发出蓝光,蓝光激发黄光LED芯片外延层有源区使之发射黄光,发出的黄光与蓝光在芯片内部上下反射镜间来回反射充分混合产生 白光。上述白光LED芯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常规MOCVD (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淀积)方法制备出平面蓝光LED芯片 结构;(2)在制备的平面蓝光LED芯片上表面蒸镀金属,作为上反射镜;(3)在设有上反射镜的平面蓝光LED芯片上制作出P、N电极;(4)按常规MOCVD (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淀积)方法制备出黄光LED芯片结 构;(5)在蓝光LED芯片衬底上涂覆透明介质粘合材料;(6)通过透明介质粘合材料将蓝光LED芯片与黄光LED芯片连接在一起,透明介质 粘合材料上下分别连接蓝光芯片衬底和黄光芯片外延层;(7)甩胶保护蓝光LED芯片电极面;(8)去除黄光LED芯片衬底(可采用现有通用的湿法或干法去除);(9)去除蓝光LED芯片电极面光刻胶,丙酮或乙醇清洗;(10)在黄光LED芯片外延层上蒸镀金属,作为下反射镜,得到白光LED芯片。本专利技术相对于蓝光激发黄色荧光粉之白色LED,不仅提高了亮度,也大大提高了稳 定性、寿命、光效和光色均勻性。光子在整个芯片内上下反射,混合成白光后再出射,出光效 率大大提高。在形成的的白光LED芯片P、N电极间上加电流、电压,发出的黄光与蓝光混合 即可产生白光。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设有上反射镜的平面GaN基蓝光LED芯片结构示意图。图2是常规MGaInP基黄光LED芯片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芯片衬底涂覆透明介质粘合材料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白光LED芯片结构示意图。图中1、衬底,2、缓冲层,3、非掺杂GaN层,4、N型GaN层,5、有源区,6、P型GaN层, 7、上反射镜,8、P电极,9、N电极,10,GaAs衬底,11、缓冲层,12、N型限制层,13、有源区,14、 P型限制层,15、透明介质粘合材料,16、下反射镜。具体实施例方式采用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白光LED芯片结构如图4所示,制备过程如下1.制备平面蓝光LED芯片采用常规MOCVD (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淀积)工 艺在衬底1上外延依次生长缓冲层2、非掺杂GaN层3、N型GaN层4、有源区5和P型GaN 层6(参见图1)。衬底1材料可采用Al203、SiC、Si、GaN等材料。2.在制备的平面蓝光LED芯片P型GaN层上蒸镀金属Au,作为上反射镜7 ;3.光刻P电极8的图形,去除P电极下方金属Au ;4.按现有通用方法在P型GaN层上制作P电极8,在N型GaN层上制作N电极9。 制作出平面GaN基蓝光LED芯片,其结构如图1所示;自下而上依次包括衬底1、缓冲层2、非掺杂GaN层3、N型GaN层4、有源区5和P型GaN层6、上反射镜7,P型GaN层上设有P 电极8,N型GaN层上设有N电极9。5.制备AWaInP基黄光LED芯片采用常规MOCVD (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淀 积)工艺在GaAs衬底10上外延依次生长缓冲层11、N型限制层12、有源区13和P型限制 层14。制备的AWaInP基黄光LED芯片如图2所示。6.在制备的平面蓝光LED芯片衬底上涂覆透明介质粘合材料15,如图3所示;7.将制备的AWaInP基黄光LED芯片通过透明介质粘合材料15粘结到蓝光LED 芯片上;透明介质粘合材料上下分别连接蓝光芯片衬底和黄光芯片外延层。8.甩胶保护蓝光LED芯片电极面;9.湿法腐蚀去除GaAs衬底10和缓冲层11,腐蚀液配比为双氧水、氨水和水的体 积比为2 1 3,腐蚀干净后用去离子水清洗;10.去除蓝光LED芯片电极面光刻胶,丙酮、乙醇清洗;11.在黄光LED芯片N-限制层上蒸镀金属Au,作为下反射镜16,得到如图4所示 的白光LED芯片。其中上下反射镜材料可以是单层反射膜,如Au、Ag、Al、Cu等金属薄膜,也可以是 多层反射膜,如AuBe、TiAu, NiAg, AuZn等多层金属薄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白光LED芯片全侧面出光,发出的蓝光和黄光在上下反射镜间来回 反射充分混合,得到的白光光色均勻且发光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稳定性高,是白光LED制 作中产生白光最直接易行的一种方法。权利要求1.一种电致/光致混合发光白光LED芯片,其特征是包含一个平面结构蓝光LED芯 片和一个去除了衬底的黄光LED芯片,两个芯片通过透明介质粘合材料粘结在一起,在平 面结构蓝光LED芯片上形成P、N电极,且在P电极下设有上反射镜,在去除衬底的黄光LED 芯片上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致/光致混合发光白光LED芯片,其特征是:包含一个平面结构蓝光LED芯片和一个去除了衬底的黄光LED芯片,两个芯片通过透明介质粘合材料粘结在一起,在平面结构蓝光LED芯片上形成P、N电极,且在P电极下设有上反射镜,在去除衬底的黄光LED芯片上表面形成P电极,在黄光LED芯片外延层上设有下反射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伟苏建张秋霞任忠祥徐现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光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