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弹性开口之一次性尿布的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30452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形成带有弹性开口的一次性尿布的触肤顶层的方法,触肤顶层上形成的开口沿其整个周缘有弹性件并因此而加强以沿整个周缘形成均匀的皱褶。触肤顶层包括一对并排且互有搭叠放置的并且分别具有相对内边缘的顶层构件,顶层构件的内边缘有切口,每对相对的切口形成每个开口,沿开口的整个周缘的两个半周缘有弹性件,这些弹性件由一部分触肤顶层覆盖。(*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形成带有用于可靠引导排泄物的弹性开口的一次性尿布的接触皮肤的顶层的方法。日本技术申请公开公报No.1974-120439中揭示了一种尿布覆层,它具有一顶层,顶层中央区域有一开口,开口沿顶层纵向的长度大于沿其横向的长度,且开口沿其周边有一可纵向伸张的弹性件,以构成一封闭的环形弹性边。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1986-41304中也揭示了一种带有一顶层的尿布,尿布中央区域有一开口,开口沿顶层纵向比沿其横向长,且开口沿其横向相对的两侧缘分别有弹性件。用这些都有开口的尿布覆层和尿布,排泄物可流过所述开口进入在所述顶层和一在先提到的那一顶层下面的隔开设置的顶层之间构成的窝内并被保留在其中,因此有可能避免或至少减轻穿戴者的皮肤被渗开于与皮肤接触的最顶层的排泄物脏污、使穿戴者感到不适甚至引起皮肤病等等之类的烦恼。上述日本技术申请公开公报No.1974-120439及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1986-41304都既没有揭示形成带有开口的触肤顶层的方法,也没有揭示围绕开口系缚弹性件的方法。根据前者,它建议在开口的整个周缘放一无端环形的弹性件,然后用所述开口的周缘部分包住弹性件。然而,在其说明书中并未给出具体的方法。由于前者是涉及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尿布的覆层,其方法可能是采用众所周知的剪裁和缝纫技术。根据后者,顶层的中央部分被剪掉以形成开口,开口的两边缘放有用粘结剂粘贴至各边缘的背面的弹性件。结果,后者的提出的尿布不仅不好看而且沿开口周缘的所需强度也很差,这是因为尽管顶层背面设置了弹性件,但根本未将弹性件包起来。而且,这种结构沿整个开口周缘不能形成整齐均匀的皱褶,因此,预料这种开口的整个周缘不可能紧密地贴靠在穿戴者的皮肤上。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形成一种带有开口的一次性尿布的触肤顶层,开口的整个周缘有所需的强度,且其内包有弹性件。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是通过一种用于形成带有一弹性开口的一次性尿布的触肤顶层的方法来实现,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将一处于拉伸状态和连续弹性件沿一条连续的织带的纵向送入到该织带上,这样连续弹性件就形成了交替向连续织带的第一边缘30和与其相对的第二边缘31弯曲的波浪线,以分别形成峰部17a和较宽的谷部17b,并用粘结剂将所述弹性件粘结至所述织带以获得一第一连续组合织带44;B.将所述第一连续组合织带的靠近其所述第一边缘的区域沿一条在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谷部之间的一高度处的纵向延伸的折叠线打折,使各个峰部17a至少部分地位于由折叠线33和第一边缘30之间形成的一范围内,然后将折叠的区域粘结至第一连续组合织带的非折叠区域,以获得一包括由连续织带覆盖着的连续弹性件的第二连续组合织带;C.剪掉第二连续组合织带的由各个峰部、谷部和折叠线围成的区域以获得一第三连续组合织带,此组合织带因此具有用来构成各开口的一半的切口;D.将一对所述第三连续组合织带并排布置,使每对相关的切口以横向对称的关系相向且相互对齐,并且将这些织带放在一包括有多个单个尿布的连续尿布织带的顶层上,使各个第三连续组合织带的每对边缘部分纵向地延伸过相互搭叠的每对相对的峰部,并将所述织带沿外边缘粘结到连续尿布织带的顶层上;以及E.将这时已粘结有第三连续组合织带的所述连续尿布织带沿峰部垂直地分成两半的线横向剪开以获得各单个尿布。更可取地,所述步骤E再包括一个步骤,即将各第三连续组合织带的沿纵向延伸过每对相互面对的峰部的每对边缘部分以一种搭叠的关系相互粘结起来。下面将参照附图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具有按本专利技术之方法形成的触肤顶层的一次性尿布的内侧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1中之线2-2的剖视图;图3是显示一种方法的平面示意图,利用此方法,将连续的弹性件粘缚至连续织带作为触肤顶层的起始材料以形成第一连续组合织带;图4是显示一种方法的平面示意图,利用此方法,连续织带被部分地向回折使之盖住所述连续弹性件以形成第二连续组合织带,接着剪掉由所述弹性件包围的部分以形成第三连续组合织带;图5是显示一种方法的平面示意图,利用此方法,一对所述第三连续组合织带被放置成对应边相对且有搭叠的形式。参看图1和图2,尿布10包括可渗水的顶层11、不渗水的底层12、夹在其间的吸液芯层13以及耐水的触肤顶层14。触肤顶层14的中央有一开口16,开口16沿顶层14的纵向的长度比其横向长,且具有纵向相对的园弧形的两端。开口16制成至少可位于人的胯部区域内。触肤顶层14实际上包括一对对应内边缘互有搭叠的顶层构件14a、14b,顶层构件有切口,每对相对的切口形成了一个开口16。用与顶层构件14a、14b相同的材料制成的起加强作用的顶层件14a、14d分别粘结到各切口的边缘,且在顶层构件14c、14b和加强件14c、14d之间沿各边缘用热融型粘结剂(未示)粘缚有可纵向伸张的弹性件17。在切口制成后将相互搭叠的所述内边缘沿长度方向用热融型粘结剂(未示)粘结在一起。这对弹性件17相互独立,这与前面提及的已有技术中的尿布履层所使用的构成一无端环的单一连续弹性件是不同的。另外,在纵向相对两端附近搭叠的顶层构件14a、14b的内边缘用热融型粘结剂粘结在一起。这种结构使得当希望将触肤顶层14下的几乎整个顶层表面露出来从而刮去留在触肤顶层14和顶层11之间的固体排泄物时,可很容易地沿内边缘的搭叠部分将触肤层撕开。虽然所述搭叠的内侧边缘是用所述粘结剂粘结在一起的,但用来组装这种尿布的热融型粘结剂即使在固化之后一般也没有足够的粘结力,所以撕开来是不难的。液体排泄物通过开口16达到顶层11上,然后渗过此顶层11由芯层13吸收,而固体排泄物将进入顶层11和触肤层14之间形成的窝内。在将触肤层14沿开口16的纵向相对两端撕开来之后可将这种固体排泄物从顶层11上刮除到所需要的程度。在都是从吸液芯层13的两侧向外扩展的顶层11的横向两边侧缘和底层12的横向两边缘之间,每一边缘都有弹性件19,它又包括多条弹性线,它们都是在拉伸状态下用热融型粘结剂(未示)粘缚的,以便能沿各层的纵向伸张而绕在穿戴者的腿上。类似地,在顶层11的纵向相对两端和底层12的对应两端之间,有多个弹性件24,每个弹性件24又分别包括多个弹性线,以便能沿各层的横向伸张而紧绕在穿戴者的腰上。顶层11可用非纺织布、多孔塑料膜之类制成,底层12可用塑料膜、层叠塑料膜以及非纺织布之类制成,吸液芯层13可用绒毛状干纸浆和高吸水性的聚合物粉末之类的混合物制成。触肤顶层14和加强用构件14c、14d最好用防水且透气性好的非纺织布制成。应当理解,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耐水”材料是指具有足够的防水能力使得当尿布戴在人身上时液体排泄物不易穿过其中的材料。参见图1,尿布有两对分别从腰状部分的横向两侧向外延伸的翼片20,连接至各背面翼片20的系带件21的自由端可粘结于前侧上的底层12以将尿布10竖起来绕着穿戴者的身体。下面将参照图3至图5举例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参见图3,处于拉伸状态下的连续弹性件17由传送装置(未示)沿纵向送入到一连续织带34上,使连续弹性件17形成交替地向连续织带的第一边缘30和与其相对的第二边缘31弯曲的波浪线,以分别形成峰部17a和较宽的谷部17b,并用热融型粘结剂(未示)粘结至织带34以获得第一连续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形成带有弹性开口的一次性尿布的触肤顶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 将一处于拉伸状态下的连续弹性件沿纵向送入到一连续织带上,使连续弹性件形成交替地向连续织带的第一边缘和与其相对的第二边缘弯曲的波浪线,以分别形成峰部和较宽的谷部,并用热融型粘结剂将弹性件粘结到织带上以获得第一连续组合织带; B. 将所述第一连续组合织带的靠近其所述第一边缘的区域沿一在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谷部之间某一高度上纵向延伸的折叠线折叠,使各个峰部至少部分地位于折叠线和第一边缘之间形成的范围内,然后将折叠区粘结至第一连续组合织带的非折叠区,以获得包括由连续织带覆盖着的连续弹性件的第二连续组合织带; C. 剪掉第二连续组合织带的由各个峰部、谷部和折叠线围成的区域以获得一第三连续组合织带,此组合织带因此具有用来构成各开口口的一半的切口; D. 将一对所述第三连续组合织带并排布置,使每对相关的切口以横向对称的关系相向且相互对齐,并且将这些织带放在一包括许多单个尿布的连续尿布织带的顶层上,使各个第三连续组合织带的每对边缘部分纵向地延伸过相互搭叠的每对相对的峰部,并将所述织带沿外侧边缘粘结到连续尿布织带的顶层上;以及 E. 将这时已粘结有第三连续组合织带的所述连续尿布织带沿将各相对的峰部垂直地分成两半的线横向剪开以获得各单个尿布。...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丹治浩之和田一郎小野芳夫曾我洋行
申请(专利权)人:优你娇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