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制备复杂形状钼铜合金零部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301246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备复杂形状钼铜合金零部件的方法,将有机单体与交联剂按一定体积比相混并加入水中配成10~35wt%浓度的预混液,加入一定比例的钼粉及少量分散剂,制备出粉末体积比为42~52%的均匀稳定浆料,然后加入适量引发剂及催化剂并注模成形得到所需产品形状的坯体。坯体经干燥、排胶后,在1200~1450℃下烧结得到近终形钼骨架,随后再通过熔渗铜而得到高致密度钼铜合金。该方法工艺简单、材料利用率高、成本低、产品力学及热学性能高,且易于实现复杂形状钼铜零件的大批量直接制备,有利于钼铜合金在电子、仪表、航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钼铜合金零部件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直接制备复杂形状 含70 90wt% Mo的钼铜合金零部件的方法。
技术介绍
钼铜(Mo-Cu)合金是由高熔点、高硬度钼和高导电、高导热铜构成的假合金,具有 高强、高硬、高导热、低膨胀等特点,作为电触头材料、电极材料、电热合金、热沉或电子封装 材料,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工电子、航空航天、仪器仪表、信息及军工等领域,也被认为是极 有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的新型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Mo-Cu合金现有制备方法主要有热轧复合、骨架_铜熔渗、粉末混合法。但这些 方法均存在一定限制或不足。如,热轧复合法制备的是钼铜复合材料而非合金,粉末混合烧 结法制备的合金致密度一般< 95%,故而产品力学及热学性能较低。钼骨架-铜熔渗法是 常用钼铜合金制备方法,但由于传统的粉末压制、热压等方法制备的钼骨架均为简单形状, 限制了产品设计的自由。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对Mo-Cu合金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其性 能及产品形状复杂性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满足当今器件设计“紧凑性”原则的要求。但 形状复杂的产品不能由传统压制成形工艺直接得到,往往还需要进行机加工,这对原材料 价格较高且难以加工的Mo-Cu合金而言无疑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浪费了资源,既不符合 材料加工技术“短流程、近终形”的发展趋势,也不符合当今世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 策,因而探索低成本制备复杂形状钼铜零件的方法就格外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易于大 批量生产的制备大尺寸、高精度复杂形状钼铜合金零部件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1)、预混液配制将有机单体和交联剂按体积比(20 100) 1相混合,并加入去离子水配制成浓 度为10 35wt%的预混液;(2)、高体积分数浆料制备在预混液中加入纯度彡99%、粒度为2 10 μ m的钼粉及其质量比为0. 2 3wt% 的柠檬酸铵分散剂,并加入氨水调节PH值至8 10,经机械球磨制备出钼粉体积比为42 55%的均勻、稳定浆料;(3)、注模成形及固化在制备好的浆料中加入0. 1 4wt%的过硫酸铵(AP S)引发剂和N,N,N,N_四甲 基乙二胺(TEMED)催化剂,0. 1 0. 3衬%的正辛醇消泡剂,并在真空中快速搅拌混合均勻, 并除气,然后缓慢注入所需产品形状的橡胶、塑料、金属或玻璃模具中,并在50 80°C温度下静置2 30min,使之完全固化,得到固化坯,此时坯体具有较高的强度;(4)、钼骨架制备固化坯先在真空或氢气气氛下以3 6°C /min的速度升温至90 110°C温度下干 燥60 180min,排除固化坯中水分后,随后以8 15°C /min的速度升温至400 550°C,并 保温15 45min,以充分排除坯体中有机物,随后快速升温至1200 1450°C,并保温60 150min,得到复杂形状的钼骨架;(5)、铜的熔渗将无氧铜片置于钼骨架下部或上部,随后在烧结炉于真空、氢气或氩气中,1150 1325°C温度下处理60 120min以无压或加压方式熔渗铜,并得到致密的、组织均勻的 70 90wt% Mo-Cu合金,合金致密度> 99. 8%。其中,采用丙烯酰胺(AM)或甲基丙烯酰胺(MAM)为有机单体,N, N,-亚 甲基双丙 烯酰胺(MBAM)或二丙烯基酒石酸二酰胺(DATDA)作交联剂。其中,在将固化坯取出后,必要时还可对其形状进行再加工修饰处理。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的钼铜合金致密度彡99. 8%。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相对现有钼铜合金制备方法,它属于一种近净成形的方法,可以直接成形并制备 大尺寸、复杂形状的高性能70 90wt% Mo-Cu合金产品,其工艺简单、成本低、材料利用率 高、易于大批量生产,解决了钼铜合金加工性差、复杂零件制备困难的问题,而且,所用模具 材料来源广泛,易于制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制备的钼骨架显微组织。图3为本专利技术制备的85Mo-Cu合金显微组织。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和图3,把丙烯酰胺(AM)与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按体 积比20 1相混合,并加入去离子水配制成浓度为20wt%的预混液;加入纯度>99%、平 均粒度为6 μ m的钼粉及其质量比为Iwt %的柠檬酸铵,并加入氨水调节PH值至9,经机械 球磨制备出粉末体积比为48 %的均勻、稳定的浆料;随后加入1. 2wt %的过硫酸铵(APS)和 N,N,N, N-四甲基乙二胺(TEMED),0. 2wt %的正辛醇消泡剂,并在真空中快速搅拌混合均 勻,以除气,然后缓慢注入已设计及制造好的复杂形状的橡胶模具模腔中,并在60°C温度固 化25min,得到固化坯;将固化坯置于氢气烧结炉中,先以4°C /min慢速升温至110°C温度, 保温90min以干燥,随后以10°C /min的速度升温至550°C,保温30min,以排胶,然后快速 升温至1380°C,并保温90min,得到钼骨架;将无氧铜片置于钼骨架下部,最后在氢气炉中 1300°C进行90min的熔渗铜处理,得到组织分布均勻、致密度为99. 99%的85Mo_Cu合金零 部件。实施例2 参见图1,按实施例1所述方法得到固化坯。将固化坯置于氢气烧结炉中,先以 40C /min慢速升温至110°C温度,保温90min以干燥,随后以10°C /min的速度升温至550°C, 保温30min,以排胶 ,然后快速升温至1200°C,并保温120min,得到钼骨架;将无氧铜片置于 钼骨架下部,最后在氢气炉中1180°C进行120min的熔渗铜处理,得到全致密且组织分布均 勻的70Mo-Cu合金零部件。实施例3 把甲基丙烯酰胺(MAM)与二丙烯基酒石酸二酰胺(DATDA)按体积比50 1相混 合,并加入去离子水配制成浓度为30衬%的预混液;加入平均粒度为4μπι的钼粉及其质 量比为1. 5衬%的柠檬酸铵,并加入氨水调节PH值至9. 5,经机械球磨制备出粉末体积比 为52%的均勻、稳定的浆料;随后加入2wt%的过硫酸铵(APS)和N,N, N, N-四甲基乙二 胺(TEMED),0. 2衬%的正辛醇消泡剂,并在真空中快速搅拌混合均勻,以除气,然后缓慢注 入已设计及制造好的复杂形状的金属模具模腔中,并在80°C温度固化20min,得到固化坯; 将固化坯置于真空烧结炉中,先以4°C /min慢速升温至110°C温度,保温90min以干燥,随 后以10°C /min的速度升温至550°C,保温30min,以排胶,然后快速升温至1450°C,并保温 120min,得到钼骨架;将无氧铜片置于钼骨架上部,最后在10_2Pa真空气氛中于1300°C进 行90min的熔渗铜处理,得到组织分布均勻、致密度为99. 86%的90Mo_Cu合金零部件。实施例4 把甲基丙烯酰胺(MAM)与二丙烯基酒石酸二酰胺(DATDA)按体积比80 1相混 合,并加入去离子水配制成浓度为IOwt %的预混液;加入平均粒度为8 μ m的钼粉及其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备复杂形状钼铜合金零部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备工艺为;(1)、预混液配制:将有机单体与交联剂按按体积比(20~100)∶1相混合,并加入去离子水配制成浓度为10~35wt%的预混液;(2)、高体积分数浆料制备:在预混液中加入纯度≥99%、粒度为2~10μm的钼粉及其质量比为0.2~3wt%的柠檬酸铵分散剂,并加入氨水调节PH值至8~10,经机械球磨制备出钼粉体积比为42~55%的均匀、稳定的浆料;(3)、注模成形及固化:在浆料中加入0.1~4wt%的过硫酸铵引发剂和N,N,N,N-四甲基乙二胺催化剂,0.1~0.3wt%的正辛醇消泡剂,并在真空中快速搅拌均匀并除气,然后缓慢注入复杂形状的模具中,并在50~80℃温度下固化2~30min,得到固化坯;(4)、钼骨架制备:所述的固化坯先在真空或氢气气氛下以3~6℃/min的速度升温至90~110℃温度下干燥60~180min,随后以8~15℃/min的速度升温至400~550℃,并保温15~45min,然后快速升温至1200~1450℃,保温60~150min,得到钼骨架;(5)、铜的熔渗:将无氧铜片置于所述的钼骨架下部或上部,在真空、氢气或氩气气氛中,1150~1325℃温度熔渗铜60~120min,得到钼铜合金零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柏华王德志洪海侠孙翱魁陈运强周汝垚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