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纺布分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90721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纺布分切机,包括机架,机架设置有传送辊、收卷辊组和刀架,刀架后端通过一平行于收卷辊的枢轴枢接于机架,前端设置有一对垂直于收卷辊的切刀,刀架自由端与一压力缸的活塞杆铰接,压力缸铰接于机架;工作时,布幅于收卷辊组上收卷,此时刀架在伸出压力缸的活塞杆的推动下绕枢轴旋转,并使设置于刀架上的切刀接触收卷中的布幅,随着布幅逐渐被收卷,一对切刀分切于布幅两端,将布幅分切成需要幅宽的布卷,布幅完成收卷时亦完成分切,操作简便,工序简单,加工效率高,且在压力缸的作用下,切刀始终作用于布幅,致使布幅切口平整,产品质量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纺布制造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无纺布分切机。技术背景 熔喷法非织造布,即无纺布,在布幅成型收巻时,需要分切成符合需要幅宽的布 巻,现有的无纺布半成品分切大多采用纸张分切机。其分切方法是采用上下圆刀依靠收巻 时的转动扭力,带动上下圆刀的旋转,来剪切所需分切的材料。用此种方法其设备在分切熔 喷非织布滤布时需要较大的拉力来拖动布巻, 一边放巻, 一边收巻,同时还要带动上下分切 圆刀与布同速旋转,这样的分切方法使分切的产品巻的很紧,分切速度也是随着收巻巻径 的变大而加快,这对熔喷布幅的分切是极其不利的,会增大过布幅料的阻力,过布幅料的滤 效与阻力是布幅的主要品质指标,过紧的巻取会使布幅的阻力成倍增大,特别是对于蓬松 型的布幅更为明显。同时在更改分切宽度时也十分繁琐、耗时,上下刀的位置不当应会造成 断巻,或损坏刀具,另外驻极,检验后再分切,不仅费时,费工,而且布幅的阻力也会发生变 化,难以保证布幅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工作可靠、产 品切口平整的无纺布分切机。 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种无纺布分切机,它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设置有传送辊和收巻辊组,所述机架上 可枢转地设置有刀架,所述刀架后端通过一平行于所述收巻辊组的枢轴枢接于机架,前端 设置有一对垂直于所述收巻辊组的切刀,所述刀架自由端与一压力缸的活塞杆铰接,所述 压力缸铰接于机架。 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包括 所述刀架前端枢接有一平行于所述收巻辊组的刀杆,所述切刀设置于所述刀杆。 其中,所述刀杆凸设有调节杆。 进一步地,所述刀杆滑设有两个刀座,所述刀座设置有将其固定于刀杆的锁紧螺 栓,所述切刀固接于所述刀座。 更进一步地,所述刀杆设置有长度刻度标尺。 其中,所述刀架设置有平行于所述收巻辊组的压布辊。 根据以上所述的,所述收巻辊组包括相互平行且相向主动旋转的前收巻辊和后收 巻辊,位于布幅前进方向后方的所述后收巻辊为光面辊,所述前收巻辊表面设置有网纹。 其中,所述机架在收巻辊组两端设置有竖向的限位卡板,所述限位卡板位于所述 前收巻辊和后收巻辊的夹缝中心处。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辊中最上方的传送辊顶部压贴有压轮。 其中,所述压轮悬挂于所述机架。 本技术有益效果为该无纺布分切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设置有传送辊和收 巻辊组,所述机架上可枢转地设置有刀架,所述刀架后端通过一平行于所述收巻辊组的枢 轴枢接于机架,前端设置有一对垂直于所述收巻辊组的切刀,所述刀架自由端与一压力缸 的活塞杆铰接,所述压力缸铰接于机架;工作时,布幅于收巻辊组上收巻,此时刀架在伸出 压力缸的活塞杆的推动下绕所述枢轴旋转,并使设置于刀架上的切刀接触收巻中的布幅, 随着布幅逐渐被收巻, 一对切刀分切于布幅两端,将布幅分切成需要幅宽的布巻,布幅完成 收巻时亦完成分切,操作简便,工序简单,加工效率高,且在压力缸的作用下,切刀始终作用 于布幅,致使布幅切口平整,产品质量高。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 任何限制。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无纺布分切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无纺布分切机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无纺布分切机的后视图; 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无纺布分切机刀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2、图3和图4中包括1——一机架11——限位卡板2——一传送辊3——一收巻辊组31—iu收巻辊32——后收巻辊4——一刀架41——枢轴42——刀杆43——调节杆44——刀座45——锁紧螺栓46—压布辊5——一切刀6——一压力缸61——活塞杆7——一压轮8——一纸筒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1、2、3、4所示,这是本实用新 型的较佳实施例 —种无纺布分切机,它包括机架1 ,所述机架1设置有传送辊2和收巻辊组3,所述 机架1上可枢转地设置有刀架4,所述刀架4后端通过一平行于所述收巻辊组3的枢轴41 枢接于机架l,前端设置有一对垂直于所述收巻辊组3的切刀5,所述刀架4自由端与一压 力缸6的活塞杆61铰接,所述压力缸6铰接于机架1。 其中,所述传送辊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收巻辊组3包括相互平行且相向主动 旋转的前收巻辊31和后收巻辊32。 见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工作时,熔喷成型的无纺布布幅依次交错绕过 所述传送辊2,再交错绕过所述后收巻辊32和前收巻辊31,最后在后收巻辊32和前收巻辊 31的中缝上方被收巻,布幅收巻时,刀架4在伸出压力缸6的活塞杆61的推动下绕所述枢 轴41旋转,并使设置于刀架4上的切刀5接触收巻中的布幅,随着布幅逐渐被收巻, 一对切 刀5分切于布幅两端,将布幅分切成需要幅宽的布巻,布幅完成收巻时亦完成分切,操作简 便,工序简单,加工效率高,且在压力缸6的作用下,切刀5始终作用于布幅,致使布幅切口平整,产品质量高。 布幅收巻完成时,驱动压力缸6,使其活塞杆61縮回,则所述刀架4亦绕所述枢轴 41转回,使切刀5脱离与布巻的接触,以便于从机架1取走完成布巻。其中,所述压力缸6 可以采用气缸或液压缸。 见图1或图4,所述刀架4前端枢接有一平行于所述收巻辊组3的刀杆42,所述切 刀5设置于所述刀杆42。布幅收巻过程中,其中心设置有纸筒8,布幅贴合于纸筒8周缘, 并随纸筒8旋转而逐圈收巻于纸筒8外缘,随着收巻于纸筒8周缘的布巻直径增大,布巻的 密实度越低,蓬松度越高;故而刚开始收巻和分切时,需要切刀5提供的沿纸筒8法线方向 的分力较大,即需要切刀5与切点处布巻圆周的切线之间的夹角较大,以提高切刀5抵压布 幅的压力,达到顺利切断布幅的目的;随着布巻直径增大,蓬松度提高,则需要切刀5保持 与布幅的接触,而应减小切刀5沿纸筒8法线方向的分力,即需要减小切刀5与切点处布巻 圆周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以避免切刀5对已完成分切的布幅产生二次分切,而造成布幅切 口不平整。所述刀杆42枢接于刀架4,则分切过程中,通过旋转所述刀杆42,即可使设置于 刀杆42的切刀5与切点处布巻圆周的切线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小,切刀5逐渐旋转至与布巻 圆周相切的方向,以保证顺利完成分切的同时,保证产品外形整齐,切口平整。 见图3或图4所示,所述刀杆42凸设有调节杆43。工作过程中,通过扳动所述调 节杆43,操作人员可以方便的转动刀杆42,改变切刀5的刃口方向,这提高了本技术的 操作便利性。 见图4所示,所述刀杆42滑设有两个刀座44,所述刀座44设置有将其固定于刀 杆42的锁紧螺栓45,所述切刀5固接于所述刀座44。松开所述锁紧螺栓45,则可以沿所 述刀杆42滑动刀座44,即可以方便地调整两刀座44的间距,从而调整布幅的分切宽度,这 样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地调整切刀5的刀距,使本技术适用于加工多种布幅宽度的无纺 布,提高了本技术的适用范围;而拧紧所述锁紧螺栓45,则刀座44固定于刀杆42,这样 分切时,刀座44稳固而不会颤动或滑移,提高了本技术的工作可靠性。所述切刀5固 接于所述刀座44,具体地说,可以采用螺接、卡合或其它可拆卸的固接方式将切刀5固定于 刀座44,这样当切刀5由于磨损,崩裂等原因需要更换时,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纺布分切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设置有传送辊和收卷辊组,所述机架上可枢转地设置有刀架,所述刀架后端通过一平行于所述收卷辊组的枢轴枢接于机架,前端设置有一对垂直于所述收卷辊组的切刀,所述刀架自由端与一压力缸的活塞杆铰接,所述压力缸铰接于机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祥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威骏不织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