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包装型锂电池自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86038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包装型锂电池自保护电路,包括电池保护芯片、串接在一起的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充电控制MOS管、放电控制MOS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充电保护电路;所述的过充电保护电路包括继电器和用于检测电池是否产生鼓胀的薄膜开关;所述的薄膜开关设置在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之间;薄膜开关与继电器的线圈串接后跨接在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形成的电池组的两端;继电器的一组常开触点的两端分别接在充电控制MOS管的G极和S极上。该电路能在电池出现鼓胀时及时切断电池充电回路,禁止对发生鼓胀的电池继续充电,实现对电池的进一步保护。(*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锂电池保护电路领域,涉及一种软包装型锂电池自保护电路,主 要应用于EPC (微型笔记本)、EBook (电子书),数码设备等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锂电池的技术不断成熟,各种采软包装材料的锂电池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消费 类电子产品的诸多领域,软包装电池相比传统电池具有不少优点,电池更加轻薄,体积更 小,能量比更高。但其缺点是一旦充电时锂电池保护IC失效,电芯出现过充反应,那么就会 出现电芯鼓涨的现象,如果此时在失去保护的情况下继续充电,电芯的鼓胀现象会越来越 严重,当气压达到一定程度外包装就会破裂漏气,由于锂离子化学性质极其活泼,遇到空气 便会剧烈燃烧,严重危害消费者的人生安全。图1是本技术
技术介绍
电路图,此
技术介绍
是两节锂电池串联组合的保护电 路原理图,能够对两节锂电池做到过充电,过放电,负载过流以及正、负极短路的保护作用。 一种两串锂电池电路如图1,由ICl电池保护芯片、R1、R2、R3、C1、C2、Q1等器件组成,ICl 通过Rl、R2完成每节锂电池BAT1、BAT2的电压检测,其中Rl与C2为ICl提供电源,并且 为ICl提供BAT2电压检测回路;R2、C1为ICl提供BATl电压检测回路;R3电阻利用MOS管 内阻在充放电时产生的电流形成的电压降,来为提供ICl检测负载是否过载以及正、负是 否短路的判断功能;Ql为一颗内置两路对立串接的N沟道MOS管,此处作为电子开关功能, ICl控制通过CO、DO两子端子控制Ql以实现充、放电回路的通断功能,正常时使用时,DO、 CO均为高电平,Ql两路MOS处于完全导通状态;如果电芯出现过电压状态,则CO端子输出 低电压,关断充电回路;如果电芯出现欠压状态,则DO端子输出低电压,关断放电回路。电芯出现鼓涨的情况下,电芯实际已不能在使用,如果继续使用,就会产生漏气燃 烧的严重后果,严重威胁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池保护电路进一步改 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软包装型锂电池自保护电路,该电路能在 电池出现鼓胀时及时切断电池充电回路,禁止对鼓胀的电池继续充电,实现对电池的进一 步保护。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包装型锂电池自保护电路,包括电池保护芯片、串接在一起的第一电池和 第二电池、充电控制MOS管、放电控制MOS管;该软包装型锂电池自保护电路具有2个对外 接线端EB+端和EB-端;EB+端与第二电池正极相接;第二电池的负极与第一电池的正极相 接;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分别通过阻容滤波电路接电池保护芯片的VDD端和VC端;电池保 护芯片的VM端通过第一电阻与EB-端相接;充电控制MOS管和放电控制MOS管的D极对接; 放电控制MOS管的S极接第一电池的负极;放电控制MOS管的G极接电池保护芯片的放电控制端;充电控制MOS管的S极接EB-端;充电控制MOS管的G端接电池保护芯片的充电控制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充电保护电路;所述的过充电保护电路包括继电器和用于检测电池是否产生鼓胀的薄膜开关;所 述的薄膜开关设置在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之间;薄膜开关与继电器的线圈串接后跨接在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形成的电池组的两 端;继电器的一组常开触点的两端分别接在充电控制MOS管的G极和S极上。所述的电池保护芯片为S8242芯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薄膜开关检测电池是否发生鼓胀,检测鼓胀时,通过基于继电器 的过充电保护电路切断充电回路,有效保护电池的安全。本技术在原有的保护电路的 基础上再加上了一层保护,因此,采用本技术的软包装型锂电池自保护电路,安全性更尚ο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软包装型锂电池自保护电路的电路图;图2为本技术的软包装型锂电池自保护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如图2,一种软包装型锂电池自保护电路,包括电池保护芯片型号为S8242、串 接在一起的第一电池BATl和第二电池BAT2、充电控制MOS管、放电控制MOS管;该软包装 型锂电池自保护电路具有2个对外接线端EB+端和EB-端;EB+端与第二电池正极相接;第 二电池的负极与第一电池的正极相接;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分别通过阻容滤波电路分别 是R1、C1和R2和C2接电池保护芯片的VDD端和VC端;电池保护芯片的VM端通过第一电 阻R3与EB-端相接;充电控制MOS管和放电控制MOS管的D极对接;放电控制MOS管的S 极接第一电池的负极;放电控制MOS管的G极接电池保护芯片的放电控制端DO ;充电控制 MOS管的S极接EB-端;充电控制MOS管的G端接电池保护芯片的充电控制端CO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充电保护电路;所述的过充电保护电路包括继电器和用于检测电池是否产生鼓胀的薄膜开关Sl ; 所述的薄膜开关Sl设置在第一电池BATl和第二电池BAT2之间;薄膜开关Sl与继电器的线圈KAl串接后跨接在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形成的电池 组的两端;继电器的一组常开触点KA2的两端分别接在充电控制MOS管的G极和S极上。该电路是在图1的电路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继电器和薄膜开关Si,将薄膜开关Sl置 于两节软包电池的中间,两节电池重叠包装,组合在一起。该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薄膜开关Sl在电池还没有鼓涨时,一直处于打开状态,一旦任意一节电池出了鼓涨时,薄膜开关Sl就会受到电池的鼓涨挤压,薄膜开关Sl的两个 极片就会闭合,继电器的线圈KAl得电,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A2闭合,将Ql的充电保护MOS 管的栅、源极(G、S)短接,最终使得充电MOS—直处 于完全关断状态,不再受到ICl的任何 影响,使得电池不能再继续充电。电池也就不会出现微鼓涨后继续恶化的后果,有效地保护 了电池的安全。 本实用改进新型电路通过扩展应用,也可以延伸到更多串数的软性包装锂电池的 故障保护作用。权利要求一种软包装型锂电池自保护电路,包括电池保护芯片、串接在一起的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充电控制MOS管、放电控制MOS管;该软包装型锂电池自保护电路具有2个对外接线端EB+端和EB-端;EB+端与第二电池正极相接;第二电池的负极与第一电池的正极相接;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分别通过阻容滤波电路接电池保护芯片的VDD端和VC端;电池保护芯片的VM端通过第一电阻与EB-端相接;充电控制MOS管和放电控制MOS管的D极对接;放电控制MOS管的S极接第一电池的负极;放电控制MOS管的G极接电池保护芯片的放电控制端;充电控制MOS管的S极接EB-端;充电控制MOS管的G端接电池保护芯片的充电控制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充电保护电路;所述的过充电保护电路包括继电器和用于检测电池是否产生鼓胀的薄膜开关;所述的薄膜开关设置在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之间;薄膜开关与继电器的线圈串接后跨接在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形成的电池组的两端;继电器的一组常开触点的两端分别接在充电控制MOS管的G极和S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装型锂电池自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保护 芯片为S8242芯片。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软包装型锂电池自保护电路,包括电池保护芯片、串接在一起的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充电控制MOS管、放电控制MOS管;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包装型锂电池自保护电路,包括电池保护芯片、串接在一起的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充电控制MOS管、放电控制MOS管;该软包装型锂电池自保护电路具有2个对外接线端EB+端和EB-端;EB+端与第二电池正极相接;第二电池的负极与第一电池的正极相接;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分别通过阻容滤波电路接电池保护芯片的VDD端和VC端;电池保护芯片的VM端通过第一电阻与EB-端相接;充电控制MOS管和放电控制MOS管的D极对接;放电控制MOS管的S极接第一电池的负极;放电控制MOS管的G极接电池保护芯片的放电控制端;充电控制MOS管的S极接EB-端;充电控制MOS管的G端接电池保护芯片的充电控制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充电保护电路;所述的过充电保护电路包括继电器和用于检测电池是否产生鼓胀的薄膜开关;所述的薄膜开关设置在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之间;薄膜开关与继电器的线圈串接后跨接在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形成的电池组的两端;继电器的一组常开触点的两端分别接在充电控制MOS管的G极和S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元瑞杨月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力通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