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木结构古建筑的拼接柱,包括木柱的上柱、下柱,其特征在于:设有上连接钢板和下连接钢板,所述上连接钢板由螺钉固定在上柱底端,下连接钢板由螺钉固定在下柱顶端;上柱底部和下柱顶部分别设有螺栓孔,在上柱和下柱侧壁上垂直于中轴分别设有与螺栓孔连通的卯口,所述上连接钢板底面与下连接钢板顶面紧贴安装,使上柱和下柱构成拼接柱;经上柱底部的螺栓孔、上连接钢板、下连接钢板和下柱顶部的螺栓孔设置有螺栓,螺栓两端的螺帽分别位于上柱和下柱的卯口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钢板辅助拼接,提高了拼接柱的受力性能,增强了柱子的整体可靠性,减少了建筑后期的维护费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实用 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构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木结构古建筑的柱子,尤其 适用于高大或多层的木结构古建筑使用。
技术介绍
在木结构古建筑中,需要使用柱子作为支撑构件。在多层或者比较高大的木结 构古建筑中,使用的柱子比较长,当柱身过长时,一根原木往往不敷应用,需要两根或 更多的原木进行拼接;或者如果连接在柱子上的梁、枋很多,柱上开凿的卯口很多时, 不仅破坏了原柱的有效截面,而且在运输和吊装拼装的过程中难度大,容易造成柱子的 损坏和断裂,需要对柱子截断再进行拼接。现有技术中,对于木柱的拼接,一般都是采用半榫、抄手榫、螳螂头榫和鞠榫 等几种传统形式的拼接方法,这些传统的拼接方法均采用上下榫卯搭接,为增加强度, 在搭接范围内外加铁箍、加铁钉箍牢。这类传统的榫卯拼装结构的柱子,一方面增加了 木柱的一次开凿,产生了更多的薄弱面;另一方面,对于承受建筑荷载较大,且高度较 高的柱子,仅在搭接范围内柱表面增加铁箍及铁钉箍牢的方式难以确保柱子的可靠性。 因此,需要一种新结构的拼接柱,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提供一种用于木结构古建筑的拼接柱,通过结构改进,减少木 柱的一次开凿,增加木柱的载荷强度,以适应高大或多层木结构古建筑的使用需要。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木结构古建筑的拼 接柱,包括木柱的上柱、下柱,设有上连接钢板和下连接钢板,所述上连接钢板由螺钉 固定在上柱底端,下连接钢板由螺钉固定在下柱顶端;上柱底部和下柱顶部分别设有螺 栓孔,在上柱和下柱侧壁上垂直于中轴分别设有与螺栓孔连通的卯口,所述上连接钢板 底面与下连接钢板顶面紧贴安装,使上柱和下柱构成拼接柱;经上柱底部的螺栓孔、上 连接钢板、下连接钢板和下柱顶部的螺栓孔设置有螺栓,螺栓两端的螺帽分别位于上柱 和下柱的卯口内。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上连接钢板与上柱底端的螺钉有3-6根,均勻分布 设置;固定下连接钢板与下柱底端的螺钉有3-6根,均勻分布设置。设有4根螺栓,均勻分布设置,对应各螺栓在上柱和下柱上分别设置有4个所述卯口。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连接钢板和下连接钢板焊接固定。以保证上柱和下柱 的连接强度。所述上连接钢板和下连接钢板上对应设有互相配合的榫卯结构。便于在安装时 对准。本技术中的拼接柱,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层数、层高、施工的难度等情况,确定拼接数量,在上柱或下柱的另一端继续采用同样结构拼接其它柱体,其均包括有本 技术的拼接柱结构,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由于本技术采用钢板辅助拼接,提高了拼接柱的受力性能,增强了柱子 的整体可靠性,减少了建筑后期的维护费用。2、本技术在柱子拼接的端部仅需要开设很小的螺栓孔以及用于固定螺帽的 卯口,减少了现有技术连接结构中所需的一次开凿,保证了木柱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拼接柱下半截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连接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连接部的剖视示意图。其中1、上柱;2、下柱;3、上连接钢板;4、下连接钢板;5、螺栓;6、 螺钉;7、卯口; 8、榫卯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 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用于木结构古建筑的拼接柱,包括木柱的 上柱1、下柱2,设有上连接钢板3和下连接钢板4,所述上连接钢板3由均勻分布的多个 螺钉6固定在上柱1底端,下连接钢板4由均勻分布的多个螺钉固定在下柱2顶端;上柱 1底部和下柱2顶部分别设有均勻分布的多个螺栓孔,在上柱和下柱侧壁上垂直于中轴分 别设有与螺栓孔连通的卯口 7,所述上连接钢板3和下连接钢板4上对应设有互相配合的 榫卯结构8,所述上连接钢板底面与下连接钢板顶面紧贴安装并焊接固定,使上柱和下柱 构成拼接柱;经上柱底部的螺栓孔、上连接钢板、下连接钢板和下柱顶部的螺栓孔设置 有螺栓5,螺栓5两端的螺帽分别位于上柱和下柱的卯口 7内。其拼装施工过程如下1.柱子拼接位置的确定1)根据建筑的层数、层高综合考虑柱子拼装施工的难易程度,确定柱子需要拼 接的数量及位置。2)拼接位置应在弯矩较小处,对于底层木结构柱子不宜截断拼接。2.柱端钢结构设计与制作1)根据柱子的高度及柱端的截面尺寸,确定柱端拼接钢板截面大小及需要连接 螺栓的大小和数量。2)钢结构设计时,柱端钢板的厚度一般为Icm 2cm,考虑柱子拼接时的焊缝 厚度和饰面层厚度,柱端钢板截面尺寸应略小于柱子截面尺寸,一般缩进木柱约5mm, 以达到柱子表面的整体效果。3)钢板中心位置宜留有钢榫卯结构,位置应对应、准确,以免柱子拼接时发生 水平错位。4)柱端钢板加工时应严格控制钢板的平整度,以保证两块钢板对接时完全吻合。5)螺栓孔和螺丝钉孔的位置应准确预留在钢板上,一般对称布置。3.柱端加工和钢构件安装1)根据已加工好的钢板上的螺栓孔位置确定柱端钻孔位置,孔径、孔深与螺栓 对应。2)螺栓孔成型后在柱端侧面开设卯口,位置按连接螺栓的长度和位置确定。3)柱端侧面开设卯口的大小和深度应根据螺栓大小和位置确定,尽量减小对柱 子的破坏,卯口应做成底广面狭,相应填塞的榫头做成底狭面广,以最大程度的塞紧卯4)螺栓与钢板安装后用螺丝钉进行临时固定,确保无误后将螺栓和螺丝钉头与 钢板焊接,焊接的端头应略缩进钢板保证焊缝不突出钢板,以保证柱子拼接时柱端的平整度。5)焊接后,在卯口内用螺帽将螺栓临时固定,螺帽应配有钢垫块。4.柱子的拼接施工1)柱端钢板连接完成后,应对拼接的柱子进行预拼接接,确保柱子在吊装施工 中能够准确无误的拼接。2)待上部木结构拼装结束及校核后,进行柱端钢板的焊接。3)焊接经验收符合要求后,对螺帽进行终拧,最后封堵卯口。权利要求1. 一种用于木结构古建筑的拼接柱,包括木柱的上柱(1)、下柱(2),其特征在于 设有上连接钢板(3)和下连接钢板(4),所述上连接钢板(3)由螺钉(6)固定在上柱(1) 底端,下连接钢板(4)由螺钉固定在下柱(2)顶端;上柱底部和下柱顶部分别设有螺栓 孔,在上柱和下柱侧壁上垂直于中轴分别设有与螺栓孔连通的卯口(7),所述上连接钢板 底面与下连接钢板顶面紧贴安装,使上柱和下柱构成拼接柱;经上柱底部的螺栓孔、上 连接钢板、下连接钢板和下柱顶部的螺栓孔设置有螺栓(5),螺栓(5)两端的螺帽分别位 于上柱和下柱的卯口(7)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结构古建筑的拼接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上连接钢 板与上柱底端的螺钉有3-6根,均勻分布设置;固定下连接钢板与下柱底端的螺钉有3-6 根,均勻分布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结构古建筑的拼接柱,其特征在于设有4根螺栓,均勻 分布设置,对应各螺栓在上柱和下柱上分别设置有4个所述卯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结构古建筑的拼接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钢板和 下连接钢板焊接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结构古建筑的拼接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钢板和 下连接钢板上对应设有互相配合的榫卯结构(8)。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木结构古建筑的拼接柱,包括木柱的上柱、下柱,其特征在于设有上连接钢板和下连接钢板,所述上连接钢板由螺钉固定在上柱底端,下连接钢板由螺钉固定在下柱顶端;上柱底部和下柱顶部分别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木结构古建筑的拼接柱,包括木柱的上柱(1)、下柱(2),其特征在于:设有上连接钢板(3)和下连接钢板(4),所述上连接钢板(3)由螺钉(6)固定在上柱(1)底端,下连接钢板(4)由螺钉固定在下柱(2)顶端;上柱底部和下柱顶部分别设有螺栓孔,在上柱和下柱侧壁上垂直于中轴分别设有与螺栓孔连通的卯口(7),所述上连接钢板底面与下连接钢板顶面紧贴安装,使上柱和下柱构成拼接柱;经上柱底部的螺栓孔、上连接钢板、下连接钢板和下柱顶部的螺栓孔设置有螺栓(5),螺栓(5)两端的螺帽分别位于上柱和下柱的卯口(7)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俊,姬东,王桂良,顾天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狮山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