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75927 阅读:3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该女性用衣服的胸罩1包括左右一对罩杯部2、2,前中心构件6,杯托部9,背片部8,及肩带部11。前中心构件6由非伸缩性构件构成,且在连接罩杯部2、2的乳房顶部的直线附近以连结罩杯部2、2的方式而设置。背片部8连结于罩杯部2、2的腋侧部分而朝背侧延伸。肩带部11将罩杯部2、2与背片部8接合。杯托部9的前中心侧的末端位置P2在下胸围线附近以与罩杯部2的前中心侧部分2d的下端位置大致一致的方式设置。(*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
技术介绍
对于以胸罩为代表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而言,除了有具备支托乳房的保护功 能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以外,还存在着多种将乳房调整为良好形状并托起的具有修整 功能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包括介于 罩杯部的表层布与内层布之间的支持构件、及设置在内层布的肌肤侧的乳房上推构件。在该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中,以覆盖罩杯部的前下部分及中间部分的方式来配 置乳房上推构件,由此在穿戴状态下能够使乳房的体积朝前中心侧的上方聚拢,从而可 形成乳房的美丽轮廓及丰满的乳沟。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101284号公报另一方面,作为乳房丰满的女性所担负的烦恼,则有着“因乳房显眼而感到害 羞”、“衣服的尺寸难以配合”等。对此,在现有的产品阵容(productLineup)中,大多 如上述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一样具有丰胸效果,而业界期望能出现一种能够解决乳房丰 满的女性烦恼的、使乳房的外形线条看起来苗条(slim)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乳房的外 形线条看起来苗条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其包括左右 一对罩杯部,以将左右乳房分别朝前中心侧挤压的方式形成;前中心构件,在连接左右 一对所述罩杯部的乳房顶部的直线附近以至少连结左右一对所述罩杯部的方式而设置, 且由非伸缩性构件或者难伸缩性构件构成;杯托部,从左右一对所述罩杯部各自的腋侧 部分沿着前中心侧部分的下缘延伸;背片部,连结于所述罩杯部的腋侧部分而朝背侧延 伸;肩带部,以将所述罩杯部与所述背片部接合的方式设置;所述杯托部的前中心侧的 末端位置以与所述罩杯部的前中心侧部分的下端位置大致一致、且穿戴时位于下胸围线 (under bust line)附近的方式设置。在该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中,左右一对罩杯部的前中心侧部分通过非伸缩性或 者难伸缩性的前中心构件彼此连结在一起,从而在前中心的肌肤侧形成由该前中心构件 保持形状的罩杯部之间的空间。因此,在穿戴状态下,如果由带杯托部的罩杯部所支撑 的乳房在来自肩带部的提拉力的作用下从腋侧朝前中心侧聚拢,则左右的乳房在罩杯部 之间的空间内会恰好保持成好像一整块一样,从而可形成聚拢感强的轮廓。此处,在该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中,前中心构件具有非伸缩性或者难伸缩性, 从而可充分确保罩杯部之间的空间的保形性。此外,前中心构件以沿着至少连接左右的 罩杯部的乳房顶部的直线附近而连结左右一对罩杯部的方式设置。像这样在乳房丰满度较大的乳房顶部附近通过连结左右的罩杯部,可抑制乳房向腋侧移动。此外,因杯托部 的前中心侧的末端位置与罩杯部的前中心侧部分的下端位置大致一致、且穿戴时位于下 胸围线附近,所以不会因杯托部的突出而妨碍到罩杯部之间的空间。因此,可将左右乳 房的充分的体积收容于罩杯部之间的空间内,可抑制乳房向腋侧移动,使乳房的外形线 条看起来苗条。另外,下胸围线是指将左右的乳房的轮廓线(verge’ s line)的最下点、 或位于其正下方的点加以连接的腰身的线。而且,优选罩杯部由腋侧的第一面板与前中心侧的第二面板构成,肩带部连结 于所述第一面板的上缘部分,前中心构件将左右的罩杯部的第二面板彼此接合。根据此 构成,通过已受到来自肩带部的提拉力的第一面板使乳房从腋侧朝前中心侧聚拢,聚拢 的乳房的前中心侧部分的体积被牢固地保持在朝左右的第二面板的肌肤侧及前中心构件 的肌肤侧扩展的空间内。因此,可使乳房的外形线条看起来更苗条。而且,优选前中心构件呈网状。在此情况下,前中心的通气性良好,因此可抑 制左右的乳房的接触部分的出汗。而且,优选左右的杯托部的前中心侧的末端部在比前中心构件更靠下方的位置 通过带状构件彼此连结。在此情况下,在上下方向上也可充分确保罩杯部之间的空间。 而且,能够缓和杯托部对于左右乳房的接触部分的触碰感,因而可确保穿戴时的舒适 性。在本技术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中,优选左右一对罩杯部以在前中心相分 离的方式留有间隔而配置,左右一对罩杯部的前中心侧部分的彼此之间通过前中心构件 而互相连结。在此情况下,由前中心构件保持形状的罩杯部的空间形成于前中心的肌肤 侧。因此,在穿戴状态下,如果由带杯托部的罩杯部所支撑的乳房在来自肩带部的提拉 力的作用下从腋侧朝前中心侧聚拢,则左右的乳房在罩杯部之间的空间内会恰好保持成 好像一整块一样,从而可形成聚拢感强的轮廓。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根据本技术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可使乳房的 外形线条看起来苗条,另还舒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的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后视图;图3是从上方观察到的图1所示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穿戴在人体模型上的状态 的图;图4是从侧方观察到的图3的穿戴状态的图;图5是图1所示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穿戴在人体上的状态的主视图;图6是比较例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穿戴在人体上的状态的主视图。符号说明1:胸罩(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2:罩杯部;上缘部分;北腋侧部 分;2d:前中心侧部分;3:第一面板;4:第二面板;6:前中心构件;8:背片部; 9 杯托部;9a 末端部;10 带状构件;11 肩带部;P2 杯托部的前中心侧的末端位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一边参考附图一边对本技术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的较佳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的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是图 1的后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作为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的一例的胸罩1,是所谓的钢 丝型件(wire form)型胸罩,包括用于覆盖穿戴者的乳房的左右一对罩杯部2、2。罩杯部 2、2利用难伸缩性或非伸缩性的布料、例如不织布或软质发泡聚氨酯形成。罩杯部2、2以在胸罩1的前中心相分离的方式留有预定的间隔而配置,且各自以将被覆的左右的乳 房朝前中心侧挤压的方式形成。各罩杯部2由腋侧的第一面板3与前中心侧的第二面板4所构成。第一面板3与 第二面板4,例如以沿着通过相当于穿戴者的乳房的乳房顶部的位置而上下延伸的接线L 的方式,利用缝接彼此连结在一起。关于接线L的位置,只要在能够利用第二面板4大 致覆盖乳房的前中心侧部分的范围内,则即便稍微偏离相当于乳房的乳房顶部的位置也 可以。此处,乳房的乳房顶部是指包含乳头在内的乳房的前端部分。罩杯部2的上缘部分2a以朝向上方成为凸状的方式缓慢地弯曲。另一方面,下 缘部分2b以沿着乳房的轮廓线的方式缓慢地弯曲。另外,罩杯部2的腋侧部分2c将上缘 部分2a的腋侧端部与下缘部分2b的腋侧端部接合。前中心侧部分2d以随着罩杯部2、2 间的间隔向下方推进而逐渐变窄的方式弯曲,同时将上缘部分2a的前中心侧端部与下缘 部分2b的前中心侧端部接合。此处,左右一对罩杯部2、2的前中心侧部分2d、2d彼此之间通过非伸缩性或者 难伸缩性的前中心构件6互相连结在一起。前中心构件6例如由被称作网眼织物(tulle net)的呈网状的布料而形成。前中心构件6的上缘部分6a在罩杯部2的前中心侧部分2d 的上端位置附近沿左右方向直线状地延伸。另外,上缘部分6a的上下方向的高度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一对罩杯部,以将左右乳房分别朝前中心侧挤压的方式形成;前中心构件,在连接左右一对所述罩杯部的乳房顶部的直线附近以至少连结左右一对所述罩杯部的方式而设置,且由非伸缩性构件或者难伸缩性构件构成;杯托部,从左右一对所述罩杯部各自的腋侧部分沿着前中心侧部分的下缘延伸;背片部,连结于所述罩杯部的腋侧部分而朝背侧延伸;肩带部,以将所述罩杯部与所述背片部接合的方式设置;所述杯托部的前中心侧的末端位置以与所述罩杯部的前中心侧部分的下端位置大致一致、且穿戴时位于下胸围线附近的方式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滨口真美江下村紫织加藤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华歌尔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