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周贤专利>正文

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72418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可双向插接一公头,该公头设有一绝缘座体及一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包覆该绝缘座体,该金属外壳和该绝缘座体间形成一套接空间,该电连接器包括有:一塑胶座;一舌片,其凸出设于该塑胶座前端;一连接槽,其设于该塑胶座前端并将该舌片包覆于内,该公头插入定位于该连接槽时,该套接空间为该舌片所套入;及二排第一接点,其分别露出该舌片两面,每一第一接点电连接一接脚,该接脚伸出该塑胶座外;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槽于舌片两面的空间可令该公头正反双向插入定位,且该公头与连接槽定位时,该公头的金属外壳与该第一接点不接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双面电连接的电连接器。技术背景现今电脑设备最普及的讯号传输规格莫过于通用序列汇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以此规格制作的连接器插座及传输线可使外接于电脑的周边设备,如 鼠标、键盘等,即时为电脑所测得并立即使用。目前USB有2.0及3.0两种规格,请参阅图1,为现有的USB2.0公头90,其设有一塑胶座体91及一金属外壳92,该金属外壳92包覆该塑胶座体91,该金属外壳92和 该塑胶座体91间形成一套接空间93,该塑胶座体91仅一面设有一排接点94露于该套接 空间93,目前USB协会公定的规格为整体高度i为4.5mm,相对于于该套接空间93的半 体高度j为2.25mm,套接空间高度k为1.95mm。目前USB2.0插座是于其内的舌片一面设有一排接点,在使用上,USB2.0接头 需插入方向正确才能使两者的接点对上电连接;为了确保USB接头插入时能电连接,两 者在对接上具有防呆设计,如图IA所示,连接该USB2.0公头90的手把96—面的标示 97朝上时即为正向,此时接点94朝上,当正向插入时可插入电连接,如图IB所示,当 USB接头反向插入时则无法插入,如此即可确保插入后具有电连接。使用者通常是随机 插入,故插不进去的机率是1/2,故常常是插两次,造成使用上的不便。请参阅图2,为现有的USB2.0插座80,其包括有一塑胶座81、一金属外壳83 及一排端子87,该塑胶座81前端一体设有呈水平延伸的舌片82,该金属外壳83定位于 该塑胶座81前端而形成一连接槽84,该舌片82位于连接槽84偏下段,该一排端子87 为4个固定于该塑胶座81并向前延伸排列于该舌片82上,其接近末端设有一凸出的接点 88。该USB插座80为了配合公头设计防呆,连接槽高度ο为5.12mm,舌片厚度ρ 为1.84mm,舌片上方高度s为0.72mm,舌片下方高度q为2.56mm,如此该USB2.0公头 90必需接点93朝下插入,使套接空间93与舌片82套合定位,半体高度j (2.25mm)套入 舌片下方高度q(2.56mm),若USB公头90反向则无法插入。另外该连接槽84的定位平 面的插入端86至该第一端子的第一接点88的水平距离t为3.5mm。上述USB2.0公头90插入USB插座80主要是藉由该套接空间高度k为1.95mm 与该舌片厚度ρ为1.84mm 二者迫紧定位。请参阅图2A,为现有的USB3.0插座85,其构造及相关尺寸大致与USB2.0插座 80相同,其差异在于该USB3.0插座85的舌片82较长且前段设有一排5个不弹动的第二 接点89,另外该连接槽84的定位平面的插入端86至该第一端子的第一接点88的水平距 离 t 为 4.07mm。USB3.0公头的构造及相关尺寸与USB2.0插座80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该 USB3.0多一排5个凸出于套接空间且会弹动的接点。公知的USB插座不论2.0,或是3.0由于仅单面的接触型态,在使用上无法双向 插接,然而,USB插座若要设计成双向插接,除了需舌片两面有端子的接点外,必需克 服USB公头双向插入皆可定位及不可使4个端子87造成短路,USB公头插入时其金属外 壳若碰触舌片一面的端子87的接点88即会造成短路损害USB插座,由于上述的潜在问 题以致业者在开发此项产品遭遇难以克服的技术瓶颈而难以产品化。本技术申请人潜心研究双向插接的USB插座,终于提出克服上述潜在问题 的产品改良结构及USB3.0插座的舌片型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可供USB接头双向插接定位 且不会造成短路。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舌片设计成前薄后厚的锥 状,可达到增加强度的效果。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公头插入该连接槽是成倾斜定 位。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连接槽的插入口高度减小, 可达到公头插接时的最大斜角减小而能防短路且减小插接间隙而能避免晃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电连接器是可双向插接一公头,该公头设有一绝 缘座体及一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包覆该绝缘座体,该金属外壳和该绝缘座体间形成一 套接空间,该电连接器包括有一塑胶座;一舌片,其凸出设于该塑胶座前端;一塑 胶座;一舌片,其凸出设于该塑胶座前端;一连接槽,其设于该塑胶座前端并将该舌片 包覆于内,该公头插入定位于该连接槽时,该套接空间为该舌片所套入;及二排第一接 点,其分别露出该舌片两面,每一第一接点电连接一接脚,该接脚伸出该塑胶座外;其 特征在于,该连接槽于舌片两面的空间可令该公头正反双向插入定位,且该公头与连接 槽定位时,该公头的金属外壳与该第一接点不接触。另一特征在于,该连接槽于舌片两面的空间可令该公头正反双向插入定位,该 连接槽可使该公头正反双向插入皆呈倾斜定位。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色由以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并 参考附图可更加明白。附图说明图1是公知的USB2.0公头的前视剖面图。图IA是公知的USB2.0公头正插下倾的立体图。图IB是公知的USB2.0公头反插上倾的立体图。图2是公知USB2.0插座侧视剖面图。图2A是公知USB3.0插座侧视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侧视剖面图。图7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侧视剖面图。图8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侧视剖面图。图9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侧视剖面图。图10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侧视剖面图。图11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侧视剖面图。图12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侧视剖面图。图13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侧视剖面图。图14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侧视剖面图。图15是本技术第七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侧视剖面图。图16是本技术第八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侧视剖面图。图17是本技术第九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8是本技术第九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19是本技术第十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0是本技术第十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21是本技术第十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2是本技术第十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图23是本技术第十一实施例的电路板与塑胶座的立体组合图。图M是本技术第十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侧视剖面图。图25是本技术第十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侧视剖面图。图沈是本技术第十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侧视剖面图。图27是本技术第十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侧视剖面图。图观是本技术第十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侧视剖面图。图四是本技术第十四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图30是本技术第十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1是本技术第十六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2是本技术第十六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图33是本技术第十七实施例的剖面立体图。图34是本技术第十七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图35是本技术第十七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侧视剖面图。图36是本技术第十七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侧视剖面图。图37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可双向插接一公头,该公头设有一绝缘座体及一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包覆该绝缘座体,该金属外壳和该绝缘座体间形成一套接空间,该电连接器包括有:  一塑胶座;  一舌片,其凸出设于该塑胶座前端;  一连接槽,其设于该塑胶座前端并将该舌片包覆于内,该公头插入定位于该连接槽时,该套接空间为该舌片所套入;及  二排第一接点,其分别露出该舌片两面,每一第一接点电连接一接脚,该接脚伸出该塑胶座外;  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槽于舌片两面的空间可令该公头正反双向插入定位,且该公头与连接槽定位时,该公头的金属外壳与该第一接点不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周贤
申请(专利权)人:蔡周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