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对拉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65375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对拉片,包括对拉杆和连接板,连接板固定连接于对拉杆的两端,连接板上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且安装时无需在模板上预先钻孔,减少了对钢模的损伤;加工时中间的对拉杆长度等于略小于墙厚、或梁宽、或柱的截面,对结构的截面起到了有效的控制。(*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模板安装固定的专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对拉 片。
技术介绍
施工中考虑钢模板比木模板使用时间长,周转次数多,损耗小,因此钢模板为 首先。模板固定对拉杆是不可少的,但现有的模板固定对拉杆使用时需在模板上预先钻 孔,对钢模的损伤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模板固定对拉杆对钢模的损伤较大的 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且无需在模板上预先钻孔,即可使用的三位组合式 对拉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对拉片, 包括对拉杆和钢板,钢板固定连接于对拉杆的两端,钢板上设有通孔。钢板上的通孔与钢模板上的“U”形卡孔相等,使用时,将组合式对拉片两端 夹在结构两侧两模板间,通过“U”型卡穿过钢板上的通孔和钢模板上对应的“U”形 卡孔,将对拉片和两侧模板固定在一起。有防水要求的结构,应在组合式对拉片中间即 对拉杆上,焊一圈钢板止水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对拉杆为圆钢。为使结构的截面起到有效的 控制,对拉杆长度等于或略小于墙厚、或梁宽、或柱的截。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通孔的直径为12mm。为使对拉片较好的与模板 固定连接,通孔要大于所使用的“U”型卡的直径。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且安装时无需在模板上预先钻 孔,能减少对钢模的损伤,安装速度快,和原用的对拉螺杆比少了套丝的程序,安装时 不需“3”型卡、螺母、垫圈,只用“U”型卡和模板固定在一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组合式对拉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组合式对拉片使用时的示意图。(图中为标明“U”型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圆钢2的两端各固定连接有一块连接板1,连接板1上钻有通孔3, 所述圆钢2采用Φ 12mm的圆钢,所述连接板采用一 4X 40 X IlOmm的连接板,连接板1 通过焊接连接在圆钢2的两端,连接板1上各钻有一个Φ 12mm的通孔。 如图2所示,对拉片夹在 两模板4间,通过“U”型卡与模板4固定,“U”型 卡穿过连接板1上的通孔和模板4上的空隙,将模板4和对拉片固定牢。达到安装固定 模板4的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对拉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拉杆和钢板,钢板固定连接于对拉杆的 两端,钢板上设有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对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杆为圆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对拉片,其特征在于通孔的直径为12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对拉片,包括对拉杆和连接板,连接板固定连接于对拉杆的两端,连接板上设有通孔。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且安装时无需在模板上预先钻孔,减少了对钢模的损伤;加工时中间的对拉杆长度等于略小于墙厚、或梁宽、或柱的截面,对结构的截面起到了有效的控制。文档编号E04G17/075GK201794304SQ20102054527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8日专利技术者谢彦秀 申请人:中冶实久建设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对拉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拉杆和钢板,钢板固定连接于对拉杆的两端,钢板上设有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彦秀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实久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