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插座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59620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音频插座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一绝缘座及若干插装于绝缘座内的导电端子组,所述绝缘座包括一前座体及一与所述前座体相配合的后座体,所述前座体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有若干等间距排列的对接部,所述前座体上设有若干延伸至相对应的对接部的插接孔,所述每一导电端子组包括若干信号端子及一对开关端子组,所述信号端子具有一伸入所述插接孔中的弹性压接部、一伸出所述插接孔的焊接部、设于所述弹性压接部和所述焊接部之间且相互连接的一第一弯臂及一第二弯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音频插座连接器组件与若干对接插头之间的电性连接只需所述弹性压接部与对接插头相接触即可建立,从而使得对接插头与音频插座连接器组件之间的电性连接稳定。(*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尤其是涉及一种音频插座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子产品如MP3、MP4、随身听及电脑等通常设置有音频插座连接器,通过耳 机的音频插头插入所述音频插座连接器,从而可收听音乐。先前的音频插座连接器通常包 括一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一前后贯穿所述绝缘本体的插接孔。 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有若干信号端子、接地端子及一对开关端子。所述信号端子由端子本体 及端子插脚两个部件组成。所述端子本体伸入所述插接孔中以与对接插头相接触;所述端 子插脚的一端设于所述端子本体的外侧,所述端子插脚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绝缘本体以与一 外设电路板相焊接。当对接插头插入所述插接孔后,所述端子本体与所述对接插头相接触, 所述端子本体受到压迫从而与所述端子插脚的一端相接触,从而建立起所述对接插头及所 述插座连接器之间的电性连接。音频插座连接器组件是前述音频插座连接器的集合,即将 前述两种以上的连接器单元连成一体而成为一连接器组件。然而由于所述对接插头及相对 应的音频插座连接器之间电性连接的建立得依靠所述对接插头接触所述端子本体再由所 述端子本体接触所述端子插脚,从而不管是所述对接插头与所述端子本体之间的接触不良 还是所述端子本体与所述端子插脚间的接触不良都会造成所述对接插头与所述音频插座 连接器之间的电性连接断开。所以此种结构易造成所述对接插头与所述音频插座连接器组 件之间电性连接的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与相对应外设对接插头之 间的电性连接稳定的音频插座连接器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音频插座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一绝缘座 及若干插装于所述绝缘座内的导电端子组,所述绝缘座包括一前座体及一与所述前座体相 配合的后座体,所述前座体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有若干等间距排列的对接部,所述前座体 上设有若干延伸至相对应的对接部的插接孔,所述每一导电端子组包括若干信号端子及一 对开关端子组,所述信号端子具有一伸入所述插接孔中的弹性压接部、一伸出所述插接孔 的焊接部、设于所述弹性压接部和所述焊接部之间且相互连接的一第一弯臂及一第二弯 臂。进一步地,所述前座体上开设有若干分别与相对应的插接孔相连通且位于所述插 接孔顶壁及底壁上的信号端子槽,所述信号端子分别容置于所述信号端子槽内,所述信号 端子槽具有一由所述插接孔的顶壁或底壁后端向前开设的固定槽及一与所述固定槽相连 通且延伸至所述插接孔内的延伸槽,所述信号端子具有沿插接孔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弯 臂、与所述第一弯臂相连接的第二弯臂、一由第一弯臂前端向后且向所述插接孔内弯折延 伸形成的弹性接触臂、由所述弹性接触臂的末端向所述插接孔内凸伸形成的弹性压接部、一由第一弯臂的远插接孔侧向前延伸形成的卡固部及由一所述第二弯臂自由端延伸形成 的焊接部,所述第一弯臂及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收容于所述延伸槽中,所述第一弹性压接 部伸入所述插接孔中,所述卡固部卡持于所述固定槽中,所述第二弯臂插穿过所述后座体 并伸出后座体的组装端面之外,所述焊接部伸出所述后座体的组装端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臂及所述第二弯臂彼此垂直且组成L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对接部的后表面向后延伸形成一绝缘弹片,所述前座体上开设有 位于所述插接孔左侧壁上且与所述插接孔相连通的开关端子槽,所述开关端子组收容于所 述开关端子槽内,所述插接孔的左侧壁上设有一与所述插接孔相连通的收容空间,所述绝 缘弹片容置于所述收容空间中且延伸至所述插接孔内,所述绝缘弹片置于所述开关端子组 内侧处且可弹性抵接于开关端子组。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端子槽包括一第一开关端子槽,第一开关端子槽具有一延伸 至所述插接孔内的第一收容槽,所述开关端子组包括一第一开关端子,所述第一开关端子 具有一沿着所述插接孔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三弯臂、一与所述第三弯臂连接的第四弯臂及 一由所述第三弯臂的前端向所述插接孔内延伸形成的第一弹性抵压部,所述第三弯臂及所 述第一弹性抵压部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中,所述第一弹性抵压部伸入所述插接孔内,所 述第四弯臂插穿过所述后座体并伸出后座体的组装端面之外。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端子槽还包括一第二开关端子槽,所述第二开关端子槽具有 一与所述第一收容槽相连通的第二收容槽,所述开关端子组还包括一第二开关端子,第二 开关端子具有沿着所述插接孔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五弯臂、一与所述第五弯臂连接的第六 弯臂及一由所述第五弯臂的前端向所述插接孔内延伸形成的第二弹性抵压部,所述第五弯 臂及所述第二弹性抵压部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中,所述第二弹性抵压部伸入所述插接孔 内,所述第六弯臂插穿过所述后座体并伸出后座体的组装端面之外。进一步地,所述音频插座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一设于所述绝缘座中的接地片,所述 前座体上设有若干位于相对应插接孔的右侧壁且与所述插接孔相连通的容装槽,所述接地 片具有一横向延伸的基部及若干由所述基部的前边缘向前延伸形成且呈等间距排列的连 接臂,所述连接臂分别收容于所述容装槽中且伸入所述插接孔中。进一步地,所述容装槽具有一由所述插接孔的右侧壁后端向前开设的卡固槽及一 与卡固槽相连通且延伸至所述插接孔中的弹性接触槽,所述连接臂的末端延伸形成有一弹 性接触部,所述基部的前边缘向前延伸形成有若干等间距排列且分别位于所述连接臂一侧 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卡固于所述卡固槽中,所述弹性接触部收容于所述弹性接触槽中且 伸入所述插接孔内。综上所述,本技术音频插座连接器组件设有若干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为 一体成型的且具有伸入所述插接孔中的弹性压接部、第一弯臂、第二弯臂及焊接于一外设 电路板上的焊接部,当相对应的对接插头插入插接孔中时,所述对接插头与所述音频插座 连接器组件之间的电性连接只需所述弹性压接部与所述对接插头相接触即可直接建立,从 而使得所述对接插头与所述音频插座连接器组件之间的电性连接稳定,而且所述信号端子 为一体成型的从而易于进行料带生产以节省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本技术的分解图;图3为图1所示本技术的前座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本技术的前座体与一信号端子相配合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 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音频插座连接器组件1包括一绝缘座、若干插装于 该绝缘座内的导电端子组20及一接地片30、一覆盖于所述绝缘座上的屏蔽壳体40及若干 对接头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音频插座连接器组件1用于与若干个对应的对接插头(图 中未示)相对接。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绝缘座是由一前座体11及一后座体12组配而成。所述 前座体11的前端面向前凸伸形成有若干等间距排列的对接部111。所述前座体11上设有 若干前后贯穿所述前座体11且延伸至相对应的对接部111的插接孔112。所述每一插接 孔112的左侧孔壁上设有一与所述插接孔112相连通的收容空间113。所述对接部111的 后表面向后延伸形成一大致呈长条形的绝缘弹片114。所述绝缘弹片114容置于所述收容 空间113中且延伸至所述插接孔112内。所述前座体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音频插座连接器组件(1),其包括一绝缘座及若干插装于所述绝缘座内的导电端子组(20),所述绝缘座包括一前座体(11)及一与所述前座体(11)相配合的后座体(12),所述前座体(11)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有若干等间距排列的对接部(111),所述前座体(11)上设有若干延伸至相对应的对接部(111)的插接孔(112),所述每一导电端子组(20)包括若干信号端子(21)及一对开关端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21)具有一伸入所述插接孔(112)中的弹性压接部(214)、一伸出所述插接孔(112)的焊接部(216)、设于所述弹性压接部(214)和所述焊接部(216)之间且相互连接的一第一弯臂(211)及一第二弯臂(2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全象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竞跃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