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尿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5625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次性尿布,其具有液体透过性的表面片、液体不透过性的底面片和介于所述两片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其中,多个吸收体在沿着从背侧部经裆部到腹侧部的方向上被串联地配置,在该多个吸收体排列方向的两侧以拉伸状态配置弹性部件,所述多个吸收体被配置成为,使得在将尿布扩展为平面状时,邻接的吸收体之间产生间隙且在尿布穿戴状态下邻接的吸收体之间紧密接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穿戴中不易产生受收体的鼓胀,且贴适性优异的一次性尿布
技术介绍
通常,在一次性尿布中,作为单一成型体的纵向长的吸收体在从尿布的背侧部经裆部到腹侧部的方向上配置。此外,为了防止从腿周围泄露,一般进行在配置于腿周围的部位配置弹性部件,以提高腿周围的贴适性。但是,在现有的一次性尿布中,一方面配置于腿周围的部位通过弹性部件进行收缩,另一方面吸收体由于其刚性而在纵向上基本不进行收缩,因此在尿布穿戴状态下,不仅吸收体的长度有余,而且有时产生吸收体的鼓胀(向尿布外表面侧膨胀),以此为起因,有时产生液体向裆部滞留、潮热、泄露等不利情况。特别是所谓展开型(带固定型)的一次性尿布,其一般在纵向上被折叠,在该状态下压缩填充到包装袋中流通、销售等,因此存在吸收体上产生不好看的折痕,穿戴尿布时更容易产生吸收体的鼓胀的问题。作为一次性尿布,提出了将吸液性芯沿在尿布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线分割,同时沿与该假想线正交的方向的假想线也进行分割的一次性尿布(参照特开平11-216161号公报)。但是,该吸液性芯的分割是鉴于在具有以高吸水性聚合物为主体的粒子层和存在于其下的纤维层的吸收性芯中,如果该粒子层吸液而产生凝胶阻塞,则液体向纤维层的转移受到妨碍,以从芯侧面被该纤维层直接吸液,或者增大芯的总吸收面积为目的,因此也在尿布的穿戴中必须维持芯分割的部分的间隙。因此,采用该一次性尿布,不能防止尿布穿戴中的吸收体的鼓胀以及由其产生的不利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防止吸收体的鼓胀(bag out)的产生,且贴适性(也称为合穿性)优异的一次性尿布。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如下所述的一次性尿布,达成了上述目的,该一次性尿布具有液体透过性的表面片、液体不透过性的底面片和介于前述两片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其中,多个吸收体在沿着从背侧部经裆部到腹侧部的方向上被串联地配置,在该多个吸收体排列方向的两侧以拉伸状态配置弹性部件,所述多个吸收体被配置成为,使得在将尿布扩展为平面状时,邻接的吸收体之间产生间隙并且在尿布穿戴状态下邻接的吸收体之间紧密接触。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的斜视示意图。图2为表示将图1的一次性尿布展开为平面状的状态的平面图。图3为表示图2的X-X线剖面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表示图2的一次性尿布的穿戴状态的模式剖面图。图5(a)、图5(b)和图5(c)表示位于吸收体之间邻接部附近的立体褶皱的固定端的形状,图5(a)是表示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图,图5(b)和图5(c)是表示其它例子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以其优选的实施方案为基础,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如图1~图3所示,具有液体透过性的表面片2、液体不透过性的底面片3和介于前述两片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41~43,在纵向的中央部具有配置于穿戴者腿间部的裆部A,在其前后具有背侧部B和腹侧部C。尿布1是所谓展开型(带固定型)的尿布,在背侧部B的两侧缘部设置有紧固带5,在腹侧部C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紧固带5的固定区6。尿布1的裆部A的两侧缘形成圆弧状,整体具有纵向中央部窄的沙漏状的形状。底面片3具有与尿布的外形形状一致的沙漏状的外形。表面片2以夹持多个吸收体41~43的形式,层叠于底面片3的横向中央部。底面片3的纵向的两侧部从表面片2的两侧缘向横向的外方延伸出来,在其延出部分层叠粘接有后述的立体褶皱形成用的片材92。尿布1具有3个吸收体41~43。如图2所示,这些吸收体41~43在从背侧部B经裆部A到腹侧部C的方向上被串联地配置。所谓从背侧部B经裆部A到腹侧部C的方向,与从腹侧部B经裆部A到背侧部B的方向的意思相同,对于尿布1这样的实质上纵向长地形成的展开型(带固定型)的尿布而言,与尿布纵向的意思相同。如图2所示,平面看时,3个吸收体41~43分别形成矩形,厚度和尿布横向的长度大致相同。尿布纵向的长度以吸收体41为最长,吸收体43、吸收体42依次变短。吸收体41和吸收体42的边界部位于裆部A的大致中央部(尿布纵向的大致中央部),吸收体42和吸收体43的边界部比裆部A的上述中央部略微靠近腹侧部C。在多个吸收体41~43排列的方向,即尿布纵向的两侧以拉伸状态配置弹性部件7。弹性部件7在尿布纵向的左右两侧分别配置多根。弹性部件7在通过粘接剂固定在底面片3和片材92之间的状态下,沿各吸收体的侧缘配置在比吸收体41~43的各侧缘位置略微靠近尿布横向的外方的位置上。弹性部件7以贯穿距背侧部B侧的腰缘端11最近的吸收体41和距腹侧部C侧的腰缘端12最近的吸收体43之间的长度配置。本实施方案中的弹性部件7兼作腿部褶皱形成用的弹性部件。即,弹性部件7配置在配置于穿戴者的腿周围的腿部,在该腿部形成腿褶皱。多个吸收体41~43的配置使得将尿布展开为平面状时,在邻接的吸收体之间产生间隙并且在尿布穿戴状态下,邻接的吸收体之间紧密接触。即,如图2所示,在将尿布1展开为平面状的状态下,吸收体41和吸收体42之间以及吸收体42和吸收体43之间产生间隙P,如图4所示,在穿戴尿布1的状态下,通过弹性部件7的收缩力,将吸收体41和吸收体42紧密接触,以及将吸收体42和吸收体43紧密接触。此外,所谓在尿布穿戴状态下邻接的吸收体之间紧密接触,并不是要求在尿布穿戴状态下长时间地紧密接触。此外,在吸收体由纤维集合体和/或高吸水性聚合物构成的情况下,它们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以覆盖它们的无纺布8、棉纸以及其它片材介于它们之间的形式紧密接触。采用本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一方面在腿周围配置的腿部通过弹性部件7而收缩,良好地与穿戴者的腿周围相适合,另一方面,配置有吸收体41~43的尿布横向的中央区域在没有产生吸收体的鼓胀的情况下,良好地与穿戴者的腿间部相适合。因此,可以防止液体向裆部滞留、潮热、渗漏等不利情况。并且,在穿戴尿布的状态下,由于邻接的吸收体之间紧密接触,因此多个吸收体发挥与单一成型体构成的纵向长的吸收体同等或其以上的吸收性能、防漏性能。从确实产生该效果的观点出发,将尿布展开为平面状的状态下,吸收体之间的间隙的宽L1、L2(参照图2)优选为3~20mm,特别优选为5~10mm,此外,邻接吸收体的相对的侧部优选相互大致平行。此外,从同样的观点出发,弹性部件7在至少从吸收体41的一部分到吸收体43的一部分的范围中,优选以使与各吸收体41~43重合而配置,或者以使与各吸收体41~43接近而配置。当使其接近而配置时,各吸收体的侧缘的位置与弹性部件7之间的最短距离L3(参照图3)优选为50mm以内,特别优选为30mm以内。本实施方案的尿布1中的各吸收体41~43由纤维集合体和/或高吸水性聚合物构成,如图3所示,各吸收体的尿布横向的两侧部44和肌肤接触面(与穿戴者的肌肤接触的面侧的面)45被跨越连接多个吸收体而配置的无纺布8覆盖,该无纺布8覆盖各吸收体的肌肤接触面45的部分的一部分(图中用点线表示的尿布横向中央部分)81为亲水性,其它部分、即覆盖各吸收体的肌肤接触面45的部分内的上述一部分81之外的部分,以及覆盖各吸收体的两侧部44的部分具有防水性。在本实施方案的尿布1中,邻接的吸收体之间的区域追随弹性部件的伸缩而伸缩,因此对于跨越多个吸收体而配置的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笠井孝夫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