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玉青专利>正文

侧开口胸腔穿刺引流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54029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侧开口胸腔穿刺引流针,其特点是,包括穿刺针芯、穿刺鞘,穿刺针芯左半部为手柄,穿刺针芯右半部为长条型针头,穿刺鞘左端为手持部,手持部右侧为长条型薄壁圆筒,薄壁圆筒圆周上一侧沿轴向开有侧开口。它解决了目前胸腔穿刺针使用不便、增加病人痛苦的问题,适应于胸腔穿刺引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胸腔穿刺针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Y型胸腔穿刺针进针时握持不方便,不便于发力,只能放置直径较细 的直型引流管,每次穿刺完毕需将穿刺针退出,需要时还要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痛苦,再 者不能放置Y型引流管,不能边冲洗边引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目前胸腔穿刺针使用不便、增加病人痛苦的问题,提供一种带有侧 开口的分体式穿刺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侧开口胸腔穿刺引流针,其特殊之处是,包括穿刺针 芯、穿刺鞘,穿刺针芯左半部为手柄,穿刺针芯右半部为长条型针头,穿刺鞘左端为手持部, 手持部右侧为长条型薄壁圆筒,薄壁圆筒圆周上一侧沿轴向开有侧开口。使用时,将穿刺针芯和穿刺鞘套在一起,用手握住手柄刺入病人胸腔,穿刺成功后 将穿刺针芯退出,穿刺鞘留在病人胸壁上,将Y型引流管通过穿刺鞘置入胸腔,最后将穿刺 鞘退出。因此,Y型管可留置病人体内,妥善固定后可进行重复注药、冲洗、引流,避免了重 复穿刺,减轻病人痛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胸 腔穿刺针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针芯示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鞘示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鞘右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并作摘要附图。在图中,1穿刺针芯、2穿刺鞘、3针头、4手柄、5手持部、6侧开口、7薄壁圆筒。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中所示,穿刺针芯1左半部为手柄4,穿刺针芯1右半部为长条型针头3,穿刺 鞘2左端为手持部5,手持部5右侧为长条型薄壁圆筒7,薄壁圆筒7圆周上一侧沿轴向开 有侧开口 6。使用时,将穿刺针芯1和穿刺鞘2套在一起,用手握住手柄4刺入病人胸腔,穿刺 成功后将穿刺针芯1退出,穿刺鞘2留在病人胸壁上,将Y型引流管通过穿刺鞘2置入胸腔, 最后将穿刺鞘2退出。因此,Y型管可留置病人体内,妥善固定后可进行重复注药、冲洗、引流,避免了重复穿刺,减轻病人痛苦。权利要求1. 一种侧开口胸腔穿刺引流针,其特征是包括穿刺针芯、穿刺鞘,穿刺针芯左半部为 手柄,穿刺针芯右半部为长条型针头,穿刺鞘左端为手持部,手持部右侧为长条型薄壁圆 筒,薄壁圆筒圆周上一侧沿轴向开有侧开口。全文摘要一种侧开口胸腔穿刺引流针,其特点是,包括穿刺针芯、穿刺鞘,穿刺针芯左半部为手柄,穿刺针芯右半部为长条型针头,穿刺鞘左端为手持部,手持部右侧为长条型薄壁圆筒,薄壁圆筒圆周上一侧沿轴向开有侧开口。它解决了目前胸腔穿刺针使用不便、增加病人痛苦的问题,适应于胸腔穿刺引流。文档编号A61B17/34GK101999922SQ201010541258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3日专利技术者于红梅, 张岩, 毛春艳, 王玉青 申请人:王玉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开口胸腔穿刺引流针,其特征是:包括穿刺针芯、穿刺鞘,穿刺针芯左半部为手柄,穿刺针芯右半部为长条型针头,穿刺鞘左端为手持部,手持部右侧为长条型薄壁圆筒,薄壁圆筒圆周上一侧沿轴向开有侧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青张岩毛春艳于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王玉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