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水域浮游生物采集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52268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浅层水域浮游生物采集网,其结构包括采集圏和在采集圈上固定的网罩,改进之处在于在所述网罩内设置有上大下小的喇叭口防逃网体,所述防逃网体的上、下口分别安装有上撑口圈、下撑口圈,所述上撑口圈与所述网罩内壁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用于浅层水域浮游生物的采集,尤其适用于大学生物专业野外实习时进行浅层水域浮游生物采集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防止浮游生物出逃,从而可实现通过加大采集圈直径,进而增加采集面积,最终达到使浮游生物在有诱饵的情况下更容易被捕获的目的。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明显提高收集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系浮游生物样本采集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浅层水域浮游生物 采集网。
技术介绍
当前,采集浅层水域的浮游生物所用的工具一般是简易的桶式浮游生物采集网, 其结构包括采集圏和在采集圈上固定的网罩,浮游生物经采集圏圈口进入采集网内,因此 采集圈口的大小直接影响采集效率。与此同时,采集圈圈口也是进网的浮游生物出逃的出 口。因此,采集圈圈口直径大小的设置成为一个两难问题。而且,当采集圈直径较小时,放 入诱饵后的采集效果也无法得到提高。另外,现有的采集网还存在风浪稍大就会出现比较 大的摆动等问题而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采集量高并具有防逃脱功能的浅层水域浮游 生物采集网,以提高采集效率。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浅层水域浮游生物采集网,包括采集圏和在采集圈 上固定的网罩,在所述罩体内设置有上大下小的喇叭口防逃网体,所述防逃网体的上、下口 分别安装有上撑口圈、下撑口圈,所述上撑口圈与所述网罩内壁相连接。本技术采用这种结构,设置的防逃网体具有上大、下小的喇叭口结构,可有效 防止浮游生物出逃。进一步,由于解决了出逃问题,因此,本技术可明显加大采集圈直 径,从而增加采集面积,进而达到使浮游生物在有诱饵的情况下更容易被捕获的目的。因 此,使用本技术可以明显提高收集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下,本技术可以这样实现在所述采集圈和所述防逃网体的上撑口圈体之间设置有诱饵盒,所述诱饵盒为开 有气孔的盒体。所述诱饵盒通过悬线接于网罩。所述诱饵盒通过支撑臂连接固饵圈接于网罩。所述网罩的下底部开有底口并设有用于控制底口启、闭的锁固件。所述的锁固件由两个可对合的板体组成,板体的两端开有锁固孔,板体的中间部 位为凹面,凹面上排布有突起。所述板体的两端开设有用于固定配重物的固定孔。在所述网罩内设置有第一防逃网体和第二防逃网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本浅层水域浮游生物采集网包括采集圏1和在采集圈上固定的网罩 14,在所述网罩14内设置有上大、下小的喇叭口防逃网体13。为提高防逃效果,较好的实 施方式是可以在所述网罩内设置有多层防逃网体。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设置了两层防逃网 体,包括第一防逃网体和第二防逃网体。第一防逃网体的上、下口分别安装有较大的第一上 撑口圈4和较小的第一下撑口圈5,其中第一上撑口圈4与所述网罩14内壁相连接,既用于 固定防逃网体,也起到支撑网罩14的作用。同理,在网罩内的第一防逃网体的下方安装了 第二防逃网体,第二防逃网体上、下口分别安装有较大的第二上撑口圈6和较小的第二下 撑口圈7。本技术可以在所述采集圈1和所述防逃网体的上撑口圈体之间设置有诱饵 盒3,所述诱饵盒3为开有气孔的盒体。所述诱饵盒可以通过悬线接于网罩,也可以通过支 撑臂11连接固饵圈2接于网罩14。后一种连接方式中,固饵圈2也对网罩14起到支撑作 用,从而保证网罩14处于撑开状态,进而利于浮游生物进网。使用本技术时,如果是自 然状态采集,就可以不悬挂诱饵盒2,如果是诱捕,可以设置诱饵盒并根据诱捕对象的不同, 在诱饵盒内放入不同的饵料进行诱捕。本技术最好在网罩的下底部开有底口 12,以便于采集完成后采样的收集。所 述底口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任何启闭方法进行开启与闭合。也可以采用图1所示的 用于控制底口 12启、闭的锁固件8来进行开启与闭合。所述的锁固件8由两个可对合的板 体组成,板体的两端开有锁固孔用于穿接紧固螺栓。板体的中间部位为凹面,凹面上排布有 可使底口 12更好闭合的突起(未图示)。图1所示,本技术在采集圈上设置有牵引绳10以便使用时可将整个采集网固 定在漂浮物上。同时,本技术可以在锁固件8的板体的两端开设有用于悬挂配重物9 的固定孔。配重物9可以是装有沙石等重物的圆囊,根据风浪的大小选择重物的多少,以保 证采集网的竖直。当然,本技术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其它的已知方式将配重物9固 定于网罩14的底口,以保证采集网的竖直。本技术的防逃网体13、固饵圈2、锁固件8及配重物9等均为独立的结构,均 方便拆卸,因此便于野外环境下的携带。本技术可广泛用于浅层水域浮游生物的采集,尤其适用于大学生物专业野外 实习时进行浅层水域浮游生物采集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浅层水域浮游生物采集网,包括采集圏(1)和在采集圈上固定的网罩,其特征 在于在所述网罩内设置有上大下小的喇叭口防逃网体,所述防逃网体(13)的上、下口分别 安装有上撑口圈、下撑口圈,所述上撑口圈与所述网罩内壁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层水域浮游生物采集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采集圈(1)和 所述防逃网体的上撑口圈体之间设置有诱饵盒(3),所述诱饵盒(3)为开有气孔的盒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浅层水域浮游生物采集网,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饵盒通过悬线 接于网罩。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浅层水域浮游生物采集网,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饵盒通过支撑 臂连接固饵圈接于网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层水域浮游生物采集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罩的下底部开 有底口(12 )并设有用于控制底口启、闭的锁固件(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浅层水域浮游生物采集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固件(8)由 两个可对合的板体组成,板体的两端开有锁固孔,板体的中间部位为凹面,凹面上排布有突 起。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浅层水域浮游生物采集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体的两端开 设有用于固定配重物(9)的固定孔。8.根据权利要求1至7所述的浅层水域浮游生物采集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罩内设 置有第一防逃网体和第二防逃网体。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浅层水域浮游生物采集网,其结构包括采集圏和在采集圈上固定的网罩,改进之处在于在所述网罩内设置有上大下小的喇叭口防逃网体,所述防逃网体的上、下口分别安装有上撑口圈、下撑口圈,所述上撑口圈与所述网罩内壁相连接。本技术可广泛用于浅层水域浮游生物的采集,尤其适用于大学生物专业野外实习时进行浅层水域浮游生物采集使用。本技术有效防止浮游生物出逃,从而可实现通过加大采集圈直径,进而增加采集面积,最终达到使浮游生物在有诱饵的情况下更容易被捕获的目的。使用本技术可以明显提高收集效率。文档编号A01K69/00GK201821781SQ201020540610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5日专利技术者王晓蕊, 赵军锋 申请人: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浅层水域浮游生物采集网,包括采集圏(1)和在采集圈上固定的网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罩内设置有上大下小的喇叭口防逃网体,所述防逃网体(13)的上、下口分别安装有上撑口圈、下撑口圈,所述上撑口圈与所述网罩内壁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军锋王晓蕊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