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系统、编码符号数确定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249059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分别对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以及一个或两个传输块对应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根据目标长度得到编码后的序列,并根据调制方式将编码后的序列组成对应的编码调制序列;将得到的编码调制序列交织后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对应的层上进行传输。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和系统,实现了大比特的上行控制信息在PUSCH的传输。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在PUSCH传输时确定每层所需编码符号个数的方法,实现了上行控制信息在PUSCH传输时能够确定每层所需编码符号个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系统、编码符号数确定方法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字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系统、以及在PUSCH传输时确定每层所需编码符号个数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长期演进(LTE,LongTermEvolution)系统中,上行需要传输的控制信令有正确/错误(ACK/NACK,Acknowledgement/NegativeAcknowledgement)应答信息,以及反映下行物理信道状态的信息(CSI,ChannelStateInformation)的三种形式:信道质量指示(CQI,ChannelsQualityIndication)、预编码矩阵指示(PMI,Pre-codingMatrixIndicator)、秩指示(RI,RankIndicator)。LTE系统中,ACK/NACK应答信息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上以格式1/1a/1b(PUCCHformat1/1a1/b)传输,如果终端(UE,UserEquipment)需要发送上行数据时,则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系统、编码符号数确定方法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分别对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以及一个或两个传输块对应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根据目标长度得到编码后的序列,并根据调制方式将编码后的序列组成对应的编码调制序列;将得到的编码调制序列交织后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对应的层上进行传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分别对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以及一个或两个传输块对应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根据目标长度得到编码后的序列,并根据调制方式将编码后的序列组成对应的编码调制序列;所述目标长度为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所需的编码符号个数与传输块对应的调制阶数的乘积;将得到的编码调制序列交织后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对应的层上进行传输;所需编码符号个数具体确定的方法包括: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每层所需的编码符号个数:Q′=max(Q″,Q′min),即Q′的取值为选择Q″和Q′min中的最大值;其中,所述或者或者Q′min=α,代表向上取整,其中是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偏移量,该值由高层信令配置;所述α的取值为以下其中之一:α的值由高层配置;或者其中p、q、m的值是基站和UE约定好的正数;或者α的值根据的值获得;或者α=O;或者α=c*O/Qm,其中c的值由高层配置或者是基站和UE约定好的正数,Qm的值是基站和UE约定好的不为0的正数或者是传输块对应的调制阶数,O表示待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根据目标长度得到编码后的序列,并根据调制方式将编码后的序列组成对应的编码调制序列,具体为:将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o0,o1,...oN-1划分成两部分,即和其中,N表示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且N>11;确定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所需的编码符号个数Q′0、Q′1;采用线性分组码分别对和进行编码,根据编码后的目标长度Q0=Q′0*Qm、Q1=Q′1*Qm、传输块对应的调制阶数Qm、传输块对应的传输层个数L,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编码调制序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发送上行控制信息所需的编码符号个数Q′0、Q′1,具体为:根据对应的比特数ceil(N/2)、以及对应的比特数N-ceil(N/2),计算每层所需的编码符号个数Q′0、Q′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发送上行控制信息所需的编码符号个数Q′0、Q′1,具体为:如果o0,o1,...oN-1对应的比特数N是偶数,则根据N计算所需的编码符号个数Q′,如果对应的比特数N是奇数,则根据N+1计算所需的编码符号个数Q′,那么发送每层所需的编码符号个数Q′0=Q′/2,发送所需的编码符号个数Q′1=Q′/2。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编码后的目标长度Q0=Q′0*Qm、Q1=Q′1*Qm、传输块对应的调制阶数Qm、传输块对应的传输层个数L,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编码调制序列,具体为:根据编码后的目标长度Q0、Q1,得到和分别对应的编码后的序列和如果所述传输块传输时对应的传输层的个数L=1,那么将和级联后得到q0,q1,...qQ,然后根据调制阶数Qm组成编码调制序列q0,q1,...qQ′;如果所述传输块传输时对应的传输层的个数L=2,那么将和级联后得到q0,q1,...qQ,将q0,q1,...qQ重复,根据调制阶数Qm组成编码调制序列q0,q1,...qQ′。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编码后的目标长度Q0=Q′0*Qm、Q1=Q′1*Qm、传输块对应的调制阶数Qm、传输块对应的传输层个数L,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编码调制序列,具体为:根据编码后的目标长度Q0、Q1,得到和分别对应的编码后的序列和根据调制阶数Qm组成相应的调制编码序列和如果所述传输块传输时对应的传输层的个数L=1,那么将和级联后得到q0,q1,...qQ′;如果所述传输块传输时对应的传输层的个数L=2,那么将和分别重复后级联得到q0,q1,...qQ′。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编码后的目标长度Q0=Q′0*Qm、Q1=Q′1*Qm、传输块对应的调制阶数Qm、传输块对应的传输层个数L,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编码调制序列,具体为:根据编码后的目标长度Q0、Q1,得到和分别对应的编码后的序列和如果所述传输块传输时对应的传输层的个数L=1,那么将和组成编码调制序列q0,q1,...qQ′;如果所述传输块传输时对应的传输层的个数L=2,那么将和分别重复后组成编码调制序列q0,q1,...qQ′。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正确/错误(ACK/NACK)应答信息、秩指示(RI)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根据目标长度得到编码后的序列,并据调制方式将编码后的序列组成对应的编码调制序列,具体为:计算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o0,o1,...oN-1所需的编码符号个数Q′,并采用长度为7、码率为1/3的咬尾卷积码对o0,o1,...oN-1进行编码,或者,先进行长度为8的循环冗余(CRC)校验后再进行编码;其中,N表示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且N>11;对于ACK/NACK应答信息和RI信息,如果所述传输块传输时对应的传输层的个数L=1,那么根据编码后的目标长度Q=Q′*Qm得到对应的编码后的序列q0,q1,...qQ、根据对应的调制阶数Qm得到对应的编码调制序列q0,q1,...qQ′;如果所述传输块传输时对应的传输层的个数L=2,那么根据编码后的目标长度Q=Q′*Qm得到对应的编码后的序列q0,q1,...qQ、将q0,q1,...qQ重复,根据对应的调制阶数Qm得到对应的编码调制序列q0,q1,...qQ′;对于信道质量指示(CQI)/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信息,如果所述传输块传输时对应的传输层的个数L=1,那么根据编码后的目标长度Q=Q′*Qm得到对应的编码后的序列q0,q1,...qQ,如果所在的传输块没有数据信息发送,则根据对应的调制阶数Qm得到对应的编码调制序列q0,q1,...qQ′;如果所述传输块传输时对应的传输层的个数L=2,那么根据编码后的目标长度Q=L*Q′*Qm得到对应的编码后的序列q0,q1,...qQ,如果所在的传输块没有数据信息发送,根据对应的调制阶数Qm得到对应的编码调制序列q0,q1,...qQ′。10.根据权利要求1、2或9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一个或两个传输块对应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根据目标长度得到编码后的序列,并根据调制方式将编码后的序列组成对应的编码调制序列,具体为:对需要传输的传输块对应的数据信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维维戴博梁春丽夏树强喻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