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48373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以包覆显示装置的包材,包括多个缓冲元件。缓冲元件的形状分别对应部分的显示装置的形状。此部分的显示装置包含端角,且各缓冲元件分别具有凹陷部。其中,这些缓冲元件能够结合并共同形成凹槽,以容置显示装置的底部。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包材可组合而作为显示装置的底座,能节省生产成本,且兼顾环境保护。(*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包材,特别关于一种应用于显示装置的包材。
技术介绍
几个世纪以来快速、蓬勃的工业发展,造就了这个信息发达、沟通便利的时代,但 是大量生产伴随而来的污染及浪费问题,近年来已逐渐为政府及社会大众所正视与注意。现今个人电脑与网络的普及,使得平面显示器已成为一般人使用最普遍的电子产 品之一。已知平面显示器的包装材料通常于购买拆封后即被丢弃或回收,不仅增加物料成 本、增加包装后体积,其缺乏重复利用性亦不符合环保观念。另外,对液晶或发光二极管 (LED)电视而言,随着机身薄型化的趋势,底座及包装材料占整体产品体积的百分比逐渐提 高,常常可见的情况是大型的底座及庞大保利龙块造成装箱难度增加,同时影响运输便利, 提高物流的成本。另外,又由于包装材料除包装外并无其它用途,而没有保留的价值。但是当包装材 料被丢弃后,若要再搬运或携带时,只能以不适用的报纸或纸箱随意收容、包装,提高搬运 风险,间接限制了平面显示器的便利性,甚至伤害高价值的面板。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应用于显示装置的包装材料,利用结构上的设计巧思,使得包 装材料在拆封后,能利用组合而取代显示装置的底座,降低生产及运输成本,另外亦提高包 装材料的附加价值,增加重复利用性,以兼顾环境保育,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包装材料,利用结构 上的设计巧思,使得包装材料在拆封后,能利用组合而取代显示装置的底座,降低生产及运 输成本,另外亦提高包装材料的附加价值,增加重复利用性,以兼顾环境保育。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技术的一种包材用以包覆显示装置。此包材包括多个 缓冲元件,缓冲元件具有凹陷部,凹陷部的形状分别对应部分的显示装置的形状。此部分的 显示装置包含端角。其中缓冲元件能够结合并共同形成凹槽,以容置显示装置的底部。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凹陷部的形状分别对应显示装置的两侧边。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包材还包括束带,环绕分离地包覆显示装置的缓冲 元件,以加强固定缓冲元件于显示装置。较佳地,束带具有手提部,两端固定于束带相对于 缓冲元件的外侧。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包材包含束带,环绕结合的缓冲元件,以固定缓冲元 件。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缓冲元件分别具有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缓冲 元件结合时,第一卡合部卡合于第二卡合部,其中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分别为凹部与 凸部、粗糙面与粗糙面或其组合。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凹槽具有至少一个第三卡合部,显示装置的底部具有至少一个第四卡合部,当凹槽容置显示装置的底部时,第三卡合部卡合于第四卡合部。较 佳地,第三卡合部及第四卡合部分别为凹部与凸部、粗糙面与粗糙面或其组合。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缓冲元件形成凹槽的另一侧具有防滑件,且防滑件 为凸点、吸盘、粗糙面、橡胶层或其组合。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缓冲元件的材料包含保利龙、泡棉或其它发泡材料。综上所述,依据本技术的显示装置包材,其缓冲元件彼此间能够利用结合而 共同形成凹槽,以容置显示装置底部的底部。当设置显示装置时,结合的缓冲元件及其形成 的凹槽能协助使用者固定显示装置的相对角度及位置,取代底座的功能。此外,若需要次搬 运或携带时,缓冲元件仍可拆解并包装显示装置,是为可重复利用且具高附加价值的包材。 与已知技术相较,本技术的显示装置包材,除包装外亦具有底座的功能,不仅可分别在 设置或运送显示装置时提供不同的功效,更减轻消费者处理废弃包材的麻烦,为兼顾环境 保护的绿色包材。又由于组合的缓冲元件能支持显示装置,免除额外加装底座,从而节省了 的材料及运输成本,利于提高产品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为依据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包材与其包装的显示装置的示意 图;图2为图1所示的包材包装显示装置后的示意图;图3为依据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包材脱离其包装的显示装置时的示意 图;图4为图3所示的包材脱离显示装置并组合完成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的包材组合而成的底座与显示装置结合前的示意图;图6为图3所示的包材组合而成的底座与显示装置结合完成的示意图;图7为依据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包材与其包装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的包材与其束带共同形成底座的示意图;图9为依据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包材及其包装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10为依据本技术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包材及其包装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包材,其中相同的元件将 以相同的元件符号加以说明。图1为依据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包材与其包装的显示装置的示意 图。请参考图1所示,此包材1包括二个缓冲元件11、12,且用以包覆一显示装置D。其中, 适于使用包材1包覆的显示装置D可例如但不限于液晶显示装置(LCD)、电激发光(EL)显 示装置、发光二极管(LED)显示装置、等离子显示(PDP)装置、场发射显示装置(FED)或电 子纸(e-paper)显示装置。此外,若以应用目的区分,显示装置D可为电脑屏幕或电视,亦 或是平板电脑(tablet PC),本技术在此并无特别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D为 液晶电视。缓冲元件11、12用以包覆显示装置D,并抵销、减轻来自外在的冲击。据此,缓冲元件11、12的材料可为任何具相当弹性及/或吸收冲击能力的物质,例如但不限于保利龙、泡 棉或其它发泡材料。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元件11、12为保利龙。为能妥善包覆显示装置D,缓冲元件11、12具有凹陷部,凹陷部的形状分别对应一 部分的显示装置D的形状,且此部分的显示装置D包含一端角。请参考图1所示,在本实施 例中,显示装置D的上侧边IA与下侧边LS2各自包含两个端角(分别为Q及C2以及C3及 C4)。而缓冲元件11、12分别具有两边略微短浅的“n”字型形状,其分别对应显示装置D的 上侧边IA与下侧边LS2以及上侧边LSi与下侧边LS2连接的端角Q与C2以及C3与C4所 形成的部分形状。以下将依据上述形状对应关系,进一步描述缓冲元件11、12如何包覆显示装置D。 请参考图1所示,缓冲元件11、12的凹陷部为沟槽CL,其用于容置显示装置D,缓冲元件11、 12的沟槽CL形状对应于显示装置D的两侧边,故缓冲元件11、12得以分离地包覆显示装 置D的两侧边。其中,上方的缓冲元件11分离地包覆显示装置D的上侧边IA的两端角Q 及C2,下方的缓冲元件12则分离地包覆显示装置D的下侧边LS2的两端角C3及C4,至于包 覆完成后的包材及显示装置D间的关系则如图2所示。图2为图1所示的包材包装显示装 置后的示意图。当然,在其它实施方面中,缓冲元件11、12亦可以通过形状对应但尺寸略微 调整,而分离地包覆显示装置D左、右侧边的端角,本技术在此不限。然而,上述的n字型仅为举例使用,其它能与包含端角的显示装置的部分配合且 适于包覆的形状亦可使用,例如半椭圆形、两三角形衔接而成的形状或不规则形。虽在图1中揭露的包材为具有两个缓冲元件11、12的方面,但实际应用上为减轻 包材的重量以及使用材料,请参考图3所示,在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包材3包含 四个缓冲元件311、312、321、322,而缓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材,用以包覆显示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包材包括:  多个缓冲元件,上述多个缓冲元件分别具有凹陷部,上述凹陷部的形状分别对应部分的上述显示装置的形状,上述部分的上述显示装置包含端角,其中上述多个缓冲元件能够结合并共同形成凹槽,以容置上述显示装置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晏廷胡文和钟健志张家玮
申请(专利权)人:永硕联合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