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耳式升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44040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耳式升降机。其包括升降导轨组件、升降平台、提升机构和配重,配重通过提升机构与升降平台连动;所述升降导轨组件由两根立柱导轨组成,并分别竖直布置在升降平台中部的前后两侧;所述升降平台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斜拉支撑组件,每一斜拉支撑组件与一立柱导轨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导向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只使用两根立柱导轨,使因安装升降机而占用的空间更少,因此更利于自动立体储物式仓库合理布置更多的储物位。(*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升降装置,尤指一种主要用于将车辆等物品进行立体运输的 双耳式升降机
技术介绍
目前,自动立体储物式仓库和仓储式立体车库中,均需使用到升降机。现有的升降 机,主要由升降导轨组件、升降平台、配重和提升机构组成,其升降平台和配重均为一个,在 各自的升降通道中进行升降动作,配重的升降通道一般位于升降平台横向方向的一侧;而 且,升降导轨组件一般由四根导轨组成,并分别对应升降平台的四个角位竖直设置;还有, 为了对物品进行立体运输,升降平台上还设置有横移台车和搬运器。然而,对于建筑在地面 上的自动立体储物式仓库,由于地面建筑空间有限,若采用现有的升降机结构,会造成因安 装升降机而占用的空间较大,不利于自动立体储物式仓库合理布置更多的储物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占用 空间较少的双耳式升降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双耳式升降机,包括升降导轨组件、升降平台、提升机构和配重,配重通过提升机 构与升降平台连动;所述升降导轨组件由两根立柱导轨组成,并分别竖直布置在升降平台 中部的前后两侧;所述升降平台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斜拉支撑组件,每一斜拉支撑组件 与一立柱导轨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导向机构。作为优选,所述斜拉支撑组件包括一立杆和两斜撑杆,立杆固定在升降平台中部 的前侧或后侧,两斜撑杆的一端与立杆的下半部连接,另一端则固定在升降平台的前侧或 后侧的侧边底部。作为优选,所述立柱导轨的内侧立面上设有一具三个导向面的轨道;及所述立杆 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分别设有一导向机构,该导向机构对应该轨道的三个导向面设有三个导 向轮。作为优选,所述立柱导轨的外侧立面上设有配重轨道,所述配重设置于所述配重 轨道中。作为优选,所述提升机构为链轮_链条式提升机构,或曳引轮_钢丝绳式提升机 构,或齿轮_齿形带式提升机构。为使本技术适用于自动立体输送如汽车等物品,所述升降平台上设有一横移 台车,横移台车上设有一搬运器。进一步,所述搬运器为梳齿型搬运器,或夹持轮胎型搬运 器,或载车板型搬运器。本技术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只使用两根立柱导轨,使因安装升降机而占 用的空间更少,因此更利于自动立体储物式仓库合理布置更多的储物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横向方向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纵向方向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升降平台、立柱导轨和配重之间位置关系的局部放大结构 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应用于立体车库的俯视图。图中1-立柱导轨;11-轨道;12-配重轨道;2-升降平台;21-立杆;22-斜撑杆;3-配 重;41-提升电机、42-链轮;43-链条;5-导向轮;6-横移台车;7-搬运器;8-升降机;9-立 体车库;91-巷道。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双耳式升降机,包括升降导轨组件、升降平 台2、提升机构和配重4。升降导轨组件为两根立柱导轨1,并分别竖直布置在升降平台2 中部的前后两侧,每根立柱导轨1的内侧立面设有一条具三个导向面的轨道11,在立柱导 轨的外侧立面设有配重轨道12。升降平台2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斜拉支撑组件,该斜拉 支撑组件主要由一条立杆21和两条斜撑杆22组成,立杆21固定在升降平台2中部的前侧 或后侧,两斜撑杆22的一端与立杆21的下半部连接,另一端则固定在升降平台2的前侧或 后侧的侧边底部。在立杆21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分别设有一导向机构,该导向机构对应轨道 11的三个导向面设有三个呈品字形布置的导向轮5。配重4有两个,分别设置于立柱导轨 1外侧立面上的配重轨道12中。提升机构为两组链轮-链条式提升机构,每组链轮-链条 式提升机构由一个提升电机41、两个链轮42和两条链条43组成,提升电机41固定在立柱 导轨1顶部的支架上,两个链轮42设置在提升电机41的转轴上;每条链条43与一链轮42 啮合,其一端与一配重4连接,其另一端与一立杆21的顶部连接。此外,升降平台2上还设 有一横移台车6,横移台车6上设有一搬运器7,该搬运器7可以是梳齿型搬运器,或夹持轮 胎型搬运器,或载车板型搬运器。此外,上述提升机构也可以是曳引轮-钢丝绳式提升机构,或齿轮_齿形带式提升 机构。由于该两种提升机构均属于升降机常用提升机构类型,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由于采用两根立柱导轨,升降平台犹如通过两个“耳朵”挂在两根立柱 导轨上作升降动作,减少了导轨的数量;而且,配重是设置在升降平台的纵向方向上的,无 需在升降平台的横向方向上配置配重升降空间,因此升降机的整体安装空间更小。如图4 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升降机8安装在立体车库9的巷道91中,其升降平台的横向长度 与巷道91的长度大体相等。由于本技术的安装空间占用立体车库的空间更少,因此使 立体车库能更合理地布置更多的车位。权利要求双耳式升降机,包括升降导轨组件、升降平台、提升机构和配重,配重通过提升机构与升降平台连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导轨组件由两根立柱导轨组成,并分别竖直布置在升降平台中部的前后两侧;所述升降平台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斜拉支撑组件,每一斜拉支撑组件与一立柱导轨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导向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耳式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支撑组件包括一立杆 和两斜撑杆,立杆固定在升降平台中部的前侧或后侧,两斜撑杆的一端与立杆的下半部连 接,另一端则固定在升降平台的前侧或后侧的侧边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耳式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导轨的内侧立面上设 有一具三个导向面的轨道;及所述立杆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分别设有一导向机构,该导向机 构对应该轨道的三个导向面设有三个导向轮。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双耳式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导轨的外侧立 面上设有配重轨道,所述配重设置于所述配重轨道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耳式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为链轮-链条式提 升机构,或曳引轮-钢丝绳式提升机构,或齿轮-齿形带式提升机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耳式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上设有一横移台 车,横移台车上设有一搬运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耳式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器为梳齿型搬运器,或 夹持轮胎型搬运器,或载车板型搬运器。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耳式升降机。其包括升降导轨组件、升降平台、提升机构和配重,配重通过提升机构与升降平台连动;所述升降导轨组件由两根立柱导轨组成,并分别竖直布置在升降平台中部的前后两侧;所述升降平台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斜拉支撑组件,每一斜拉支撑组件与一立柱导轨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导向机构。本技术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只使用两根立柱导轨,使因安装升降机而占用的空间更少,因此更利于自动立体储物式仓库合理布置更多的储物位。文档编号B66F7/02GK201770447SQ20102053771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7日专利技术者李国平, 闫维庆 申请人:广州华城埃尔肯停车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耳式升降机,包括升降导轨组件、升降平台、提升机构和配重,配重通过提升机构与升降平台连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导轨组件由两根立柱导轨组成,并分别竖直布置在升降平台中部的前后两侧;所述升降平台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斜拉支撑组件,每一斜拉支撑组件与一立柱导轨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导向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平闫维庆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华城埃尔肯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