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承压封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37426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双向承压封隔器,应用于裸眼完井方式的油气井压裂改造。上接头下端套有上压缩套,在上接头的内壁下端螺纹连接有上中心管,在上接头的下部有环形上活塞;在上中心管上有上进液孔。在上中心管的外壁上套有上胶筒上支撑环、上胶筒上锥环、上胶筒、上胶筒下锥环和上胶筒下支撑环。在上中心管的外壁有限位外筒;在上中心管上有下进液孔;在上中心管下端连接有下中心管。在下中心管上有下胶筒下胶筒两端结构与上胶筒两端结构相同。在下中心管的下端螺纹连接有下接头。采用两个胶筒分别设置在封隔器的两端,提高了井眼不规则、环空间隙较大的裸眼井封隔器承受较压差的能力,避免了井壁的摩擦导致的封隔器提前坐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承压封隔器,主要由上接头(1)、上压缩套(3)、上活塞(5)、上胶筒上支撑环(7)、上胶筒上约束环(8)、上胶筒上锥环(9)、上胶筒上保护套(10)、上胶筒(11)、上胶筒下保护套(12)、上胶筒下锥环(13)、上胶筒下支撑环(14)、上胶筒下约束环(15)、限位外筒(16)、上中心管(17)、下活塞(19)、下中心管(20)、下胶筒压缩套(23)、下胶筒上支撑环(24)、下胶筒上约束环(25)、下胶筒上锥环(26)、下胶筒上保护套(27)、下胶筒(28)、下胶筒下保护套(29)、下胶筒下锥环(30)、下胶筒下约束环(31)、下胶筒下支撑环(32)和下接头(33)组成;其特征在于:上接头(1)的下端外壁上套有上压缩套(3),上压缩套(3)为圆筒状,上压缩套(3)与上接头(1)之间用上剪钉(2)固定在一起,上接头(1)的下端外壁上有环形槽,在环形槽内安装有上锁环(4),上压缩套(3)的内壁上有环形凹槽,在上接头(1)的内壁下端螺纹连接有上中心管(17),在上中心管(17)与上压缩套(3)之间形成环形空间,在上中心管(17)与上压缩套(3)之间的环形空间内并在上接头(1)的下部有环形上活塞(5);上压缩套(3)下部内壁有向内突出的环形柱体,上压缩套(3)内壁环形柱体套在上中心管(17)的外壁上;在上中心管(17)上有上进液孔(6),上进液孔(6)的位置在上活塞(5)的下部并在上压缩套(3)向内突出的环形柱体上部;在上中心管(17)的外壁上套有上胶筒上支撑环(7),上胶筒上支撑环(7)是由3~8个相同的支撑块(34)组成一个环形体;上胶筒上支撑环(7)在上压缩套(3)的下端,在上胶筒上支撑环(7)外壁上有环形槽,在上胶筒上支撑环(7)的环形槽内有上胶筒上约束环(8),上胶筒上约束环(8)是一个有一处断开的弹性圆环,上胶筒上约束环(8)使支撑块(34)合拢在一起成一个环形;上胶筒上支撑环(7)的下端面为一个内圆锥面;在上中心管(17)上套有上胶筒上锥环(9),并且上胶筒上锥环(9)在上胶筒上支撑环(7)的下部;上胶筒上锥环(9)的上端外壁为一个圆锥面,上胶筒上支撑环(7)的下端圆锥面与上胶筒上锥环(9)的上端圆锥面相对;在上中心管(17)的外壁上套有上胶筒上保护套(10),上胶筒上保护套(10)在上胶筒上支撑套(9)的下部;在上中心管(17)的外壁上套有上胶筒(11),上胶筒(11)在上胶筒上保护套(10)的下部;在上中心管(17)的外壁并在上胶筒(11)的下部上依次套有上胶筒下保护套(12)、上胶筒下锥环(13)和上胶筒下支撑环(14),在上胶筒下支撑环(14)的环形槽内有上胶筒下约束环(15);上胶筒下保护套(12)的结构与上胶筒上保护套(10)的结构相同,安装方向相反;上胶筒下锥环(13)的结构与上胶筒上锥环(9)的结构相同,安装方向相反;上胶筒下支撑环(14)的结构与上胶筒上支撑环(7)的结构相同,安装方向相反;在上中心管(17)的外壁并在上胶筒下支撑环(14)的下部套有限位外筒(16),限位外筒(16)为圆筒状,限位外筒(16)上部内壁有向内突出的环形柱体,限位外筒(16)内壁环形柱体套在上中心管(17)的外壁上;在上中心管(17)上有下进液孔(18),下进液孔(18)的位置在限位外筒(16)向内突出的环形柱体的下部;在上中心管(17)下端螺纹连接有下中心管(20),下中心管(20)外壁与限位外筒(16)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空间,在下中心管(20)与限位外筒(16)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有环形下活塞(19);下活塞(19)的外壁上有环形槽,在环形槽内安装有下锁环(21),限位外筒(16)内壁上有环形凹槽;限位外筒(16)与下活塞(19)之间用下剪钉(22)固定在一起;在下中心管(20)上套有环形下胶筒压缩套(23),下活塞(19)和限位外筒(16)的下端面在下胶筒压缩套(23)的上部外台阶上;在下中心管(20)上套有下胶筒上支撑环(24)、下胶筒上锥环(26)、下胶筒上保护套(27)、下胶筒(28)、下胶筒下保护套(29)、下胶筒下锥环(30)和下胶筒下支撑环(32);下胶筒上支撑环(24)的结构与上胶筒上支撑环(7)的结构相同,下胶筒上锥环(26)的结构与上胶筒上锥环(9)的结构相同,下胶筒上保护套(27)的结构与上胶筒上保护套(10)的结构相同,下胶筒(28)的结构与上胶筒(11)的结构相同,下胶筒下保护套(29)的结构与上胶筒下保护套(12)的结构相同,下胶筒下锥环(30)的结构与上胶筒下锥环(13)的结构相同,下胶筒下支撑环(32)的结构与上胶筒下支撑环(14)的结构相同;在下胶筒上支撑环(24)的环形槽内有下胶筒上约束环(25),在下胶筒下支撑环(32)的环形槽内有下胶筒下约束环(31);在下中心管(20)的下端螺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治国付钢旦桂捷巨亚锋张安康李宪文李明冯飞刘汉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