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销及具有所述斜销的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37093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斜销,所述斜销包括一导杆及凸设于该导杆一侧的一成型部,所述导杆呈长条状,其由一第一抵持壁及一第二抵持壁围成,该第一抵持壁呈矩形状,该第二抵持壁的截面呈大于半圆的圆弧形,该第一抵持壁的截面为连接该圆弧形的直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所述斜销的模具结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斜销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于模具结构的斜销结构。
技术介绍
在塑胶产品成型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产品上存在“倒钩”的情况。例如一些手机壳 体上,为了实现卡合,常会存在一些呈“L”型的“倒钩”。如此,在生产时就需在模具上安装一斜销,该斜销与“倒钩”配合,在开模时使“倒 钩”脱离模具。开模后,产品运动方向与开模方向一致,而斜销由于运动方向与开模方向成 一定角度,其运动行程可以分解为开模方向的行程以及与开模方向相垂直方向的行程。当 斜销与开模方向相垂直方向的运动行程足够的时候,斜销则脱离产品上的“倒钩”,如此方 便取出产品。如图1所示为现有斜销的立体图。该斜销20包括一导杆21及一斜销头23,该导 杆21呈一矩形柱体状,其主要用于与一公模(图未示)相配合以成型产品。该导杆21包 括相对的一第一侧壁211及一第二侧壁213,该第一侧壁211及该第二侧壁213均呈矩形。 该斜销头23由该第二侧壁213延伸而成,该斜销头23与“倒钩”配合成型。在闭模即该斜 销处于复位状态时,该斜销20的斜销头23及与该斜销头23相连的部分导杆21容置于该 公模内以配合成型产品;在开模即该斜销20处于顶出状态时,该斜销20由该公模内顶出, 随着该斜销20被顶出到一定高度后,该斜销头23与“倒钩”脱离以使成型后的产品脱离该 公模。由于该斜销20倾斜容置于该公模内,当该斜销20顶出时,容置于该公模内的该斜销 头23被顶出远离该公模,此时主要由该第二侧壁213受力;当斜销20复位时,位于该公模 外的斜销头23随着该导杆21被拉回容置于该公模内,此时主要由背离该斜销头23的第 一侧壁211受力。然而,由于该导杆21的截面呈矩形状,其四个直角在产品成型顶出及复位时与所 述公模摩擦而受到较大的阻力,且其主要为第一侧壁211及第二侧壁213受力,另外两个侧 壁为无效的摩擦面,其与公模之间的摩擦变大,容易造成斜销的拉伤及卡死。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产品成型时拉伤卡死的斜销。另,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所述斜销的模具结构。一种斜销,所述斜销包括一导杆及凸设于该导杆一侧的一成型部,所述导杆呈长 条状,其由一第一抵持壁及一第二抵持壁围成,该第一抵持壁呈矩形状,该第二抵持壁的截 面呈弧形,该第一抵持壁的截面为连接该弧形的直线。优选地,所述第二抵持壁的截面呈大于半圆的圆弧形。优选地,所述第二抵持壁的截面呈大于半圆的椭圆弧形。优选地,所述成型部由该第一抵持壁一端垂直向外凸设而成。一种模具结构,所述模具结构包括一公模及一斜销,该公模具有一贯穿孔,该斜销活动地装设于该贯穿孔内,该斜销包括一导杆及凸设于该导杆一侧的一成型部,所述导杆 呈长条状,其由一第一抵持壁及一第二抵持壁围成,该第一抵持壁呈矩形状,该第二抵持壁 的截面呈弧形,该第一抵持壁的截面为连接该弧形的直线。优选地,所述第二抵持壁的截面呈大于半圆的圆弧形。优选地,所述第二抵持壁的截面呈大于半圆的椭圆弧形。优选地,所述成型部由该第一抵持壁一端垂直向外凸设而成。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技术斜销通过所述导杆采用截面呈弧形状的第二抵持 壁,使该导杆的有效受力面增大,增大了该斜销的强度,同时该第二抵持壁采用弧形设计, 使得该导杆没有无效的受力面,从而减小了该斜销拉伤卡死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斜销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模具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斜销沿III-III线的截面图。图4是图2所示模具结构在复位状态的立体组装图。图5是图2所示模具结构在顶出状态的立体组装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斜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所示的本技术斜销的较佳实施方式,所述斜销10主要用于与一公 模30及一母模(图未示)配合成型产品。该斜销10包括一导杆11及一成型部13,该成型 部13凸设于该导杆11的一侧。请一并参阅图3,所述导杆11呈长条状,且其截面大致呈“D”形。该导杆11外表 面由一第一抵持壁111及一第二抵持壁113围成。该第一抵持壁111呈矩形状。该成型部 13凸设于该第一抵持壁111。该第二抵持壁113的截面呈大于半圆的圆弧状。该第一抵持 壁111的截面为连接所述圆弧的两端的直线。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所述公模30用于对该斜销10顶出及复位。该公模30包 括一第一表面31及与该第一表面31相对的第二表面33。该公模30中部贯通开设有一贯 穿孔35,该贯穿孔35形状与该导杆11相对应,该导杆11可在该贯穿孔35内自由滑动。在 该第一表面31上邻接该贯穿孔35凹设有一容置槽37。该容置槽37与该成型部13形状相 对应,在闭模即该斜销11处于复位状态时,该容置槽37用于容置该成型部13,以使该成型 部13与即将成型的产品的“倒钩”部配合成型。在开模即该斜销10顶出时,该导杆11沿该贯穿孔35自该公模30内与产品一起顶 出,此时主要由该第二抵持壁113受力。由于斜销10与所述产品的运动方向有一定角度,当 其运动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该成型部13即与产品的倒钩相互脱离,从而方便取出产品。在 闭模即该斜销10复位时,该导杆11沿该贯穿孔35回复且使该成型部13容置于该容置槽 37内,此时主要由该第一抵持壁111受力。由于该第二抵持壁113呈圆弧状,在该斜销10顶出时,相对于传统导杆21的受力 面即第二侧壁213来说,该斜销10的整个第二抵持壁113为受力面,增大了顶出时的受力面积,对于相同的顶出力来说,该第二抵持壁113单位面积所受的力减小,由此加大了该斜 销10的强度。请复参阅图1及图2,由于传统导杆21的四个侧壁中,只有第一侧壁211及第二 侧壁213为有效的受力壁,而另外的两个侧壁在顶出及复位时均为无效的受力壁,其增大 了导杆21与公模之间的摩擦,容易造成拉伤及卡死。而本技术所述的导杆11,其第一 抵持壁111及第二抵持壁113均为有效的受力面,即在顶出时,主要为该第二抵持壁113受 力,在复位时,主要为该第一抵持壁111受力。由此,本技术所述的导杆11没有无效的 受力面,减小了该斜销10拉伤卡死的可能性。可以理解,根据不同的成型产品的形状及结构,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抵持壁113 的截面也可以呈大于半圆的椭圆弧形。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技术斜销10通过所述导杆11采用截面呈弧形状的第 二抵持壁113,使该导杆11的有效受力面增大,增大了该斜销10的强度,同时该第二抵持壁 113的截面采用弧形设计,使得该导杆11没有无效的受力面,从而减小了该斜销10拉伤卡 死的可能性。权利要求1.一种斜销,所述斜销包括一导杆及凸设于该导杆一侧的一成型部,其特征在于所 述导杆呈长条状,其由一第一抵持壁及一第二抵持壁围成,该第一抵持壁呈矩形状,该第二 抵持壁的截面呈弧形,该第一抵持壁的截面为连接该弧形的直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持壁的截面呈大于半圆的圆弧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持壁的截面呈大于半圆的椭圆 弧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销,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部由该第一抵持壁一端垂直向外 凸设而成。5.一种模具结构,所述模具结构包括一公模及一斜销,该公模具有一贯穿孔,该斜销活 动地装设于该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斜销,所述斜销包括一导杆及凸设于该导杆一侧的一成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呈长条状,其由一第一抵持壁及一第二抵持壁围成,该第一抵持壁呈矩形状,该第二抵持壁的截面呈弧形,该第一抵持壁的截面为连接该弧形的直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军良陈永华蔡少锋曾庆祥陈昌林赵卫房旭亢朝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