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30735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开关,包括外壳,设在外壳内的齿轴,与齿轴固定连接的轴芯,分别设在外壳两侧的第一、二端盖,设在第一端盖内侧并带触点的第一动触片,与第一端盖插接配合的第一动插片及第一静插片,设在第二端盖内侧并带触点的第二动触片,与第二端盖插接配合的第二动插片及第二静插片;在齿轴上设有可拔动第一、二动触片使其与第一、二静插片断开的拔块;特点是:第一静插片及第二静插片均呈“L”形状,其上的触点固定在它们的横臂上,在外壳内设有防止第一、二静插片移位的第一筋位及防止第一、二动插片移位的第二筋位。其具有插片受力符合要求且一致性好、易控制,消除了生产中的安全隐患,端盖部件可返工,降低废品率等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开关
技术介绍
现有的旋转开关包括外壳,设在外壳内的齿轴,位于外壳外并与齿轴固定连接的 轴芯,分别设在外壳两侧的第一、二端盖,设在第一端盖内侧并带触点的第一动触片,与第 一端盖插接配合并与第一动触片电连接的第一动插片,与第一端盖插接配合并带触点的第 一静插片,设在第二端盖内侧并带触点的第二动触片,与第二端盖插接配合并与第二动触 片电连接的第二动插片,与第二端盖插接配合并带触点的第二静插片;在齿轴上设有可拔 动第一、二动触片使其与第一、二静插片断开的拔块。安装时,第一、二动插片及第一、二静 插片通过切角工艺固定在第一、二端盖上;而插片切角工艺存在下列问题1.牢固性不稳 定,质量难予控制和保证;2.切口位易出现生锈现象;3.切角时,易伤手,发生安全事故; 4.切角后的第一、二端盖部件若有质量问题,不可返工,只能报废处理,增加成本;5.插片 材料硬度每批误差、气压不稳及刀口磨损均会造成切口的角度大小不一,第一、二动插片及 静插片受力一致性差,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全新工艺,第一、二静插片 及动插片不需采用切口工艺即可设置在第一、二端盖上,通过在外壳内增设限位筋,确保了 第一、二静插片及动插片受力符合要求且一致性好、易控制,消除了生产中的安全隐患,端 盖部件可返工,降低废品率的旋转开关。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旋转开关,包括外壳,设 在外壳内的齿轴,位于外壳外并与齿轴固定连接的轴芯,分别设在外壳两侧的第一、二端 盖,设在第一端盖内侧并带触点的第一动触片,与第一端盖插接配合并与第一动触片电连 接的第一动插片,与第一端盖插接配合并带触点的第一静插片,设在第二端盖内侧并带触 点的第二动触片,与第二端盖插接配合并与第二动触片电连接的第二动插片,与第二端盖 插接配合并带触点的第二静插片;在齿轴上设有可拔动第一、二动触片使其与第一、二静插 片断开的拔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二静插片均呈“L”形状,其上的触点固定在它们 的横臂上,在外壳内设有防止第一、二静插片移位的第一筋位及防止第一、二动插片移位的 第二筋位。所述的第一、二静插片的纵臂的边沿均呈阶梯状,第一、二静插片的纵臂所穿过的 插孔均呈凸状,从而防止第一、二静插片被拔出;第一、二动插片的边沿呈阶梯状,其插孔均 呈凸状,从而防止第一、二动插片被拔出。所述的第一筋位为设在外壳内的一条限位筋或两侧的两条限位筋,限位筋分别支 撑第一、二静插片;所述的第二筋位为两条设在外壳内两侧的限位筋,两限位筋分别支撑在 第一、二动插片的两侧。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由于其取消了对第一、二端盖上的第一、二 静插片及动插片的切角工艺,改用在外壳增加第一、二筋位支撑第一、二静插片及动插片代 替用切角支撑受力,其插片受力符合要求且一致性好、易控制,消除了生产中的安全隐患, 端盖部件可返工,降低废品率,消除了切脚后第一、二静插片及第一、二动插片易生锈的问 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局部剖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爆炸图;图4是图1的另一局部剖的结构图;图5是图1中外壳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述如图1至5所示,其是一种旋转开关,包括外壳1,设在外壳内的齿轴8,位于外壳 外并与齿轴固定连接的轴芯3,分别设在外壳两侧的第一、二端盖2、6,设在第一端盖2内侧 并带触点的第一动触片9,与第一端盖插接配合并与第一动触片电连接的第一动插片4b, 与第一端盖插接配合并带触点的两片第一静插片4a,设在第二端盖6内侧的第二动触片 10,与第二端盖插接配合并与第二动触片电连接的第二动插片7b,与第二端盖插接配合并 带触点的两片第二静插片7a ;在齿轴8上设有可拔动第一、二动触片使其与第一、二静插片 断开的拔块81,第一、二静插片及第一、二动插片的结构相同;本技术的特点是第一 静插片4a及第二静插片7a均呈“L”形状,其触点固定在它们的横臂上,在外壳1内设有限 制第一、二静插片移位的第一筋位11及限制第一、二动插片移位的第二筋位12。生产时,先 将第一静插片4a及第二静插片7a及第一、二动插片冲压成型后,将它们分别插接安装在第 一、二端盖上,再将第一、二端盖安装在外壳上,由于在外壳内有第一、二筋位,其可支撑第 一、二静插片及动插片,可防止插片移位,消除了安装插片后对其再进行切口固定的安全隐 患,端盖部件可返工,降低废品率,产品合格率高。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静插片4a及第二静插片7a的纵臂的边沿均呈阶梯状,第一静 插片的纵臂所穿过的插孔21及第二静插片的纵臂所穿过的插孔61均呈凸状,从而防止第 一、二静插片被拔出;第一、二动插片的边沿呈阶梯状,其插孔均呈凸状,从而防止第一、二 动插片被拔出。第一筋位11为设在外壳1内的一条限位筋,限位筋分别支撑第一静插片4a及第 二静插片7a ;第二筋位12为两条设在外壳1内两侧的限位筋,两限位筋分别支撑在第一动 插片4b及第二动插片7b的两侧。第一筋位11为设在外壳1内的两侧的两限位筋,两侧限位筋分别支撑第一静插片 4a及第二静插片7a ;第二筋位12为两条设在外壳1内两侧的限位筋,两限位筋分别支撑在 第一动插片4b及第二动插片7b的两侧,该种限位筋的分布结构可实现第一、二端盖正反向 的安装。权利要求一种旋转开关,包括外壳,设在外壳内的齿轴,位于外壳外并与齿轴固定连接的轴芯,分别设在外壳两侧的第一、二端盖,设在第一端盖内侧并带触点的第一动触片,与第一端盖插接配合并与第一动触片电连接的第一动插片,与第一端盖插接配合并带触点的第一静插片,设在第二端盖内侧并带触点的第二动触片,与第二端盖插接配合并与第二动触片电连接的第二动插片,与第二端盖插接配合并带触点的第二静插片;在齿轴上设有可拔动第一、二动触片使其与第一、二静插片断开的拔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静插片(4a)及第二静插片(7a)均呈“L”形状,其上的触点固定在它们的横臂上,在外壳(1)内设有防止第一、二静插片移位的第一筋位(11)及防止第一、二动插片移位的第二筋位(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静插片(4a)及第二静插 片(7a)的纵臂的边沿均呈阶梯状,第一静插片的纵臂所穿过的插孔(21)及第二静插片的 纵臂所穿过的插孔(61)均呈凸状,从而防止第一、二静插片被拔出;第一、二动插片的边沿 呈阶梯状,其插孔均呈凸状,从而防止第一、二动插片被拔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筋位(11)为设在外壳 (1)内的一条限位筋或位于两侧的两条限位筋,限位筋分别支撑第一静插片(4a)及第二静 插片(7a);所述的第二筋位(12)为两条设在外壳(1)内两侧的限位筋,两限位筋分别支撑 在第一动插片(4b)及第二动插片(7b)的两侧。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开关,包括外壳,设在外壳内的齿轴,与齿轴固定连接的轴芯,分别设在外壳两侧的第一、二端盖,设在第一端盖内侧并带触点的第一动触片,与第一端盖插接配合的第一动插片及第一静插片,设在第二端盖内侧并带触点的第二动触片,与第二端盖插接配合的第二动插片及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开关,包括外壳,设在外壳内的齿轴,位于外壳外并与齿轴固定连接的轴芯,分别设在外壳两侧的第一、二端盖,设在第一端盖内侧并带触点的第一动触片,与第一端盖插接配合并与第一动触片电连接的第一动插片,与第一端盖插接配合并带触点的第一静插片,设在第二端盖内侧并带触点的第二动触片,与第二端盖插接配合并与第二动触片电连接的第二动插片,与第二端盖插接配合并带触点的第二静插片;在齿轴上设有可拔动第一、二动触片使其与第一、二静插片断开的拔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静插片(4a)及第二静插片(7a)均呈“L”形状,其上的触点固定在它们的横臂上,在外壳(1)内设有防止第一、二静插片移位的第一筋位(11)及防止第一、二动插片移位的第二筋位(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学东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源峰五金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