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陆兆金专利>正文

缓冲铰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30266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缓冲铰链,包括分别用于固定安装在门扇和门框上的门扇连接部和门框连接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门扇连接部和门框连接部之间的转动缓冲装置;所述转动缓冲装置包括一套转动转换机构以及与所述转动转换机构耦合的缓冲机构;所述转动转换机构包括一个固定件和一个与其螺纹配合连接的动作件;所述固定件直接或通过中间件与门框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动作件通过轴向的键槽结构与一旋转套相配合,所述旋转套与门扇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一阻尼件,所述阻尼件伸入转动转换机构并于动作件固连。(*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应用于门的铰接装置,具体的讲,涉及一种具有缓冲功能 的铰接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房间门、酒店门、防火门等自动关门系统一般采用闭门器或弹簧铰链完 成,其不足之处为“闭门器”安装麻烦、美观性较差。而弹簧铰链的工作原理均是开 门时依靠弹簧扭紧储能、关门时依靠弹簧释放能量而产生关门扭力,其不足之处为弹 簧存储的关门扭力随着开门角度增大而增大,释放关门时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这不仅 会产生较大的噪音,而且也会影响相关联单元如门扇、门框的使用寿命,另外也有可能 因为急速关门而伤及使用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缓冲铰链,以解决现有的铰链不能 够实现闭门时缓冲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缓冲铰链,其包括分别用于固定安装 在门扇和门框上的门扇连接部和门框连接部;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门扇连接部和门框连 接部之间的转动缓冲装置;所述转动缓冲装置包括一套转动转换机构、与所述转动转换 机构耦合的缓冲机构;所述转动转换机构包括一个固定件和一个与其螺纹配合连接的动 作件;所述固定件通过直接或通过中间件与门框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运作件的通过轴 向的键槽结构与一旋转套相配合,所述旋转套与门扇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机构包 括一阻尼件,所述阻尼件伸入转动转换机构并于动作件固连。本技术的缓冲铰链在门关闭时,可以通过阻尼件阻止运动件复位从而实现 对与转动件通过轴向键槽结构相连的旋转套,即门扇打开后的闭合。优选的是,所述旋转套内壁上开有键槽,所述旋转部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键 槽配合安装的键。或者,所述旋转套内壁上设有键,所述旋转部的外壁上开有与所述键 配合安装的键槽。优选的是,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分别位于旋转套的上下 两侧,并均与门框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固定安装在其中一个固定部内;所述缓 冲机构固定安装在另一个固定部内。或者,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一个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位于旋转套的上侧,并均与 门框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固定安装在个固定部内;所述缓冲机构固定安装在旋 转套内。优选的是,所述旋转套的端面与两个固定套的端面之间设有轴承。具体的讲,所述固定件为多头螺杆,所述运动部位是与多头螺杆相匹配的多头 螺母。具体的讲,所述阻尼件可以是液压阻尼装置,该液压阻尼装置包括外壳,分别 密封于外壳两端的油封和缸盖,耦合于缸盖上并伸入外壳的内缸体,间隙配合于内缸体 的活塞以及固连于活塞并伸出油封外的活塞杆;所述内缸体与外壳间形成用于液压油流 通的间隙,在内缸体与油封之间形成第一回油槽,在内缸体与缸盖间形成第二回油槽, 并在靠近第一回油槽的位置设置多个第一回油孔。进一步的,在所述活塞的侧壁上设有环形通道,在所述活塞的靠近油封的端壁 上设有与环形通道相连通的多个第二回油孔,在所述环形通道内设有与内缸体过盈配合 的线径小于环形通道内径的密封圈。进一步的,所述多个第一回油孔设置在内缸体的同一圆周上。进一步的,固定套内配合有压套,压套的上部设有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的压片, 压片具有一锁止部,螺杆端部穿过压套与压片锁止部相配合并锁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弹簧铰链回弹力过大的问 题,在门的回关过程中实现了缓冲,通过教练中缓冲机构的特殊设计,能够使得运动件 的滑动速度能按使用要求受控,即能分段调节闭门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A为反应依照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门开启时缓冲机构的工作状态示意 图。图2B为反应依照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门闭合时,门张角大于一定角度时 的缓冲机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2C为反应依照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门闭合关时,门张角小于一定角度 时的缓冲机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3A为反应开门时,依照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活塞的状态的示意图。图3B为反应关门时,依照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活塞的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依照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螺杆部分的为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缓冲铰链100包括固定于框架、如门框, 上的门框连接部,如固定片A,固定于门扇上的门扇连接部,如转动片B,以及配合于固 定部与转动部之间的转动缓冲装置C。在这里固定片A以及转动片B可以呈片状,即普 通合页的形状,也可呈现有技术中已见的其他形态;转动缓冲装置C,一般呈细长的筒 状,当然也可呈现有技术中已见的其他形状。其中,转动缓冲装置C包括外壁1以及位于其内部的转动转换机构和与该转动转 换机构耦合的缓冲机构;外壁1包括位于其两端的第一端段101、第二端段102,以及位 于两端段中间的中段103;其中,优选的是,第一端段101和中段103用于容纳转动转换 机构,而第二端段102用于容纳缓冲机构;所述固定片A—侧具有突出的固定部,分别 固定于两端段101、102,而转动片B具有突出的固定部并固定于中段103。另一种设置是,如果第二端段足够长,缓冲机构也可位于第二端段内。或者,第二端段与第三端段合并,令外壁1仅包含两个端段,此时,固定片A通 过一个固定部固定于一个端段,而转动片B也通过一个固定部固定于另一端段。在一种转动转换机构的实现中,包括在第一端段101内通过固定销22固定连接 有压套24,在压套24靠近端部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有一压片25;还包括螺杆17,其一 段穿过压套24并在端部设置锁止部171,例如花键或方头,这样的设置用以其能够与压 片25中部的锁止部,例如花键,或者一方形开孔相配合;螺杆17另一段具有多头螺纹 172用于配合多头螺母28。螺杆17的中部还设有台阶174,在台阶174与压套24之间 设有轴承23;螺杆17的多头螺纹段172配合有多头螺母28,该多头螺母的外壁设有沿螺 母轴向的至少一个键281,该键配合位于中段103的内键槽;当然这种设置也可以是相反 的,即中段103内设置键,而多头螺母28外壁设置键槽。螺杆17的锁止部还可以设置调节口,用于与外部工具配合在取下压片25的情况 下旋转螺杆,从而调节多头螺母的初始位置。在第二种转动转换机构的实现中,既简单实现中,包括螺杆17,螺杆17—部分 直接或者通过一中间件与第一端段101固连,从而保持其与第一端段101相对不运动。另 一部分通过螺纹,例如多头螺纹,与一螺母相配合,而该螺母,通过键与键槽的结构与 第二端段102相配合。上述两种实现中,当转动片B转动时,其带动中段103转动,103的转动则带动 多头螺母共同转动;同时由于多头螺母与螺杆17相配合,而螺杆17在中段103转动时并 不转动,所以多头螺母28会在螺纹配合的作用下相对螺杆17沿螺杆轴向运动。此时可 以将螺纹配合的方向设置为当固定片A与转动片B成90度时至逐渐变大的过程中,多头 螺母28相对螺杆17向远离螺杆的方向运动。缓冲装置C包括外壳,外壳可以是第二端段102,第二端段102端部配合有缸盖 12,缸盖12上配合有内缸体2,内缸体伸入第二端段抵住油封16并与第二端段间形成环 形间隙用于液压油的流动。多头螺母28的端部通过销21固接有活塞杆7,活塞杆穿过油封16与一活塞8相 配合。活塞8可在油封16与缸盖12之间的空间内运动,该空间内充有一定体积的液压 油。内缸体2的伸入第二端段的远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冲铰链,包括分别用于固定安装在门扇和门框上的门扇连接部和门框连接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门扇连接部和门框连接部之间的转动缓冲装置;所述转动缓冲装置包括一套转动转换机构以及与所述转动转换机构耦合的缓冲机构;所述转动转换机构包括一个固定件和一个与其螺纹配合连接的动作件;所述固定件直接或通过中间件与门框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动作件通过轴向的键槽结构与一旋转套相配合,所述旋转套与门扇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一阻尼件,所述阻尼件伸入转动转换机构并于动作件固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兆金
申请(专利权)人:陆兆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