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人体感应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10172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红外人体感应开关,由交直流转换电路、自动降压取电电路、稳压模块电路、低功耗控制集成电路U1、红外信号输入、控制信号输出、温度补偿元件、时间控制电路和光度控制电路组成,其自动降压取电电路由连接有可控硅、电阻、二极管和电容的触发可控硅开关电路和限流降压电路组成,其中,可控硅Q1的A1端同时与交直流变换电路正极、电阻R17和单向可控硅T1的阳极连接,A2端接地;R17另一端分两路,一路经电容CY2接地,另一路经电阻R16、信号二极管D1后分别与稳压模块电路和时间控制电路连接;R17两端还并联有拨动开关K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节能灯连接时,打开K1,与日光灯连接时,合上K1,解决与节能灯或日光灯连接时的闪烁现象。(*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感应开关,特别是一种主要用于楼梯、走廊、地下停车场等延时照明电路中的红外人体感应开关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公共场所,特别是楼梯、过道、停车场等场所的照明越来越多采用自动延时开关,方便人来灯开,人走后一小段时间自动熄灭,达到节省电能源,方便用户行走。但当前很多地方老用户受接线电路限制,或节省电源布线方面,都采用单线制布线,即无零线,而市面单极延时开关通常为保证电阻较小,而致使关闭电阻也不够大,导致关闭时仍有1-3mA电流通过,且节能灯内有电容储电,导致节能灯和光管关闭时仍然会充放电闪烁,而这种开关只能适应用于白炽灯泡稳定工作,不适应用于日光灯和节能灯,这样就很难实现再次节能的进步。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1114873于2008年9月10日公开一种单火线取电电路和基于单火线取电应用的可遥控的单火线开关控制装置。该电路包括火线接通取电电路,火线接通取电电路包括串联取电开关、整流滤波电路和低压管理电路,串联取电开关接入整流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接入低压管理电路,低压管理电路接入串联取电开关。该装置包括单火线取电电路、安装有嵌入式程序的微处理器和电力线开关控制单元,微处理器分别与单火线取电电路和电力线开关控制单元相接。该结构工作时不够稳定,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简单合理、使用寿命长、适用范围广、工作稳定的红外人体感应开关,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红外人体感应开关,由交直流转换电路、自动降压取电电路、稳压模块电路、低功耗控制集成电路U1、红外信号输入、控制信号输出、温度补偿元件、时间控制电路和光度控制电路组成,其结构特征是自动降压取电电路由连接有可控硅、电阻、二极管和电容的触发可控硅开关电路和限流降压电路组成,其中,可控硅Q1的A1端同时与交直流变换电路正极、电阻R17和单向可控硅T1的阳极连接,A2端接地;电阻R17另一端分两路,一路经电容CY2接地,另一路经电阻R16、信号二极管D1后分别与稳压模块电路和时间控制电路连接;电阻R17两端还并联有拨动开关K1;单向可控硅T1阴极分两路,一路连接到时间控制电路,另一路通过稳压二极管D3和电阻R18接地,稳压二极管D3阳极与可控硅Q1控制极连接;单向可控硅T1控制极分两路,一路通过电阻R22、信号二极管D2与低功耗控制集成电路U1连接,另一路通过电阻R23与地连接。所述电阻R17经电阻R16与信号二极管D1阳极连接,D1阴极分两路,一路连接到稳压模块电路,另一路通过电阻R19连接到时间控制电路;电阻R16阻值为1M~10M;电阻R17阻值为1M~10M。所述单向可控硅T1阴极分别与时间控制电路和稳压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3阳极分别与可控硅Q1控制极和电阻R18连接,电阻R18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模块电路包括稳压模块U2和电容,其中,稳压模块第2脚分别与信号二极管D1阴极和电容C13一端连接,稳压模块第3脚接电容C12、C11一端,稳压模块第1脚分别与电容C13、C12、C11另一端连接,并同时接地。所述时间控制电路包括信号二极管D4、稳压二极管D5、电解电容C14和电阻R20、R21;信号二极管D4阳极同时与电阻R20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3阴极和可控硅T1阴极连接点连接,电阻R20另一端接地;信号二极管D4阴极连接电解电容C14正极、稳压二极管D5阴极,再串接电阻R19连接到信号二极管D1阴极,电解电容C14负极接地,稳压二极管D5阳极串接电阻R21,电阻R21另一端接地。所述单向可控硅T1控制极通过电阻R22与信号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信号二极管D2的阳极通过电阻R15与低功耗控制集成电路U1的低功耗控制集成电路第2脚连接。所述红外信号输入、温度补偿元件和光度控制电路分别与低功耗控制集成电路U1电连接;红外信号输入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PIR;温度补偿元件为热敏电阻RT,一端通过电阻R6、R9与低功耗控制集成电路第12脚连接,另一端与电解电容C4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4负极与低功耗控制集成电路第16脚连接;光度控制电路包括光敏电阻CDS,光敏电阻CDS一端与低功耗控制集成电路第9脚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3和可调电阻W1串联,串联后接地。所述交直流转换电路包括整流桥和电容C1,整流桥由四个二极管DF1构成;电路由火线输入、火线输出之间连接防过压元件后再分别接到整流桥两输入端,整流桥输出端正极连接电容CY1一端,负极连接CY1另一端并接地;防过压元件为压敏电阻RV1。本技术可实现对感性负载选择,当连接节能灯时,把K1拨到开启状态;当连接日光灯时,把K1拨到闭合状态,实现节能灯和日光灯都可以使用,并解决与节能灯或日光灯连接时的闪烁现象。其电路简单、成本低廉、功效高、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3,本红外人体感应开关,由交直流转换电路、自动降压取电电路、稳压模块电路、低功耗控制集成电路U1、红外信号输入、控制信号输出、温度补偿元件、时间控制电路和光度控制电路组成。自动降压取电电路由连接有可控硅、电阻、二极管和电容的触发可控硅开关电路和限流降压电路组成,其中,可控硅Q1的A1端同时与交直流变换电路正极、电阻R17和单向可控硅T1的阳极连接,A2端接地;电阻R17另一端分两路,一路经电容CY2接地,另一路经电阻R16、信号二极管D1后分别与稳压模块电路和时间控制电路连接;电阻R17两端还并联有拨动开关K1;单向可控硅T1阴极分两路,一路连接到时间控制电路,另一路通过稳压二极管D3和电阻R18接地,稳压二极管D3阳极与可控硅Q1控制极连接;单向可控硅T1控制极分两路,一路通过电阻R22、信号二极管D2与低功耗控制集成电路U1连接,另一路通-->过电阻R23与地连接。电阻R17经电阻R16与信号二极管D1阳极连接,D1阴极分两路,一路连接到稳压模块电路,另一路通过电阻R19连接到时间控制电路;电阻R16阻值为1M~10M;电阻R17阻值为1M~10M。单向可控硅T1阴极分别与时间控制电路和稳压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3阳极分别与可控硅Q1控制极和电阻R18连接,电阻R18另一端接地。稳压模块电路包括稳压模块U2和电容,其中,稳压模块第2脚分别与信号二极管D1阴极和电容C13一端连接,稳压模块第3脚接电容C12、C11一端,稳压模块第1脚分别与电容C13、C12、C11另一端连接,并同时接地。时间控制电路包括信号二极管D4、稳压二极管D5、电解电容C14和电阻R20、R21;信号二极管D4阳极同时与电阻R20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3阴极和可控硅T1阴极连接点连接,电阻R20另一端接地;信号二极管D4阴极连接电解电容C14正极、稳压二极管D5阴极,再串接电阻R19连接到信号二极管D1阴极,电解电容C14负极接地,稳压二极管D5阳极串接电阻R21,电阻R21另一端接地。单向可控硅T1控制极通过电阻R22与信号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信号二极管D2的阳极通过电阻R15与低功耗控制集成电路U1的低功耗控制集成电路第2脚连接。红外信号输入、温度补偿元件和光度控制电路分别与低功耗控制集成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外人体感应开关,由交直流转换电路、自动降压取电电路、稳压模块电路、低功耗控制集成电路U1、红外信号输入、控制信号输出、温度补偿元件、时间控制电路和光度控制电路组成,其特征是自动降压取电电路由连接有可控硅、电阻、二极管和电容的触发可控硅开关电路和限流降压电路组成,其中,可控硅Q1的A1端同时与交直流变换电路正极、电阻R17和单向可控硅T1的阳极连接,A2端接地;电阻R17另一端分两路,一路经电容CY2接地,另一路经电阻R16、信号二极管D1后分别与稳压模块电路和时间控制电路连接;电阻R17两端还并联有拨动开关K1;单向可控硅T1阴极分两路,一路连接到时间控制电路,另一路通过稳压二极管D3和电阻R18接地,稳压二极管D3阳极与可控硅Q1控制极连接;单向可控硅T1控制极分两路,一路通过电阻R22、信号二极管D2与低功耗控制集成电路U1连接,另一路通过电阻R23与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人体感应开关,由交直流转换电路、自动降压取电电路、稳压模块电路、低功耗控制集成电路U1、红外信号输入、控制信号输出、温度补偿元件、时间控制电路和光度控制电路组成,其特征是自动降压取电电路由连接有可控硅、电阻、二极管和电容的触发可控硅开关电路和限流降压电路组成,其中,可控硅Q1的A1端同时与交直流变换电路正极、电阻R17和单向可控硅T1的阳极连接,A2端接地;电阻R17另一端分两路,一路经电容CY2接地,另一路经电阻R16、信号二极管D1后分别与稳压模块电路和时间控制电路连接;电阻R17两端还并联有拨动开关K1;单向可控硅T1阴极分两路,一路连接到时间控制电路,另一路通过稳压二极管D3和电阻R18接地,稳压二极管D3阳极与可控硅Q1控制极连接;单向可控硅T1控制极分两路,一路通过电阻R22、信号二极管D2与低功耗控制集成电路U1连接,另一路通过电阻R23与地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人体感应开关,其特征是所述电阻R17经电阻R16与信号二极管D1阳极连接,D1阴极分两路,一路连接到稳压模块电路,另一路通过电阻R19连接到时间控制电路;电阻R16阻值为1M~10M;电阻R17阻值为1M~10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人体感应开关,其特征是所述单向可控硅T1阴极分别与时间控制电路和稳压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3阳极分别与可控硅Q1控制极和电阻R18连接,电阻R18另一端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人体感应开关,其特征是所述稳压模块电路包括稳压模块U2和电容,其中,稳压模块第2脚分别与信号二极管D1阴极和电容C13一端连接,稳压模块第3脚接电容C12、C11一端,稳压模块第1脚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锦标王均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锦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