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油污泥处理设备及其污泥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08945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油污泥处理设备及其污泥分离器,所述含油污泥处理设备包括一个机座,该机座上设有自吸泵、加药装置、污泥分离器、收泥槽、污泥泵和脱水装置,所述污泥分离器包括一个容液罐,该容液罐具有进液口、出泥口和出水口,所述自吸泵及加药装置均与进液口连通,所述出泥口通过依次串联的收泥槽和污泥泵与脱水装置相连通。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含油污泥处理设备的各部件均设置在一个机座上,并采用一个污泥分离器对污泥进行浓缩,省去了建造占地面积较大的地下污泥分离池,同时也省去了配套的刮油刮泥机及地下泵房,节省了空间,降低了成本,还有污泥分离器对污泥的浓缩效率较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含油污泥处理设备,同时还涉及一种污泥分离器,属于环境保护

技术介绍
在油田、石化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泥,含油污泥的处理难度 比较大。目前,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的方法一般采用的是浓縮_调理_脱水_排放_综合 利用的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污泥一般采用自然堆放处理、焦化处理、生物处理、焚烧处理、 填埋处理等方法。目前,大部分陆上油田的各大联合站、污水站都建有污泥处理系统,该污 泥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污泥分离池、刮油刮泥机、提升泵、浓縮罐、离心机、晾干池等设备。采 用上述的污泥处理系统来进行污泥处理存在以下问题(1)投资高、效率低以目前的污泥 处理流程,需要在每一个联合站建立一套污泥处理装置。由于污泥分离池是地下水泥池,其 占地面积大,效率低,并需要配套刮油刮泥机及地下泵房等,投资高,现场管理不方便,尤其 是在生产应用中存在停留时间长和分离效率低的问题。(2)污泥处理设备利用率低联合 站的含油污泥处理为间歇运行,如果每个联合站都建污泥处理装置,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设 备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油污泥处理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污泥处理系统投 资高、效率低的问题;同时还提供一种污泥分离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分离器,该污泥分离器 包括一个容液罐,该容液罐具有进液口 、出泥口和出水口 ,所述进液口位于容液罐的顶部, 该容液灌内对应于进液口位置处设有对流入容液罐的液体进行缓冲的缓冲挡板,所述出泥 口及出水口位于容液罐的底部,该容液罐内设有与出水口相连通的向上延伸的排水管,该 排水管的进水口靠近容液罐的顶部。 所述容液罐内设有一填料层,该填料层将容液罐内的腔体分为沉降腔和污水腔, 该沉降腔和污水腔在底部相互连通,所述容液罐的进液口位于沉降腔一侧,所述容液罐的 出水口位于污水腔一侧。 所述容液罐的底部设有与容液罐的腔体相通的下凸的沉泥槽,所述出泥口开设于 沉泥槽的底面上。 所述缓冲挡板的截面呈L形,该L形缓冲挡板的折弯包容侧朝向进液口 。 —种含油污泥处理设备,该设备包括一个机座,该机座上设有自吸泵、加药装置、污泥分离器、收泥槽、污泥泵和脱水装置,所述污泥分离器包括一个容液罐,该容液罐具有进液口、出泥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液口位于容液罐的顶部,该容液灌内对应于进液口位置处设有对流入容液罐的液体进行缓冲的缓冲挡板,所述出泥口及出水口位于容液罐的底部,该容液罐内设有与出水口相连通的向上延伸的排水管,该排水管的进水口靠近容液罐的顶部,所述自吸泵及加药装置均与进液口连通,所述出泥口通过依次串联的收泥槽和污泥泵 与脱水装置相连通。 所述容液罐内设有一填料层,该填料层将容液罐内的腔体分为沉降腔和污水腔,该沉降腔和污水腔在底部相互连通,所述容液罐的进液口位于沉降腔一侧,所述容液罐的出水口位于污水腔一侧。 所述机座为可移动的机座。 所述容液罐的底部设有与容液罐的腔体相通的下凸的沉泥槽,所述出泥口开设于 沉泥槽的底面上。 所述缓冲挡板的截面呈L形,该L形缓冲挡板的折弯包容侧朝向进液口 。 所述加药装置由相互连通的加药箱和加药泵组成。 该技术的含油污泥处理设备的各部件均设置在一个机座上,并采用一个污泥 分离器对污泥进行浓縮,省去了建造占地面积较大的地下污泥分离池,同时也省去了配套 的刮油刮泥机及地下泵房,节省了空间,降低了成本,还有污泥分离器对污泥的浓縮效率较高。 另外,所述的机座是一个可移动的机座,这样,当联合站需要污泥处理时,将此污 泥处理设备吊装到转运工具上并运送到所需污泥处理的联合站进行污泥处理。这样,一部 含油污泥处理设备通过转运到不同的联合站即可对多个联合站进行污泥处理。采用该污泥 处理设备, 一次性投入少,设备使用率高。 作为本技术的另一项改进,在容液灌内对应于进液口位置处设有对流入容液 罐的液体进行缓冲的缓冲挡板,该缓冲挡板具有L形的截面,且L形缓冲挡板的折弯包容侧 朝向进液口 ,这样从进液口输入的油泥混合物入直接冲击到缓冲挡板上,缓冲挡板降低了 油泥混合物的速度,减轻了容液灌内液体的紊流,强化了污泥的沉降作用。另外,在容液灌 的底部还设有下凸的沉泥槽,沉降的污泥落入到该沉泥槽内排出,设置了沉泥槽后,即使容 液灌有较强的紊流,其对以沉降的污泥的影响也是比较小的,防止了已沉降的污泥重新与 分离出来的油水混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污泥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2所示,本技术的污泥分离器,包括一个容液罐7,该容液罐7的顶部设有 进液口 9,该容液罐7的底部设有出泥口 13及出水口 14。所述容液灌7内对应于进液口 9 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对流入容液罐的液体进行缓冲的缓冲挡板8,该缓冲挡板8具有L形的截 面,且L形缓冲挡板的折弯包容侧朝向进液口 9。容液罐7内还设有一个与出水口 14连通 的向上延伸的排水管ll,该排水管11的进水口靠近容液罐7的顶部。该容液罐7的腔体 内设有一填料层IO,该填料层IO将容液罐内的腔体分为沉降腔15和污水腔16,该沉降腔 15和污水腔16在底部相互连通,并且所述的进液口 9位于沉降腔15 —侧,所述出水口 14 位于污水腔16 —侧。另外,容液罐7的底部还设有与容液罐7的腔体相通的下凸的沉泥槽12,所述出泥口 13开设于沉泥槽12的底面上。 图1、2所示,本技术的含油污泥处理设备包括一个可移动的机座,该机座上 固定安装有自吸泵1、加药装置、污泥分离器17、收泥槽4、污泥泵5和脱水装置。所述污泥 分离器包括一个容液罐7,该容液罐7的顶部设有进液口 9,该容液罐7的底部设有出泥口 13及出水口 14。所述自吸泵1及加药装置均与进液口9连通,所述出泥口 13通过依次串 联的收泥槽4和污泥泵5与脱水装置相连通。本实施例中的脱水装置为离心式脱水机6, 当然也可以是滚压式脱水机或螺压式脱水机。所述容液灌7内对应于进液口 9位置处固定 安装有对流入容液罐的液体进行缓冲的缓冲挡板8,该缓冲挡板8具有L形的截面,且L形 缓冲挡板的折弯包容侧朝向进液口 9。容液罐7内还设有一个与出水口 14连通的向上延 伸的排水管ll,该排水管11的进水口靠近容液罐7的顶部。该容液罐7的腔体内设有一 填料层10,该填料层10将容液罐内的腔体分为沉降腔15和污水腔16,该沉降腔15和污水 腔16在底部相互连通,并且所述的进液口 9位于沉降腔15 —侧,所述出水口 14位于污水 腔16 —侧。另外,容液罐7的底部还设有与容液罐7的腔体相通的下凸的沉泥槽12,所述 出泥口 13开设于沉泥槽12的底面上。所述加药装置由相互连通的加药箱2和加药泵3组 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泥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该污泥分离器包括一个容液罐(7),该容液罐(7)具有进液口(9)、出泥口(13)和出水口(14),所述进液口(9)位于容液罐(7)的顶部,该容液灌(7)内对应于进液口(9)位置处设有对流入容液罐(7)的液体进行缓冲的缓冲挡板(8),所述出泥口(13)及出水口(14)位于容液罐(7)的底部,该容液罐(7)内设有与出水口(14)相连通的向上延伸的排水管(11),该排水管(11)的进水口靠近容液罐(7)的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污泥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该污泥分离器包括一个容液罐(7),该容液罐(7)具有进液口(9)、出泥口(13)和出水口(14),所述进液口(9)位于容液罐(7)的顶部,该容液灌(7)内对应于进液口(9)位置处设有对流入容液罐(7)的液体进行缓冲的缓冲挡板(8),所述出泥口(13)及出水口(14)位于容液罐(7)的底部,该容液罐(7)内设有与出水口(14)相连通的向上延伸的排水管(11),该排水管(11)的进水口靠近容液罐(7)的顶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液罐(7)内设有一填料层(IO),该填料层(10)将容液罐(7)内的腔体分为沉降腔(15)和污水腔(16),该沉降腔和污水腔在底部相互连通,所述容液罐(7)的进液口 (9)位于沉降腔(15) —侧,所述容液罐(7)的出水口 (14)位于污水腔(16) 一侧。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泥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液罐(7)的底部设有与容液罐(7)的腔体相通的下凸的沉泥槽(12),所述出泥口 (13)开设于沉泥槽(12)的底面上。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挡板(8)的截面呈L形,该L形缓冲挡板的折弯包容侧朝向进液口 (9)。5. —种含油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一个机座,该机座上设有自吸泵(1)、加药装置、污泥分离器(17)、收泥槽(4)、污泥泵(5)和脱水装置,所述污泥分离器包括一个容液罐(7),该容液罐(7)具有进液口 (9)、出泥口 (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罗立新方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河南石油勘探局勘察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