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表层钴含量呈梯度变化的硬质合金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06823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表层钴含量呈梯度变化的硬质合金的制备工艺,该方法包括将正常硬质合金在氢气气氛保护下,通过渗钨先制备表层脱碳而芯部具有正常相组成的硬质合金,然后将该硬质合金在氢气保护下进行渗碳处理,即制得钴含量呈梯度分布的硬质合金。该工艺先制备表层脱碳的硬质合金,在进行后续渗碳时,由于反应扩散和液相流动等原因在硬质合金表层形成钴相梯度,而芯部则保持正常硬质合金的结构,从而获得优异力学性能的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仅制备表层脱碳的硬质合金,相比常规制备梯度结构硬质合金的方法,渗碳处理后,芯部保持正常合金的组织,因此其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均优于常规方法,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层钴含量呈梯度变化的硬质合金的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 一种表层钴含量呈梯度变化的硬质合金的制备工艺。属于硬质合金 材料制造

技术介绍
硬质合金是一种以难熔金属化合物(WC、TaC, TiC、NbC等)为基体,以过渡族金属 (&)、狗和附)为粘结相,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的金属陶瓷工具材料。由于其高强度、高 硬度、高弹性模量、耐磨损、耐腐蚀、热膨胀系数小以及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在金属切削工 具。木材加工切削工具、石油矿山钻具、复合材料加工工具、冷成型工具、耐磨零件和热轧轧 辊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常规WC-Co类硬质合金刀片、钻齿、岩石切割及拉丝模等工、模具的内、外金相组 织均勻、机械性能一致。这种均勻结构的硬质合金制品存在高硬度和耐磨性与强韧性之间 难以调和的矛盾,即当减少合金中钻(Co)的含量以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时,合金体的韧性 即随之下降;反之则影响其硬度和耐磨性;此外,刀片、钻齿、岩石切割刀具、模具等硬质合 金制品,在使用时要求表面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但为了使其能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并 阻止表面产生的裂纹向内扩散,又要求合金体内应具备较强的韧性;而金相及机械性能一 致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一旦表面产生裂纹时,其裂纹将很快扩展并导致整个工、模具损 坏、破裂而报废。为了克服这一弊病,若能制备性能梯度变化的硬质合金,将能大大改善硬质合金 的使用寿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瑞典Sandvik公司开发了此类功能梯度结构硬质合金,成 功推出牌号为DP55、DP60和DP65三个牌号的双相(DP)硬质合金。这类合金一般呈现类似 于三明治的三层结构,在合金的最外层和中间层均为WC+Co两相组织,内层为WC+Co+ η三 相显微组织。最外层钴相含量低于合金的名义钴含量,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损性能;中 间层钴相含量高于合金的名义钴含量,具有很好的硬度和耐磨损性能。由于这种方法制备 的钴含量呈梯度变化的硬质合金,材料内层含有硬脆n相,势必会对材料的使用性能有影 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工艺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制 备的硬质合金表层钴含量呈梯度分布,最外层钴相含量低于合金的名义钴含量,具有高的 硬度和耐磨损性能;中间层钴相含量高于合金的名义钴含量,具有很好的硬度和耐磨损性 能,而内层是正常平衡两相组织,提供好的综合性能的表层钴含量呈梯度变化的硬质合金 的制备工艺。本专利技术一种表层钴含量呈梯度变化的硬质合金的制备工艺,包括下述步骤第一步硬质合金表面渗钨脱碳对硬质合金表面渗钨,利用钨与碳反应,生成WC,使硬质合金表面生成脱碳相,得到表层钴含量呈梯度变化的硬质合金前驱体;第二步对表层钴含量呈梯度变化的硬质合金前驱体进行表面渗碳将第一步所得前驱体进行固体渗碳,得到表层钴含量呈梯度变化的硬质合金。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渗钨是将硬质合金包裹在糊状仲钨酸铵中,在氢气气氛中加热至 800 900°C,保温20 40分钟后继续加热至1400 1460°C,保温1 2小时后,出炉置 于氢气气氛中冷却。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糊状仲钨酸铵是将仲钨酸铵溶解在浓度为2 % 4 %的聚乙烯醇 溶液中得到,所述仲钨酸铵的加入量为聚乙烯醇溶液质量6 8倍。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固体渗碳的碳源为炭黑,渗碳温度为1420 1450°C,时间为0. 5 2小时。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上述工艺方法,利用仲钨酸铵在氢气气氛中加热至约900°C时,即 可部分还原成活性较大的W金属和氧化钨,在1400 1460°C恒温一段时间,可以将活性W 原子渗入硬质合金中,这样由于表面区域的液相Co中的W原子浓度增大,从而反应生成脱 碳相,η相的形成表征可以为:3[W] + [C]+3Co(L) =W3Co3C⑶。本专利技术基于渗钨使液态Co中各元素含量满足形成脱碳相和脱碳相与液相Co、WC 相共存的成分和热力学条件从而形成脱碳n相,渗碳引入活性碳原子可以与脱碳n相发 生扩散反应生成WC相和Co相O [C] +W3Co3C⑶=WC⑶+3Co (L)),在反应过程中伴随着Co 相的定向迁移这个动力学过程的原理,成功的制备了表层钴相呈梯度分布,而芯部保持正 常组织的硬质合金,提高了硬质合金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由于仅制备表层脱碳的硬质合金,相比常规制备梯度结构硬质合金的方 法,渗碳处理后,芯部保持正常合金的组织,最外层钴相含量低于合金的名义钴含量,具有 高的硬度和耐磨损性能;中间层钴相含量高于合金的名义钴含量,具有很好的硬度和耐磨 损性能,而内层是正常平衡两相组织,提供好的综合性能,因此其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均优 于常规方法,可以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附图1为实施例1的硬质合金表层脱碳效果附图2为实施例1的硬质合金渗碳后表层金相组织图。附图3为实施例3的硬质合金表层脱碳效果图。附图4为实施例3的硬质合金渗碳后表层金相组织图。附图5为实施例3的硬质合金渗碳后表中间层金相组织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行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选用标准WC-Co硬质合金作为试样。实施例1以YGlO标准硬质合金为试样,向浓度为4%的聚乙烯醇溶液中添加7倍的仲钨 酸铵,制备粘稠糊状物;将制备的糊状物均勻涂覆在YGlO标准硬质合金试样表面,形成约 l-2mm的涂层,干燥待用;将干燥后的样品在900°C氢气气氛中进行预烧0.证,然后推舟到41450°C高温区保温Ih后,出炉置于氢气气氛中冷却,得到表层钴含量呈梯度变化的硬质合 金前驱体;然后,将所述前驱体试样包埋在碳黑填料中,在1450°C氢气气氛中渗碳lh。所 得制品经金相组织检测,SEM检测,发现表层钴含量呈梯度变化的硬质合金前驱体,表层出 现较均勻的脱碳组织,附图1所示;而渗碳后的硬质合金(附图幻,表层Co相含量比中间 层少,较亮,中间层Co相多,腐蚀明显,呈黑色,合金整体都为WC-Co两相组织,不存在脱碳 相,硬度测试表明表层平均硬度约为1650HV,中间层为1250HV,内层硬度为1500HV,YG10标 准硬质合金处理前各处硬度接近,约为1450HV,结果表明做渗钨渗碳处理后,在表层形成了 Co梯度,并且硬度也呈梯度分布。表层硬度高,提高了表面的耐磨性,中间层钴相含量高于 合金的名义钴含量,具有较好的韧性,效果良好。实施例2以YGlO标准硬质合金为试样,向浓度为2%的聚乙烯醇溶液中添加6倍的仲钨 酸铵,制备粘稠糊状物;将制备的糊状物均勻涂覆在YGlO标准硬质合金试样的表面,形成 约l_2mm的涂层,干燥待用;将干燥后的样品在800°C氢气气氛中进行预烧0.证,然后推舟 到1420°C高温区保温池后,出炉置于氢气气氛中冷却,得到表层钴含量呈梯度变化的硬 质合金前驱体;然后将所述前驱体试样包埋在碳黑填料中,在1450°C氢气气氛中渗碳lh。 所得制品经金相组织检测,SEM检测,硬度测试表明表层平均硬度约为1600HV,中间层为 1300HV,内层硬度为1450HV,YGlO标准硬质合金处理前各处硬度接近,约为1450HV,结果表 明做渗钨渗碳处理后,在表层形成了 Co梯度,并且硬度也呈梯度分布。表层硬度高,提高了 表面的耐磨性,中间层钴相含量高于合金的名义钴含量,具有较好的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表层钴含量呈梯度变化的硬质合金的制备工艺,包括下述步骤:第一步:硬质合金表面渗钨脱碳对硬质合金表面渗钨,利用钨与液相Co和溶质碳反应,使硬质合金表面生成脱碳相W↓[3]Co↓[3]C,得到表层钴含量呈梯度变化的硬质合金前驱体;第二步:对表层钴含量呈梯度变化的硬质合金前驱体进行表面渗碳将第一步所得前驱体进行固体渗碳,得到表层钴含量呈梯度变化的硬质合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层钴含量呈梯度变化的硬质合金的制备工艺,包括下述步骤第一步硬质合金表面渗钨脱碳对硬质合金表面渗钨,利用钨与液相Co和溶质碳反应,使硬质合金表面生成脱碳相 W3Co3C,得到表层钴含量呈梯度变化的硬质合金前驱体;第二步对表层钴含量呈梯度变化的硬质合金前驱体进行表面渗碳将第一步所得前驱体进行固体渗碳,得到表层钴含量呈梯度变化的硬质合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层钴含量呈梯度变化的硬质合金的制备工艺,其特征 在于所述渗钨是将硬质合金包裹在糊状仲钨酸铵中,在氢气气氛中加热至800 9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咏李昆李亚林李荣付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