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灾倒换的实现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205969 阅读:3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容灾倒换的实现方法和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对于前端和后端中的一方发生容灾倒换的网络设备,根据进行容灾倒换后的前端或后端与网络设备未发生容灾倒换的后端或前端之间的数据访问链路的服务质量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满足同步倒换条件;在判断结果为满足同步倒换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同步倒换规则对网络设备未发生容灾倒换的后端或前端进行同步倒换。借助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够避免不必要的FE和BE倒换,还能够通过FE和BE的自动同步倒换保证系统业务性能,并且能够避免手工倒换导致的业务中断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容灾倒换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归属位置寄存器(home location register,简称为HLR)用于存储移动通讯全网 签约用户的数据,随着移动通讯业务的高速发展、以及对安全性和业务融合需求的日趋增 加,促使HLR从简单的1+1主备和N+1主备容灾方案演进为分布式HLR。目前,分布式HLR具有以下容灾特性(1)负责业务逻辑处理的前端(Front End, 简称为FE)和负责用户数据存储的后端(Back End,简称为BE)彼此分离,FE和BE既可以 部署在同一个地理站点,也可以部署在不同的地理站点;和BE可以分别配置各自的 容灾方案,实现对称或非对称部署,并且,在非对称部署的情况下,FE和BE的数量不相等, 可以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通常,在传统的主备HLR容灾方案中,无论是主用站点,还是容灾站点,都需要部 署FE和BE,并且FE只能访问本站点的BE。而在分布式HLR中,FE可以访问所有的BE,从 而能够有效避免倒换后FE需要和BE绑定所带来的限制。这样就会使得分布式HLR和传统 的HLR容灾方案在系统倒换上存在以下区别传统的H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容灾倒换的实现方法,用于对分布式部署、且业务逻辑处理与数据存储分离的网络设备实现倒换,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于前端和后端中的一方发生容灾倒换的网络设备,根据进行容灾倒换后的前端或后端与所述网络设备未发生容灾倒换的后端或前端之间的数据访问链路的服务质量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满足同步倒换条件;  在判断结果为满足所述同步倒换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同步倒换规则对所述网络设备未发生容灾倒换的后端或前端进行同步倒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容灾倒换的实现方法,用于对分布式部署、且业务逻辑处理与数据存储分离的 网络设备实现倒换,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对于前端和后端中的一方发生容灾倒换的网络设备,根据进行容灾倒换后的前端或后 端与所述网络设备未发生容灾倒换的后端或前端之间的数据访问链路的服务质量检测结 果判断是否满足同步倒换条件;在判断结果为满足所述同步倒换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同步倒换规则对所述网络设备未 发生容灾倒换的后端或前端进行同步倒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络设备的前端或后端发生容灾 倒换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发生容灾倒换的所述前端或后端检测所述数据访问链路的服务质量得到所述服务质 量检测结果、和/或所述网络设备未发生容灾倒换的后端或前端检测所述数据访问链路的 服务质量得到所述服务质量检测结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访问链路的服务质量检测结果 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预定时间段内所述数据访问链路的两端之间的请求总数、预定时间段 内所述数据访问链路的两端之间的请求响应时间大于响应时间阈值的请求数量、预定时间 段内所述数据访问链路的两端之间的平均请求响应时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服务质量检测结果满足以下至少 之一的情况下,判断所述数据访问链路满足所述同步倒换条件预定时间段内所述数据访问链路的两端之间的请求响应时间大于所述响应时间阈值 的请求数量超过预设的数量阈值、预定时间段内所述数据访问链路的两端之间的平均请求 响应时间大于平均响应时间阈值、预定时间段内所述数据访问链路的两端之间的请求响应 时间大于预设的第一响应时间阈值的请求数量在总请求量中所占的比例超过预设的比例 阈值。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倒换规则包括与容灾倒换后的 所述前端或后端的建立新的数据访问链路的后端或前端的优先级。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以下之一 鉴权,授权,计费服务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恩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