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接入网络中的通信方法、基站以及中继节点技术

技术编号:5203430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组接入网络中的通信方法。该方法中,基站采用第一组信道化码与所述基站的核心覆盖区域的用户设备进行通信;所述基站采用第二组信道化码与中继节点通信;并且,所述第一组信道化码与所述第二组信道化码不同。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站以及中继节点。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通信方法、基站以及中继节点,可以有效地增强分组接入网络的覆盖能力;并且可以解决中继节点引入分组接入网络后造成的干扰问题,提供了系统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分组接入网络中的通信方法、基站以及 中继节点。
技术介绍
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 亍分组接入)是3GPP (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ftx) ject,第三代移动通信伙伴项目)R5版本引入的特性,是下行 链路方向针对分组业务的优化和演进。HSDPA利用自适应调制编码,物理层混合重传,基于 Node B (节点 B 或基站)的快速调度和 2ms TTI (2ms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2ms 传 输时间间隔)短帧传输方式等机制,实现了在最高数据传输速率、小区吞吐量以及延迟方 面的增强。虽然HSDPA网络引入的aiis TTI的短帧传输方式可以降低传输延迟,但是与3GPP R99版本中的IOms TTI相比,上述基于aiis TTI的短帧不适合进行小区边缘的传输,因此降 低了小区的下行覆盖能力。随着通信速率及小区吞吐量的进一步提高,该问题将变得更加 严重。这一问题在HSUPA(high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上行分组接入)网络中 也同样存在。因此,如何提高分组接入网络的小区的下行覆盖能力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 题。与分组接入网络类似,LTE (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也存在小区的下 行覆盖能力的问题。为了克服小区覆盖能力的问题,LTE系统引入了 RN作为扩大小区覆盖 的一种方式。LTE系统中各个RN具备独立的无线资源管理及调度功能。eNode B (演进节点 B或演进基站)给各个RN分配物理资源,建立和各个RN之间的无线链路,通过所述无线链 路和各个RN之间进行通信;RN用于通过所述无线链路和eNode B之间进行通信,将eNode B下发的下行业务和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业务进行转发。若将RN引入分组接入网络,由于数据的收发采用同一频率,RN与NodeB的通信就 会对Node B和某些UE的通信产生干扰,进而影响传输速率,降低系统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组接入网络中的通信方法、基站以及中继节点,以 提高分组接入网络的小区的下行覆盖能力。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组接入网络中的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基站采用第一组信道化码与所述基站的核心覆盖区域的用户设备进行通信;所述 基站采用第二组信道化码与中继节点进行通信;并且所述第一组信道化码与所述第二组信 道化码不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第一通信单元,用于采用第一组信道化码与所述基站的核心覆盖区域的用户设备 进行通信;第二通信单元,用于采用第二组信道化码与中继节点通信;并且所述第一组信道化码与所述第二组信道化码不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中继节点,该中继节点,包括第四通信单元,用于采用第一组信道化码与所述中继节点的覆盖区域的用户设备 进行通信;第五通信单元,用于采用第二组信道化码与基站进行通信;并且所述第一组信 道化码与所述第二组信道化码不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分组接入网络中通过引入中继节点,可以有效地增强了分组接 入网络的覆盖能力;并且基站与其核心覆盖区域的用户设备通信时采用的信道化码与该基 站与中继节点通信时采用的信道化码不同,可以防止基站与中继节点通信时对基站的核心 覆盖区域的用户设备的干扰,提高系统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 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 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RN和Node B的覆盖区域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组接入网络中的Node B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组接入网络中的RN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分组接入网络引入RN,分组接入网络的Node B将发送给用 户设备的下行数据发送给RN,所述RN接收所述下行数据后再转发给其覆盖下的所述用户 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将发送给所述Node B的上行数据发送给RN,所述RN接收所述上行数 据后再转发给所述Node B。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适用于HSDPA网络和HSUPA网络。为便于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理解, 下面将以HSDPA网络为例,结合附图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HSDPA网络中RN和Node B的覆盖区域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HSDPA网络中设置RN,该RN设置在Node B的覆盖范围的边缘区域。其中, 各个RN可以具备独立的无线资源管理及调度功能,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 网络控制器)给各个RN分配物理资源,Node B建立和各个RN之间的无线链路,通过所述 无线链路和各个RN之间进行通信。RN将Node B下发的下行数据转发给RN覆盖下的UE, 将其覆盖下的UE发送的上行数据转发给Node B。RN与Node B之间进行数据收发的频率 与RN与其覆盖下的UE进行数据收发的频率相同。如图1所示,各个RN也具有一定的覆盖区域,各个RN的覆盖区域互相不重叠,Node B的覆盖区域和各个RN的覆盖区域部分重叠。如图1所示,RN与Node B覆盖区域可以划 分为几个区域,即Node B的核心覆盖区域(第一区域);RN的覆盖区域(第二区域)和 Node B的边缘覆盖区域(第三区域)。一般而言,第一区域为Node B的路径损耗比较小的 区域,第三区域为Node B的路径损耗比较大的区域。划分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为本领域技 术人员可以根据路径损耗实现的,比如,可以设置一个阈值,当某一地点的路径损耗高于该阈值时,该地点被划分到第三区域中。其中,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的划分可以参考图1所示 的方式。如图1所示,第三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可能部分重叠。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此 处部分重叠可以理解为在第三区域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RN进行部分覆盖。当然,第三区 域也可以通过足够多的RN进行全部覆盖。基于图1所示的HSDPA网络架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分组接入网络中的通信 方法。该方法中,Node B采用第一组信道化码与所述Node B的核心覆盖区域(第一区域) 的UE进行通信;所述Node B采用第二组信道化码与RN通信;并且所述第一组信道化码与 所述第二组信道化码不同。这样,可以提高不仅可以提高小区的下行覆盖能力;并且Node B与RN通信时,不会干扰到第一区域的UE与Node B的通信,还能提高Node B的核心覆盖 区域的UE的传输速率。以HSDPA网络为例,一个Node B所管辖的每个小区最多可以分配15个HSDPA数 据信道的信道化码。因此,上述第一组信道化码可以包括为第n+1至第15个信道化码中的 一个或多个;第二组信道化码可以包括第1至第η个信道化码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η可 以由RNC或Node B配置。例如,可以配置1彡η彡13。以上信道化码的分组仅为一个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组接入网络中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采用第一组信道化码与所述基站的核心覆盖区域的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所述基站采用第二组信道化码与中继节点进行通信;并且  所述第一组信道化码与所述第二组信道化码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组接入网络中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基站采用第一组信道化码与所述基站的核心覆盖区域的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所述基站采用第二组信道化码与中继节点进行通信;并且 所述第一组信道化码与所述第二组信道化码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采用第二组信道化码与所述基站的边缘覆盖区域的用户设备进行通信;并且,所述第二组信道化码不同于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中继节点的覆盖区域的用户设备进 行通信时采用的信道化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的核心覆盖区域与所述中继节点的覆盖区域不重叠;并且 所述基站的边缘覆盖区域与所述中继节点的覆盖区域部分重叠。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采用时分双工的模式与所述基站和所述中继节点的覆盖区域的用户设备进行通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与所述中继节点采用同步传输方式进行通信。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通信单元,用于采用第一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真王宗杰马雪利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