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扩散膜结构及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02447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复合式扩散膜结构,包括:一透光层,其具有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一柱状透镜结构,其包括多个成型于该出光面的柱状透镜,其中每一柱状透镜具有一第一宽度;以及多个设置于该入光面的反射结构,其中每两相邻的反射结构之间形成一透光开口且每一透光开口具有一第二宽度;因而,光线由该透光开口进入透光层,可提高光的利用率;同时,通过设置于该柱状透镜结构上方的扩散层,可调整视角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式扩散膜结构及背光模块,特别涉及一种可提高亮度与可视 角范围的扩散膜结构及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CD)的显示器面板本身不具发光特性,必须依赖背光模块所提供的 光源来达到显示的功能,背光模块所提供的光线的亮度、效率、演色性高低,影响到显示器 的特性表现,故目前均以研发具有高亮度、高质量的背光模块为发展重心。背光模块(Back light module)为液晶显示器面板(LCD panel)的关键零元件之 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背光模块的功能即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勻的光源,使其 能正常显示影像。IXD面板现已广泛应用于监视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及投影机等具成 长潜力的电子产品,因此带动背光模块及其相关零元件的需求持续成长。一般来说,光线自光源发出后经一扩散板射出,但由扩散板射出的光的指向性较 差,因此必须利用棱镜片来修正光的方向,其原理是通过光的折射与反射来达到凝聚光线、 提高正面辉度的目的,以增加光线自扩散板射出后的使用效益。但通过此方式所得到的背 光源又太过于集中,使得显示器在使用上会出现视角太小的影响,亦即使用者必须在显示 器正面的一个小角度范围观看画面,否则将无法清楚欣赏显示器所播放的影像,此即造成 使用者相当程度的不便。再者,请参考图IA所示,通过多个向下凸出的长方形反射结构12a与柱状透镜结 构Ila的配合,使得(1)当入射光Lla投向结构时,直接被所述多个向下凸出的长方形反射 结构1 所反射而回到下端的光源处;(2)当入射光Lh投向结构时,受到该柱状透镜结构 Ila的折射而产生向上的投射光,因而增加正视角的亮度。另外,请参考图IB所示,其显示通过多个向下凸出的长方形反射结构12a与柱状 透镜结构Ila的配合所产生的视角(度)与光强度(a. U.)的坐标图,其显示出两条曲线(1)曲线A的模拟参数为使用多个向下凸出的长方形反射结构12a,开口率(第 二宽度Ba约为第一宽度Aa的1/2. 5)为0. 4,并且该柱状透镜结构Ila从波谷算起的厚度 为1 微米。(2)曲线B的模拟参数为使用多个向下凸出的长方形反射结构12a,开口率(第 二宽度Ba为第一宽度Aa的1/3)为0. 3,并且该柱状透镜结构1 Ia从波谷算起的厚度为1 微米。然而,由上述曲线的比较可知,公知技术通过多个向下凸出的长方形反射结构1 与该柱状透镜结构Ila配合,仍然无法得到较佳的正视角的亮度。于是,本专利技术人针对上述缺陷,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式扩散膜结构及背光模块,其可提高光的利用率,并将大角度散乱光线收敛,以提供显示器的正向辉度。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式扩散膜结构及背光模块,其光线的扩散度 可依需求做调整,以提供显示器较大的观赏视角。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式扩散膜结构,包括一透光层,其具有 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一柱状透镜结构,其包括多个成型于该出光面的柱状透镜,其中每一 柱状透镜具有一第一宽度;以及多个设置于该入光面的反射结构,其中每两相邻的反射结 构之间形成一透光开口且每一透光开口具有一第二宽度,并且该第二宽度为介于第一宽度 的1/3至1/100之间。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光源单元;一扩散板单 元,其设置于该光源上方;以及一复合式扩散膜结构,其设置于该扩散板单元上方,其中该 复合式扩散膜结构包括一透光层,其具有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一柱状透镜结构,其包括 多个成型于该出光面的柱状透镜,其中每一柱状透镜具有一第一宽度;以及多个设置于该 入光面的反射结构,其中每两相邻的反射结构之间形成一透光开口且每一开口具有一第二 宽度,并且该第二宽度为介于第一宽度的1/3至1/100之间。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复合式扩散膜结构可具有提高光利用 率的反射结构,但却同时解决收敛后的平行光所造成的视角太小的问题;亦即应用本专利技术 提出的复合式扩散膜结构的背光模块可提供一同时具有高正向辉度及可调整视角的光线。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 明与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IA为公知技术的光路穿透向下凸出的长方形反射结构及柱状透镜结构的示意 图。图IB为公知技术的通过多个向下凸出的长方形反射结构与柱状透镜结构的配合 所产生的视角(度)与光强度(a. U.)的坐标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复合式扩散膜结构及背光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复合式扩散膜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三角形反射结构的示意图。图;3B为本专利技术复合式扩散膜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矩形反射结构的示意图。图3C为本专利技术光路穿透第一实施例的半圆形反射结构及柱状透镜结构的示意 图。图3D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通过多个反射结构与柱状透镜结构的配合所产生的视 角(度)与光强度(a. U.)的坐标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复合式扩散膜结构及背光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B为本专利技术复合式扩散膜结构及背光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放大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复合式扩散膜结构及背光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三角形反射结构的 示意图。图5B为本专利技术复合式扩散膜结构及背光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矩形反射结构的示 意图。主要元件标记说明[公知技术]柱状透镜结构Ila长方形反射结构12a第一宽度Aa第二宽度Ba入射光Lla入射光L2a[本专利技术]复合式扩散膜结构1透光层10出光面101入光面102柱状透镜结构11柱状透镜110反射结构12透光开口121扩散层14透明材料层141微粒142光源单元2扩散板单元3接着层4接着涂料41透明微粒42第一宽度A第二宽度B空隙G入射光Ll入射光L2入射光 L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式扩散膜结构1,其包括一透 光层10,其具有一入光面102及一出光面101 ;—柱状透镜结构11,其包括多个成型于该出 光面101的柱状透镜110,其中每一柱状透镜110具有一第一宽度A ;以及多个设置于该入 光面102的反射结构12,其中每两相邻的反射结构12之间形成一透光开口 121且每一透光 开口 121具有一第二宽度B。须特别说明的是,该透光层10在生产前为一透明塑料材料,其经过一连串的工序 后,将该柱状透镜结构11成型于该出光面101,同时该出光面101的外观亦形成圆弧状或其 它柱状透镜110的外型。另外,该复合式扩散膜结构1主要应用于背光模块架构之中,此复合式扩散膜结构1设置于扩散板单元3前方,具有增加亮度及增加扩散度的功能,可提高整体辉度及显示 器观看视角的质量。以下就该复合式扩散膜结构1中主要的结构特征与成分组成等做详细的说明 该透光层10由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PEN)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等高 折射率的材质所制成,但不以上述为限;而该透光层10在经过对位、压印等工艺之后,该透 光层10的出光面101成型有一柱状透镜结构11,该柱状透镜结构11则包括多个柱状透镜 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式扩散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透光层,其具有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一柱状透镜结构,其包括多个成型于该出光面的柱状透镜,其中每一柱状透镜具有一第一宽度;以及多个设置于该入光面的反射结构,其中每两相邻的反射结构之间形成一透光开口且每一透光开口具有一第二宽度,并且该第二宽度为介于第一宽度的1/3至1/100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式扩散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透光层,其具有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一柱状透镜结构,其包括多个成型于该出光面的柱状透镜,其中每一柱状透镜具有一 第一宽度;以及多个设置于该入光面的反射结构,其中每两相邻的反射结构之间形成一透光开口且每 一透光开口具有一第二宽度,并且该第二宽度为介于第一宽度的1/3至1/100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扩散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还进一步包括一设置于该柱 状透镜结构上方的扩散层,该扩散层由一透明材料层与多个设置于该透明材料层中的微粒 所组成,所述多个微粒以0.01%至50%的重量比例添加于该透明材料层中,所述多个微粒 的折射率与该透明材料层的折射率的差异在士0.5之间,并且所述多个透明微粒的粒径为 0. 5至30微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扩散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每一透光开口设置于其所 对应的该柱状透镜的正下方。4.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光源单元;一扩散板单元,其设置于该光源上方;以及一复合式扩散膜结构,其设置于该扩散板单元上方,其中该复合式扩散膜结构包括一透光层,其具有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一柱状透镜结构,其包括多个成型于该出光面的柱状透镜,其中每一柱状透镜具有一 第一宽度;以及多个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晟张仁怀王志鸿
申请(专利权)人:颖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