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壳体、沿水平方向排列成一排的若干USB连接器及电性连接连接器的线缆,所述绝缘壳体中设有若干容置槽,若干连接器分别收容于相应的容置槽中,所述绝缘壳体前壁形成有若干开口,所述连接器的插接口暴露于绝缘壳体的所述开口,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呈扁平状的在竖直方向上相对的第一和第二语音接口连接器,所述第一语音接口连接器竖直的收容于绝缘壳体中,所述第二语音接口连接器水平的收容于绝缘壳体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通过将两个扁平状的语音接口垂直的设置于绝缘壳体内,有效的缩减了整个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宽度而方便电脑机壳的设计。(*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将USB与语音接口等标准的输 入/输出(I/O)接口整合在一起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计算机的数据的输入或输出接口中,包括有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Bus ;USB)接口、语音接口 (Audio Jack)、打印机输出接口 (Print Port)等,其主要 提供计算机数据的输入/输出的连接,然而一般桌上型计算机将上述连接端口设于背部后 端,当连接时,往往必须将计算机主机翻转过来插置连接,连接完后再将主机复位,造成使 用者诸多不便。 鉴于以上情况,有些计算机机壳业者就将一些常用的连接接口设计于机壳前端, 如USB接口与语音接口等。这些常用的输入/输出接口 ,被安装在计算机机壳前端,用来 连接计算机与周边设备,大大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请参阅公告在2008年12月1日的台湾专利公告第T丽346200号专利,该专利揭 示了一种模组型连接器,该模组型连接器中设有常用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及语音接口等常 用的输入/输出接口 ,其安装在机壳面板上,作为输入/输出的接口以供外部对接连接器配 接,另一端则与电路板上电连接器相连接从而与电路板的导电回路相电性导通。该模组型 连接器的各个连接器被并列的排布于同一排,然而,由于现在计算机内部的空间十分宝贵, 机壳的体积也越来越小,从而限制模组连接器的体积,有的情况下便无法将4个通用串行 总线接口及2个语音接口排布于同一排。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来克服上述技术上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体积小巧、结构简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 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壳体、沿水平方向排列成一排的若干USB连接器及电性连接连接 器的线缆,所述绝缘壳体中设有若干容置槽,若干连接器分别收容于相应的容置槽中,所述 绝缘壳体前壁形成有若干开口 ,所述连接器的插接口暴露于绝缘壳体的所述开口 ,所述连 接器还包括呈扁平状的在竖直方向上相对的第一和第二语音接口连接器,所述第一语音接 口连接器竖直的收容于绝缘壳体中,所述第二语音接口连接器水平的收容于绝缘壳体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其通过将两个扁平状的语音接口垂 直的设置于绝缘壳体内,有效的縮减了整个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宽度而方便电脑机壳的设 计。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组装图,其中金属遮蔽体被移开。 图3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组装图,其中金属遮蔽体和上壳体 被移开。 图4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另一视角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绝缘壳体1、连接器 2、线缆3及金属遮蔽体4。 绝缘壳体1包括上壳体11及下壳体12,且该绝缘壳体1中并列设有多个容置槽 13,且该绝缘壳体1的一端面具有多个分别与容置槽13连通的开口 14,而且该绝缘壳体1 的另一面具有多个出线口 15。上壳体ll内临近侧壁103处设有一容置槽116,该容置槽 116与对应的开口 14相连通。下壳体12内临近侧壁125处还设有一容置槽131,该容置槽 131和对应的开口 14相连通。下壳体12的侧壁121设置有两个凹槽120,上壳体11的侧 壁111设置有两个与下壳体12的凹槽120相对应配合以对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组装进 行定位的凸柱110。下壳体12的前壁122及后壁123上共设有三个凸块124,上壳体11的 前壁112及后壁113上对应设有三个和下壳体12的凸块124相卡扣配合的卡持片114,该 卡持片114与凸块124相配合可将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紧密的固持在一起。绝缘壳体1 的下壳体12的侧壁125向外延伸出一耳部126,该耳部126中设有一通孔127,该耳部126 和侧壁125结合处设有两个开口 128。绝缘壳体1的上表面101和下表面102上设有若干 凹槽17和若干凹陷18,绝缘壳体1的侧壁103、104上设有若干凸起19。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连接器2包括4个USB连接器21及2个语音接口连接器 22,该语音接口连接器22呈扁平状,该两个语音接口连接器22可分别称为第一语音接口连 接器和第二语音接口连接器。各连接器2包含有一端子座23、包覆于端子座23外部的金 属壳体24及电性连接端子座23且由出线孔15穿出的线缆3,并于各连接器2的一端面分 别具有穿设于绝缘壳体1所设开口 14的插接口 26,端子座23包括若干导电端子231及收 容导电端子231的绝缘本体232,上述线缆3包括若干导线,线缆3前部末端设有一卡持部 31可卡于绝缘壳体1中而防止导线与端子座23的电性连接被外力拉拽线缆3而破坏。USB 连接器21分别固持于上述绝缘壳体1的各容置槽13中,为了降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 宽度且避免两个语音连接器22之间的焊线串线而影响信号传输,第一语音连接器22在平 行于侧壁125的方向上竖直的固持于下壳体12的容置槽131中,第二语音连接器22在平 行于上表面101的方向上水平的固持于上壳体11的容置槽116中,使得第一语音连接器22 和第二语音连接器22的端子焊接面220相垂直,第一语音连接器22和第二语音连接器22 的插接口排布于同一竖直线上。 金属遮蔽体4为金属材质经冲压加工而成,该金属遮蔽体4包覆于绝缘壳体1上, 而该金属遮蔽体4的前端面41上具有若干与各连接器2相对应的穿孔410,穿孔410中设 有若干可抵接对应连接器2的金属壳体24的凸片411,且该金属遮蔽体4的上壁42和底 壁44上设有若干和绝缘壳体1上对应的凹陷18相卡持配合的内陷弹片48。金属遮蔽体 4的侧壁43、45对应绝缘壳体1的若干凸起19设有若干与之扣持配合的通孔46。上壁424和底壁44的后端设有若干凸伸出金属遮蔽体4的上、下表面的外凸弹片47和若干可卡入 绝缘壳体1对应凹槽17中的卡持片49。侧壁43对应绝缘壳体1的耳部126凸伸出一耳片 部431,该耳片部431对应耳部126的通孔127也设有一通孔432,侧壁43、45向后各延伸 出两个薄片部433。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组装时,首先将USB连接 器21安装于容置槽13位于下壳体12中的部分,将第一语音接口连接器22安装于下壳体 12的容置槽131中,第二语音接口连接器22安装于上壳体11的容置槽116中,各连接器2 的插接口 26暴露于绝缘壳体1的前壁的开口 14中,电性连接各连接器2的线缆3从绝缘 壳体l的出线口 15穿出绝缘壳体1,而线缆3的卡持部31卡于绝缘壳体1内,四个USB连 接器21沿水平方向排列成一排,两个语音接口连接器22在竖直方向上相对排列且排列于 四个USB连接器21旁侧;然后将上壳体11扣持于下壳体12上以保证各连接器2稳定的固 持于绝缘壳体1对应的容置槽内,且收容于容置槽116中的第二语音接口连接器22被下壳 体12中的凸肋(未标示)所支撑而未接触收容于容置槽131中的第一语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壳体、沿水平方向排列成一排的若干USB连接器及电性连接连接器的线缆,所述绝缘壳体中设有若干容置槽,若干连接器分别收容于相应的容置槽中,所述绝缘壳体前壁形成有若干开口,所述连接器的插接口暴露于绝缘壳体的所述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呈扁平状的在竖直方向上相对的第一和第二语音接口连接器,所述第一语音接口连接器竖直的收容于绝缘壳体中,所述第二语音接口连接器水平的收容于绝缘壳体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壳体、沿水平方向排列成一排的若干USB连接器及电性连接连接器的线缆,所述绝缘壳体中设有若干容置槽,若干连接器分别收容于相应的容置槽中,所述绝缘壳体前壁形成有若干开口,所述连接器的插接口暴露于绝缘壳体的所述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呈扁平状的在竖直方向上相对的第一和第二语音接口连接器,所述第一语音接口连接器竖直的收容于绝缘壳体中,所述第二语音接口连接器水平的收容于绝缘壳体中。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 壳体,所述第二语音接口连接器收容于上壳体中,所述第一语音接口连接器收容于下壳体 中。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端子座和包覆 端子座的金属壳体,所述端子座包括导电端子和收容所述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所述两个 语音接口连接器均具有一端子焊接面,所述两个语音接口连接器的端子焊接面相垂直。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毅,石先奎,杨忠晏,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