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97797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数个端子、相互配合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设有收容一对象物的收容腔,第二壳体具有第一臂部、第二臂部及连接该第一、第二臂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臂部设有向第二臂部侧凸伸且延伸入收容腔内的定位臂,第二臂部设有与第一壳体相互卡持的定位部,通过相配合的第一、第二壳体,且第二壳体具有凸伸入收容腔的定位臂以挤压对象物与端子相互连接,从而使对象物与电连接器之间的接触稳定。(*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相机模块等对象物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请参阅中国技术专利公告第2809968号,其揭示了一种现有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用于连接一相机模块,并包括有金属壳体、绝缘基体及固持于绝缘基座内的数个导电端子。绝缘基体呈纵长状,导电端子沿纵长方向排列于绝缘基体上,并具有与相机模块电性连接的弹性接触臂、连接相对应的印刷电路板的焊接部。金属壳体卡持于绝缘基体的纵长两端,并具有四个环绕的侧壁,该侧壁上设有定位臂以抵接于相机模块上以定位模块,所述相机模块上具有供定位臂抵压的肩部,现有技术中,一般依照该肩部可能的最大高度来设计定位臂的相关尺寸,以防止肩部过高而对定位臂形成较大的反作用力;且肩部高度比最大高度小的相机模块均可用于该现有电连接器内,然而,实际肩部高度比最大高度小时,该相机模块与端子之间的间隙可能较大,从而可能影响两者之间的电性接触;这种情况下,如果改变定位臂以适合肩部的高度,则需要重新设计金属壳体及相应的成型模具,成本较高且通用性能较低。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电连接器加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接触稳定的电连接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电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用以连接对象物,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数个端子、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第一壳体及套设于第一壳体上的第二壳体,该电连接器具有收容对象物的收容腔,端子设有伸入收容腔的弹性臂,该弹性臂具有接触部;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凸伸入收容腔的定位臂,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在第一、第二位置间运动,第一位置时容对象物插入收容腔内,第二位置时上述定位臂挤压对象物与端子的接触部相互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二壳体相对于 第一壳体运动,该第二壳体具有凸伸入收容腔的定位臂以挤压对象物与端子相互连接,从 而使对象物与电连接器之间的接触稳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电连接器也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 其包括数个端子、相互配合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设有收容一对象物的收容 腔,第二壳体具有第一臂部、第二臂部及连接该第一、第二臂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二壳体的 第一臂部设有向第二臂部侧凸伸且延伸入收容腔内的定位臂,第二臂部设有与第一壳体相 互卡持的定位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相配合的第一、第 二壳体,且第二壳体具有凸伸入收容腔的定位臂以挤压对象物与端子相互连接,从而使对象物与电连接器之间的接触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的立体组合图,并展示了与电连 接器相配合的对象物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l所示电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对象物的组装示意图,并展示了对象物位于第一位置时的情形。 图4为图3所示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所示电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相机模块的另一组装示意图,并展示了对象物位于第二位置时的情形。 图6为图5所示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所示电连接器以另一种实施方式与印刷电路板、相机模块的组装示意 图。 图8为图7所示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可电性连接于对象物与印刷电 路板300之间,本实施方式中,对象物以相机模块为例进行说明;电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 1、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数个端子2、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第一壳体3及可活动地套设于第 一壳体上的第二壳体4。 绝缘本体1为纵长状,端子2沿纵长方向排列于绝缘本体上,每一端子2 —端设有 延伸于绝缘本体外的弹性臂21、另一端设有与相邻端子的弹性臂间隔设置的焊接部22,本 实施方式中,端子2模制于绝缘本体1上而形成一本体单元,该本体单元安置于印刷电路板 300上,并通过焊接部22连接于印刷电路板上。绝缘本体1的纵长两端具有供第一壳体3 插入安装的侧肋ll,该侧肋上形成安装槽110,第一壳体3为框形并具有侧壁31,侧壁的底 缘具有固持于安装槽内的固持脚310,从而该第一壳体与本体单元共同形成收容相机模块 200的收容腔IOI,端子2的弹性臂凸伸入收容腔101并具有与相机模块相对的接触部211, 以实现与相机模块上相对应的导电片(未图示)之间的电性接触。 第二壳体4为框形,并具有上、下分开的第一臂部401、第二臂部402及连接第一、 第二臂部的连接部403,第一臂部、第二臂部可弹性变形从而使第二壳体具有弹性。第一壳 体3设有挡止部311 ,本实施方式中,该挡止部呈未冲穿第一壳体的凸起状,第二壳体4的第 二臂部402具有与该挡止部相配合的定位部41,该第二壳体自第一壳体的底侧沿着垂直于 纵长方向、水平方向的竖直方向安装(图中以D方向表示),安装过程中,第一臂部401、定 位部41依次越过挡止部311而位于该挡止部上方即到达第一位置;第一壳体3上侧凸伸有 抵挡第二壳体4的弯折片312,第二壳体具有与弯折片相卡合的凹口 42,可防止第二壳体4 沿D方向脱离第一壳体3。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4套设于第一壳体3外侧,第一壳体具 有通孔313,第二壳体的第一臂部具有穿过该通孔且凸伸入收容腔的定位臂43 ;第一壳体3 的底侧具有向收容腔内凹陷的凹部314,可减小第二壳体在4越过第一壳体时定位臂43的变形量。 组装时,先将第一、第二壳体相组合,再将本体单元安装于第一壳体上,即可完成 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组装工作。请参阅图1、图3及图4所示,为了实现电连接器100电 性连接相机模块200、印刷电路板300的功能,首先,将电连接器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再将 相机模块自收容腔101的开口插入,此时第二壳体4与第一壳体相配合并处于第一位置,此 时相机模块可插入收容腔内并位于第一位置,所述定位部41位于挡止部311远离印刷电路 板的一侧,定位臂43向第二臂部所在一侧延伸,以抵压于相机模块的肩部201上,而相机模 块并未与端子电性接触,可实现对相机模块的预定位,从而防止相机模块在不必要的情况 下过早压触端子。 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第二壳体4沿D方向的反向相对于第一壳体3从第一位 置向第二位置运动,运动过程中,定位臂43始终抵压于相机模块的肩部201上,从而带动该 相机模块向端子侧移动,定位部41被挡止部的斜面所导引并滑过该挡止部311,直至定位 部41位于挡止部较突出的另一侧(即到达第二位置),此时第二壳体固定于第一壳体上,该 定位部被该挡止部311挡住,可防止第二壳体4发生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的非操作者意 愿的移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4也抵于印刷电路板上,有利于将定位部41被锁定于挡 止部311与印刷电路板300之间。当第二壳体4与相机模块运动至第二位置后,相机模块 挤压并电性接触端子。 由于第二壳体4可沿第一壳体3滑动而将相机模块200推压到收容腔101的最底 部,在端子弹性臂的弹性变形范围内使相机模块与端子之间紧密接触。定位臂43的尺寸大 小可按照肩部201的最小高度h(请参图l所示)来设计,当相机模块的肩部变大时,第二 壳体4的定位臂43会在端子的反作用力下带动第二壳体的第一、第二臂部弹性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连接对象物,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数个端子、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第一壳体及套设于第一壳体上的第二壳体,该电连接器具有收容对象物的收容腔,端子设有伸入收容腔的弹性臂,该弹性臂具有接触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凸伸入收容腔的定位臂,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在第一、第二位置间运动,第一位置时容对象物插入收容腔内,第二位置时上述定位臂挤压对象物与端子的接触部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连接对象物,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数个端子、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第一壳体及套设于第一壳体上的第二壳体,该电连接器具有收容对象物的收容腔,端子设有伸入收容腔的弹性臂,该弹性臂具有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凸伸入收容腔的定位臂,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在第一、第二位置间运动,第一位置时容对象物插入收容腔内,第二位置时上述定位臂挤压对象物与端子的接触部相互连接。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为框形并套设于第一壳 体外侧,第一壳体具有通孔,且定位臂穿过该通孔。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设有挡止部,第二壳 体具有与该挡止部相配合的定位部,第二壳体位于第一位置时,定位部位于挡止部的一侧, 第二壳体位于第二位置时,定位部越过挡止部并位于挡止部的另一侧。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一臂部、第二臂部 及连接第一、第二臂部的连接部,上述定位臂设置于第一臂部上并朝第二臂部延伸,定位部 设置于第二臂部上。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德史迪汉德瑞克斯彼得金伯特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