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天剑专利>正文

感应输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95600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感应输出装置,其包括有座体、壳体、盖体、滚轴及动力部,该座体一侧设有相互平行延伸的杆体与壳体,滚轴两端轴设于壳体,该滚轴可由动力部驱动而转动,盖体一端枢设于壳体,该盖体枢摆而紧靠壳体时,盖体与滚轴相接触,使盖体与滚轴之间可供夹设纸巾等片体,并使滚轴抵靠于片体,当滚轴转动时可使片体向前推送,借由盖体与壳体可枢摆夹合的设置,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容易补充卷桶的特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自动感应输出装置,尤指一种可使对象受到感应而自动输出一定长度的感应输出装置。
技术介绍
感应输出装置可作为巻桶式给纸机,可供使用者在装置内放置巻桶纸巾,并在机 台出纸处设置切口 ,令巻桶纸巾可供使用者在抽拉至一定长度后,利用切口切断使用。而公 知的巻桶式给纸机已有使用马达带动巻桶纸巾,并在感应后固定出纸,可避免使用者施力 不当,造成巻桶巻出纸巾过多而浪费。 参见中国台湾公开号为M312970的技术专利的自动感应输出装置,该实用新 型是利用滚动条及压板夹合,并以马达带动滚动条转动,使夹设于滚动条与压板间的纸巾 等薄片状对象可向外抽出,产生直立式的给纸机构,但该技术是以弹性件预压于压板, 使压板与滚动条保持在抵靠状态,当使用者欲更换巻桶时,需要先打开定位盖将巻桶置入, 随后需将压板与滚动条保持推开状态,使纸巾等片状对象可穿置夹设于压板与滚动条之 间,因此在更换巻桶时有所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使用者更换或补充巻桶式用 品的感应输出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感应输出装置包含座体,该座体一侧延伸设 置有杆体;壳体,该壳体固设于座体,壳体沿杆体长度方向延伸,且壳体平行于杆体,壳体与 杆体间隔有距离,壳体内形成有容置空间,壳体在自由端与座体之间延伸设置有开口 ,该开 口与容置空间相连通;盖体,该盖体一端枢设于壳体,盖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摆动, 该盖体摆动至第一位置时,盖体紧靠于壳体,盖体并包覆开口 ;滚轴,该滚轴两端轴设于壳 体,滚轴能在容置空间内转动,滚轴至少一部分穿露于开口,使该滚轴靠近于盖体;动力部; 该动力部连接于滚轴并带动滚轴转动,壳体与盖体可摆动夹合,其中盖体在第一位置时,滚 轴与盖体相接触,而可供使用者将纸巾等片体夹设于滚轴与盖体之间,盖体并沿该滚轴表 面形成有凹弧面。 通过这种技术,本技术的感应输出装置可为使用者提供一种便利的巻桶更换 方式,在更换巻桶时先将巻桶设置于杆体,而仅需将可摆动的盖体张开,即可将片体夹设于 壳体与盖体之间,具有易于补充巻桶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感应输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感应输出装置装设底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感应输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技术感应输出装置的局部截面图,盖体位于第一位置; 图5为沿图4中A-A线的剖面图; 图6为沿图4中B-B线的剖面图; 图7为本技术感应输出装置的齿轮组合立体图; 图8为本技术感应输出装置的实施示意图,盖体位于第二位置。 附图标记说明10座体42止滑套11固定板43间隔部12杆体50动力部20壳体51电力部21第一壳体52马达22第二壳体53齿轮组23开口531第一齿轮24防夹部532第二齿轮25窗口533第三齿轮26扣槽534层板27压钮535第一齿部28穿孔536第二齿部30盖体60控制电路31第一盖体61第一感应器32第二盖体62第二感应器33扣件63按钮部40滚轴90巻桶用品41轴杆91片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仅就一个较佳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 的技术范畴。 请参考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感应输出装置,可供使用者将巻桶卫生纸、纸巾 或巻桶锡箔纸等巻桶用品90装设于本技术的感应输出装置,并提供一种输出功能,可 在使用者接近时感应,将巻桶用品90抽出预定尺寸的片体91,供使用者取用。 请参考图1至图3,本技术所提供的感应输出装置包含有座体10、壳体20、盖 体30、滚轴40、动力部50与控制电路60。该座体10具有底部,该底部可放置于桌面或流 体台等平台表面,该座体10可设有固定板ll,该固定板11可如图2所示为大于座体10底 部的底板,以加强座体10在放置时的稳固性,并可另于该固定板11上设置吸盘或防滑垫等 止滑装置,防止座体10任意滑动;该固定板11或者可如图1所示设置为锁固片,使该座体 10更可借由固定板11依使用者需求锁固或粘贴于桌面或墙面各个位置;该座体10远离底 部的一侧延伸设置有杆体12,该杆体12具有一侧面,该杆体12的自由端形成有弯折,而使 末端凸出于杆体12侧面的延伸面上,借由此弯折的设置,当使用者欲装设时可将巻桶用品490倾斜套入于杆体12,巻桶用品90套入后将受到杆体12末端的卡抵,而不易向外脱离杆 体12,使本技术不需在杆体12的自由端另行设置端盖,简化结构的复杂度。 该壳体20沿该杆体12长度方向延伸而平行于该杆体12,并与该杆体12间隔有一 定距离设置于该座体IO,该壳体20可由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装设结合而成,使该壳 体20内具有沿壳体20长度方向延伸的容置空间,该第二壳体22在座体10与壳体20的自 由端之间延伸设置有开口 23,使开口 23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该开口 23延伸方向与该壳 体20长度方向相同,该第二壳体22另设有至少一个防夹部24,使开口 23分隔为两个或两 个以上沿壳体20长度方向排列的窗口25,本实施例中的防夹部24设置有四个,这些防夹部 24间隔设置于开口 23,使开口 23受到这些防夹部24切断分隔而形成有五个窗口 25,这些 窗口 25则依开口 23的位置,沿壳体20长度方向排列。该壳体20 —端另设有扣槽26与压 钮27。 该盖体30 —端枢设于该壳体20,而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摆动,该盖体30 可由第一盖体31与第二盖体32装设结合而成,同时可在盖体30内装设其它部件。该盖体 30对应于壳体20的扣槽26位置设有扣件33,当盖体30摆动至第一位置时,该扣件33与 扣槽26恰可相互扣合,使盖体30可保持于第一位置,该压钮27则可供使用者按压,使扣件 33脱离扣槽26 ;该扣件33与扣槽26、压钮27的设置仅为限制盖体30摆动之用,其位置也 可相互交换设置。该盖体30设置于壳体20的位置恰与开口 23相对应,使该盖体30摆动 至第一位置时可紧靠于该壳体20,并包覆该开口 23,使该巻桶用品90的片体91可穿入夹 设于壳体20与盖体30之间,该盖体30在开口 23的对应位置(即沿滚轴40的表面)形成 有凹弧面。 该滚轴40包括有轴杆41与两个或两个以上止滑套42,这些止滑套42的主要材质 可为发泡状TPR(Thermoplastic Rubber,热塑性橡胶)或其它软质塑料或橡胶材料,本实 施例中的止滑套42设置为五个,而与壳体20上窗口 25的数量相对应。这些止滑套42间 隔套设于该轴杆41,使每两个相的邻止滑套42之间形成有间隔部43。该滚轴40以该轴杆 41两端轴设于该壳体20,而可在容置空间内转动并带动止滑套42转动,这些间隔部43的 位置恰与防夹部24相对应,使各个止滑套42可径向穿露于窗口 25而可接触盖体30,因此 滚轴40至少一部分穿露于开口 23,使该滚轴40靠近于该盖体30。请参考图4至图6,该盖 体30位于该第一位置时,使各止滑套42与盖体30相接触,(即第一位置为盖体30与滚轴 40相接触时的位置),使片体91可夹设于止滑套42与盖体30之间,其中盖体30凹弧面的 外形及位置与止滑套42相配合,而使盖体30以凹弧面接触止滑套42。 [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感应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  座体,该座体一侧延伸设有杆体;  壳体,该壳体固设于所述座体,所述壳体沿所述杆体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壳体平行于所述杆体,所述壳体与所述杆体间隔有距离,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壳体在自由端与所述座体之间延伸设置有开口,该开口与所述容置空间相连通;  盖体,该盖体一端枢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盖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摆动,所述盖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盖体紧靠于所述壳体,所述盖体并包覆所述开口;  滚轴,该滚轴两端轴设于所述壳体,所述滚轴能在所述容置空间内转动,所述滚轴至少一部分穿露于所述开口,所述滚轴靠近于所述盖体;  动力部,该动力部连接于所述滚轴并带动所述滚轴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盖体与所述滚轴相接触时的位置,所述盖体并沿所述滚轴表面形成有凹弧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感应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座体,该座体一侧延伸设有杆体;壳体,该壳体固设于所述座体,所述壳体沿所述杆体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壳体平行于所述杆体,所述壳体与所述杆体间隔有距离,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壳体在自由端与所述座体之间延伸设置有开口,该开口与所述容置空间相连通;盖体,该盖体一端枢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盖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摆动,所述盖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盖体紧靠于所述壳体,所述盖体并包覆所述开口;滚轴,该滚轴两端轴设于所述壳体,所述滚轴能在所述容置空间内转动,所述滚轴至少一部分穿露于所述开口,所述滚轴靠近于所述盖体;动力部,该动力部连接于所述滚轴并带动所述滚轴转动;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盖体与所述滚轴相接触时的位置,所述盖体并沿所述滚轴表面形成有凹弧面。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在所述开口设有至少一 个防夹部,所述开口分隔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排列的窗口 ;所述滚轴包 含有轴杆与两个或两个以上止滑套,所述这些止滑套间隔套设于所述轴杆,每两个相邻的 所述止滑套之间形成有间隔部,该间隔部与所述防夹部位置相对应,所述止滑套穿露于所 述窗口并接触所述盖体。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的自由端形成有弯 折,所述杆体末端凸出于所述杆体侧面的延伸面。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天剑
申请(专利权)人:石天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