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隔热且可自然分解的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93085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具隔热且可自然分解的容器,包括一纸制容器本体,具有一内表面及一外表面;一防水层,经由淋膜加工处理而设置于容器本体的内表面,该防水层由含水硅酸镁、树脂及碳酸钙的混合物所组成;一发泡层,设置于容器本体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该发泡层由液态粘结剂与耐热发泡粒子粉所组成;其中,该液态粘结剂选自由醋酸乙烯树脂、乙烯-醋酸乙烯树脂、聚丙烯酸类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而该耐热发泡粒子粉则由热塑性聚合物包覆低沸点溶剂所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水层及发泡层皆可经生物代谢自然分解,符合现今环保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容器,特别是关于一种具隔热且可自然分解的环保容器者。技术背景公知纸制品的容器,其表层披覆有一 PE淋膜层,惟该容器于使用丢弃后,该PE淋 膜层无法去除,造成纸制品无法自然分解,不符合环保需求。遂有人开发出一种生质材料,乃利用玉米制成的聚乳酸(PLA)作为其原料,其虽 号称可分解、可回收,然实际上确有诸多限制(1)聚乳酸无法在一般环境下分解,需在密闭式垃圾处理厂以厌氧菌处理,故会增 加回收成本;(2)聚乳酸在分解过程中会制造甲烷,而甲烷却是温室作用比二氧化碳高出23倍 的温室气体,反助长温室效应恶化;(3)聚乳酸与一般常见的PET材质外观相同,民众容易将两者混合丢弃,反而让原 本可回收处理的PET遭到污染,致使再制成物出现表面剥落等问题,无法使用;(4)聚乳酸需使用原本为粮食的玉米作为原料,反倒影响粮食正常供应,导致粮食 价格飞涨。由于聚乳酸在使用上的诸多限制及其未必环保的顾虑,部分国家甚至考虑禁止使 用或不建议改用聚乳酸制成的产品。由于聚乳酸无法成为解决塑胶、保丽龙容器泛滥的最佳方案,寻求其他环保材质 的需求乃一刻也未停止,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如何提供一种兼具可自然分解功能、优 秀加工性能与合理成本的环保容器,乃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具隔热且可自然分解的环保容器。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具体技术方案一种具隔热且可自然分解的容器,包括一纸制容器本体,具有一供与食物、饮料接触的内表面及一相对内表面设置的外 表面;一防水层,经由淋膜加工处理而设置于容器本体的内表面,该防水层包含有水硅 酸镁、树脂及碳酸钙的混合物;一发泡层,设置于容器本体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该发泡层是由液态粘结剂与耐 热发泡粒子粉所组成,且该液态粘结剂与耐热发泡粒子粉预先混合后,再涂布于容器本体 外表面,最后经加热处理使耐热发泡粒子粉发泡,形成该发泡层;其中,该液态粘结剂是选自由醋酸乙烯树脂、乙烯-醋酸乙烯树脂和聚丙烯酸类 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该耐热发泡粒子粉是由热塑性聚合物包覆低沸点溶剂所组成。上述的具隔热且可自然分解的容器,其中所述防水层含水硅酸镁15-40重量份, 树脂2-10重量份,碳酸钙50-83重量份。上述的具隔热且可自然分解的容器,其中该容器本体包括一胴部及一设置于胴部 底端的底部,该胴部及底部内侧围构一容置空间,且该发泡层设置于该胴部外表面的至少 一部分。上述的具隔热且可自然分解的容器,其中于防水层内还包括有远红外线材料颗粒 及奈米银颗粒。本专利技术另一有效技术方案一种具隔热且可自然分解的容器,包括一纸制容器本体,具有一供与食物、饮料接触的内表面及一相对内表面设置的外 表面;一防水层,经由淋膜加工处理而设置于容器本体的内表面,该防水层包含有水硅 酸镁、树脂、碳酸钙及烯烃类聚合物的混合物;一发泡层,设置于容器本体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该发泡层由液态粘结剂与耐热 发泡粒子粉所组成,且该液态粘结剂系与耐热发泡粒子粉预先混合后,再涂布于容器本体 外表面,最后经加热处理使耐热发泡粒子粉发泡,形成该发泡层;其中,该液态粘结剂选自由醋酸乙烯树脂、乙烯-醋酸乙烯树脂、聚丙烯酸类树脂 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该耐热发泡粒子粉系由热塑性聚合物包覆低沸点溶剂所组成。上述的具隔热且可自然分解的容器,其中所述防水层含水硅酸镁15-40重量份, 树脂2-10重量份,碳酸钙50-83重量份,烯烃类聚合物10-70重量份。上述的具隔热且可自然分解的容器,其中该容器本体包括一胴部及一设置于胴部 底端的底部,该胴部及底部内侧围构一容置空间,且该发泡层设置于该胴部外表面的至少 一部分。上述的具隔热且可自然分解的容器,其中该烯烃类聚合物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 苯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的具隔热且可自然分解的容器,其中所述防水层内还包含有远红外线材料颗 粒及奈米银颗粒。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容器中,其纸制本体、防水层及发泡层皆是可自然分解的,且又同时兼 具内层防水、外层隔热的优异性能,不仅解决了上述聚乳酸材料的缺憾,并且满足使用者的 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杯状容器的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杯状容器的组合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 容器本体14 底部11:内表面 20:防水层12 外表面 30 发泡层13 胴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通过一较佳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及其预期达成的功效,然并非用 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具隔热且可自然分解的容器包括一纸制容器本体10、一 防水层20及一发泡层30。其中,该纸制容器本体10具有一供与食物、饮料接触的内表面11及一相对内表 面11设置的外表面12。在本实施例中,该纸制容器本体10呈杯状,其包括一胴部13及一 设置于胴部13底端的底部14,该胴部13及底部14内侧围构一容置空间,以供盛装饮用水 等流体或其他物质。其中,上述防水层20最佳方案应淋膜于胴部13及底部14的完整内表 面,使纸制容器本体10具有防水性,而上述发泡层30则仅设置于胴部13外表面的至少一 部分,发泡层30可完整设置于胴部13的完整外表面,或者于胴部13形成有镂空状或立体 花纹设计。该防水层20经由淋膜加工处理而设置于容器本体10的内表面,在一实施例中,该 防水层30主要由含水硅酸镁、树脂及碳酸钙的混合物所组成,其中,含水硅酸镁15-40重量 份,树脂2-10重量份,碳酸钙50-83重量份,而在本实施例中,该树脂选用环氧树脂。又,在 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该防水层30主要由含水硅酸镁、树脂、碳酸钙及烯烃类聚合物的混 合物所组成,其中,含水硅酸镁15-40重量份,树脂2-10重量份,碳酸钙50-83重量份,烯烃 类聚合物10-70重量份,而该烯烃类聚合物则可选自由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中的一种 或多种。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防水层配方,其结构伸张率优良,使其容易加工,且其耐水性、耐老 化性能及表面平滑度较佳,同时更具有优秀的高温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表现,而适于作为 容器内面防水材质,并用来盛装各式饮品。更重要的一点,本专利技术的防水层配方,其可在一 段时间后经生物代谢而分解,并与纸制容器本体相互分离,即便经由焚化处理亦不会产生 毒性,符合现今环保需求。除此之外,于前述防水层中,更可依需求添加适量远红外线材料 颗粒及奈米银颗粒,使该防水层具有杀菌与活化保鲜功效。该发泡层30由液态粘结剂与耐热发泡粒子粉所组成,且该液态粘结剂与耐热发 泡粒子粉预先混合后,再涂布于容器本体外表面,最后经加热处理使耐热发泡粒子粉发泡, 形成该发泡层。需注意的是,于加热处理之前,可针对容器本体外表面的液态粘结剂与耐热 发泡粒子粉的混合涂层进行烘干处理,而不立即进行加热发泡处理,如此即可将涂布有发 泡层半成品的容器本体储存堆迭,以利妥善利用、分配产能。在本专利技术中,该液态粘结剂选 自由醋酸乙烯树脂、乙烯-醋酸乙烯树脂、聚丙烯酸类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而该耐热发泡 粒子粉则是由热塑性聚合物包覆低沸点溶剂所组成。其中,亦可于液态粘结剂与耐热发泡 粒子粉的混合物内混掺染料,使其呈现不同色泽,形成各式图样和讯息。其中,在加热发泡过程中,上述液态粘结剂将会预先软化,而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隔热且可自然分解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纸制容器本体,具有一供与食物、饮料接触的内表面及一相对内表面设置的外表面;一防水层,经由淋膜加工处理而设置于容器本体的内表面,该防水层包含有水硅酸镁、树脂及碳酸钙的混合物;一发泡层,设置于容器本体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该发泡层是由液态粘结剂与耐热发泡粒子粉所组成,且该液态粘结剂与耐热发泡粒子粉预先混合后,再涂布于容器本体外表面,最后经加热处理使耐热发泡粒子粉发泡,形成该发泡层;其中,该液态粘结剂是选自由醋酸乙烯树脂、乙烯-醋酸乙烯树脂和聚丙烯酸类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该耐热发泡粒子粉是由热塑性聚合物包覆低沸点溶剂所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具隔热且可自然分解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纸制容器本体,具有一供与食物、饮料接触的内表面及一相对内表面设置的外表一防水层,经由淋膜加工处理而设置于容器本体的内表面,该防水层包含有水硅酸镁、 树脂及碳酸钙的混合物;一发泡层,设置于容器本体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该发泡层是由液态粘结剂与耐热发 泡粒子粉所组成,且该液态粘结剂与耐热发泡粒子粉预先混合后,再涂布于容器本体外表 面,最后经加热处理使耐热发泡粒子粉发泡,形成该发泡层;其中,该液态粘结剂是选自由醋酸乙烯树脂、乙烯-醋酸乙烯树脂和聚丙烯酸类树脂 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该耐热发泡粒子粉是由热塑性聚合物包覆低沸点溶剂所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隔热且可自然分解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防水层 含水硅酸镁15-40重量份,树脂2-10重量份,碳酸钙50-83重量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隔热且可自然分解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容器本体 包括一胴部及一设置于胴部底端的底部,该胴部及底部内侧围构一容置空间,且该发泡层 设置于该胴部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隔热且可自然分解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于防水层内 还包括有远红外线材料颗粒及奈米银颗粒。5.一种具隔热且可自然分解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纸制容器本体,具有一供与食物、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静文
申请(专利权)人:晋溢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