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监测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189624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白蚁监测控制系统,包括筒体、与筒体可脱卸配合的筒盖和诱集木条;筒体上间隔地设置有通孔,筒体底端开有排水孔;诱集木条包括“凹”型木条、位于“凹”型木条缺口内的托柄和方型木条;“凹”型木条的缺口向左或向右设置,其下端两侧面均开设有槽孔;托柄的长柄下端由三角台固定连接圆面,上部设置有圆孔;托柄的长柄宽度与“凹”型木条的缺口宽度相配合,三角台的宽度与“凹”型木条的槽孔宽度相配合;方型木条的宽度略小于与“凹”型木条的缺口宽度。发现白蚁后,将方型木条更换成含有灭杀白蚁的活性药剂的木条,再将诱集木条放入筒体内对白蚁进行灭杀,不会切断白蚁与白蚁监测控制系统的联系,能取得很好的灭杀效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白蚁防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白蚁监测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白蚁危害具有广泛性和严重性,它们危害物体都是隐蔽进行,不易被人发现,被危害物体表面形似完好,里面千疮百孔, 一旦发现已经造成损失,而且它们的食物十分广泛,凡含纤维素的物质均是白蚁的食物,因此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用无不遭受其害。白蚁危害房屋建筑物以及装饰装修、仓储物质、棉麻制品、书籍、铁路枕木等,甚至危害江河堤围和水库土坝,造成决堤跨坝的重大危害。 长期以来,防治白蚁的方法是将采用化学防治,如将杀虫剂药液施在土壤中,这种方法会带来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因此,人们提出了害虫综合治理理念,它根据有害生物的种群动态与有关环境互相作用原理,利用非化学防治手段来防治白蚁的危害。如日本专利JP 63-151033号公开了一种系统,在该系统中,首先把装有一件木制探测器的木制壳体放置在土壤里引诱白蚁,当木制壳体中发现白蚁时就以杀虫剂材料替换该探测器。又如中国专利文献CN 100401885C公开的一种《白蚁群族监测灭杀系统》,它由固定安装在要监测白蚁活动的区域的不透明外壳、可取出地装入外壳内的托钩和引诱木片、可取出地装入外壳内的透明芯筒和可取出地装入芯筒内的饵芯组成,外壳和芯筒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孔。托钩下端为圆面,圆面直径小于壳体直径,圆面中心设置有柄,柄的上部设置有圆孔,柄的两边各设置有一块引诱木片,引诱木片的长度小于托钩的圆面与圆孔间的距离。先把引诱木片放入外壳内埋入地下,定期监测,发现有白蚁后,将引诱木片换成装有含灭杀剂的饵芯的芯筒。这种白蚁灭杀系统虽然能取得比较好的灭杀效果,但是仍存在以下的缺陷(l)芯筒增加了整个系统的成本;(2)托钩两侧放两根引诱木片的结构不稳定,两根木片容易松动,在将引诱木片取出时,需要很小心,否则会惊扰白蚁,影响诱杀效果;(3)发现白蚁后把引诱木片换成芯筒有可能切断白蚁与监测灭杀系统的联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前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灭杀效果好的白蚁监测控制系统。 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白蚁监测控制系统,包括圆柱形筒体和与筒体可脱卸配合的筒盖;筒体上间隔地设置有通孔,筒体的底端开有排水孔;还包括诱集木条;所述诱集木条包括凹型木条、位于凹型木条缺口内的托柄和方型木条;所述凹型木条的缺口向左或向右设置,其下端两侧面均开设有槽孔;所述托柄的长柄的下端由三角台固定连接圆面,上部设置有圆孔;所述托柄的长柄宽度与凹型木条的缺口宽度相配合,三角台的宽度与凹型木条的槽孔宽度相配合;所述方型木条的宽度略小于与凹型木条的缺口宽度。这样的结构在发现白蚁后,不需要把整个诱集木条更换,只需将方型木条更换成含有灭杀白蚁的活性药剂的木条,然后放回凹型木条的缺口 ,再将诱集木条放入筒体内就可以对白蚁进行灭杀,不会切断白蚁与白蚁监测控制系统的联系,能取得很好的灭杀效果。同时由于托钩、方型木条与凹型木条有个比较紧密的配合,在取出诱集木条时,方型木条与凹型木条不会散开,也不会惊扰到白蚁,省时省力。 作为改进所述筒体的下端呈锥形,所述排水孔位于锥顶。这样一方面方便将本技术的系统埋入地下,另一方面锥形的结构对积水的排出起到一个导向作用,使积水顺利地从锥顶的排水孔顺利排出,避免诱集木条霉变。 作为改进,所述筒体的上端内壁上设置有螺旋槽;所述筒盖上设置有相配合的螺旋槽。所述筒盖盖面中部设置有开盖槽。这样的结构可以防止他人无意打开筒盖,影响技术的防治效果。而开盖槽可以设置成一字形或十字形等,在需要打开盖时,将专用的工具插入开盖槽中,旋转专用工具,就可以轻松的打开筒盖。 所述筒体的上端向外水平延伸形成一圆环平台,在圆环平台的底面与筒体上端连接处设置有4条加强筋;所述筒体的下端与锥面交界处设置有4条钩状筋条。这样的结构方便在埋入本技术时手抓持筒体,而加强筋的设置可以使平台承受更大的压力,更加牢固。筒体下端设置钩状筋条一方便增加了筒体的强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将本技术的白蚁监测控制系统固定在土壤中,而不会随意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带来了以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诱集木条的三个组成部件之间能紧密配合成一个整体,在取出诱集木条时,只需要用专用工具钩住托柄上端的圆孔,即可将整个诱集木条顺利地取出,方型木条与凹型木条不会散开,也不会惊扰到白蚁,省时省力;在发现白蚁后,只需将方型木条更换成含有灭杀白蚁的活性药剂的木条,不会切断白蚁与白蚁监测控制系统的联系,能取得很好的灭杀效果。因此本技术不会影响对白蚁的诱杀效果,而且结构简单,是一种使用方便、对白蚁的诱集力强、加工成本低、白蚁防治效果好的白蚁监测控制系统。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l为本技术的分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筒体和筒盖只示出一半,另一半与之对称。 附图中标号如下 筒体l,螺旋槽ll,通孔12,排水孔13,圆环平台14,加强筋15,筋条16 ; 筒盖2,开盖槽21,螺旋槽22 ; 诱集木条3,凹型木条31,槽孔31-1,托柄32,长柄32-1,三角台32_2,圆面32-3,圆孔32-4,方型木条33。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l) 见图1,本实施例的白蚁监测控制系统,包括圆柱形筒体1、与筒体1可脱卸配合的筒盖2以及诱集木条3。圆柱形筒体1的上端内壁上设置有紧固筒盖的螺旋槽11 ;筒体1上间隔地设置有4使白蚁进入筒体1内的通孔12 ;筒体1的下端呈锥形,有利于将筒体埋入土壤中,锥顶开有排水孔13,避免诱集木条3霉变;筒体1的上端向外水平延伸形成一方便人手持的圆环平台14,在圆环平台14的底面与筒体1上端连接处设置有4条加强筋15 ;筒体1的下端与锥面交界处设置有4条钩状筋条16,以使本白蚁监测控制系统在土壤中安置牢固,不发生移动。 筒盖2上设置有与筒体1可脱卸配合的螺旋槽21,筒盖2盖面中部设置有方便打开筒盖2的一字形的开盖槽22,当然开盖槽22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如十字形等。 诱集木条3包括凹型木条31 、位于凹型木条31缺口内的托柄32和方型木条33 ;所述凹型木条31的缺口向左或向右设置,其下端两侧面均开设有槽孔31-1 ;所述托柄32的长柄32-l的下端由三角台32-2固定连接圆面32_3,上部设置有圆孔32_4 ;所述托柄32的长柄32-l宽度与凹型木条31的缺口宽度相配合,三角台32-2的宽度与凹型木条31的槽孔31-1宽度相配合;所述方型木条33的宽度略小于与凹型木条31的缺口宽度。 本实施例的白蚁监测控制系统的使用过程如下将托柄32放在凹型木条31缺口内,并凹型木条31的槽孔31-1卡在托柄32的三角台32-2的两斜边上,再将方型木条33紧贴托柄32放在凹型木条31缺口内,这样就组装好了诱集木条3,将其放入筒体1中,再将筒盖2旋扣在筒体1上,然后将其埋入土壤中,筒盖2顶端与地面基本持平即可。定期用专用工具钩住托柄32上端的圆孔32-4,将诱集木条3取出检查,当发现诱集木条3上有白蚁时,将方型木条33换成含有灭杀白蚁的活性药剂的木条,再将诱集木条3放回筒体1内,并将筒盖2旋扣在筒体1上,然后将其埋入土壤中进行白蚁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白蚁监测控制系统,包括圆柱形筒体(1)和与筒体(1)可脱卸配合的筒盖(2);筒体(1)上间隔地设置有通孔(12),筒体(1)的底端开有排水孔(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诱集木条(3);所述诱集木条(3)包括“凹”型木条(31)、位于“凹”型木条(31)缺口内的托柄(32)和方型木条(33);所述“凹”型木条(31)的缺口向左或向右设置,其下端两侧面均开设有槽孔(31-1);所述托柄(32)的长柄(32-1)的下端由三角台(32-2)固定连接圆面(32-3),上部设置有圆孔(32-4);所述托柄(32)的长柄(32-1)宽度与“凹”型木条(31)的缺口宽度相配合,三角台(32-2)的宽度与“凹”型木条(31)的槽孔(31-1)宽度相配合;所述方型木条(33)的宽度略小于与“凹”型木条(31)的缺口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白蚁监测控制系统,包括圆柱形筒体(1)和与筒体(1)可脱卸配合的筒盖(2);筒体(1)上间隔地设置有通孔(12),筒体(1)的底端开有排水孔(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诱集木条(3);所述诱集木条(3)包括“凹”型木条(31)、位于“凹”型木条(31)缺口内的托柄(32)和方型木条(33);所述“凹”型木条(31)的缺口向左或向右设置,其下端两侧面均开设有槽孔(31-1);所述托柄(32)的长柄(32-1)的下端由三角台(32-2)固定连接圆面(32-3),上部设置有圆孔(32-4);所述托柄(32)的长柄(32-1)宽度与“凹”型木条(31)的缺口宽度相配合,三角台(32-2)的宽度与“凹”型木条(31)的槽孔(31-1)宽度相配合;所述方型木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晔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晔康化学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