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RNA干扰技术培育抗粗缩病玉米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188353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RNA干扰技术培育抗粗缩病玉米的方法,以SEQIDNO.1所述的核苷酸序列为抗玉米粗缩病的目的基因序列,通过四次PCR反应,获得目的基因序列,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离、回收、连接,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将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分别转入优良玉米的胚性愈伤组织,通过除草剂筛选、分化、生根壮苗,即获得再生转基因植株。该方法利用RNA干扰技术,可培育出优良的抗粗缩病的玉米转基因植株,从根本上解决玉米粗缩病问题,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提高其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转基因植物的培育
,特别涉及一种利用RNA干扰技术培育抗 粗缩病玉米的方法。
技术介绍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所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国内学者研究表明, 此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性病害,其病原是一种具有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 毒,主要由灰飞虱传播,只侵染单子叶植物。其寄主范围较广,有玉米、小麦、水稻、谷子和黑 麦等。另外,还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如狗尾、马塘、画眉、蟋蟀和白茅草等。田间冬小麦“绿 矮型病株”及与丛矮病毒(WRSV)混生的矮缩病株,即是玉米粗缩病的初侵染源。研究资料 表明,在玉米上传毒并造成危害的主要是灰飞虱第1代成虫,而灰飞虱则又是玉米粗缩病 的主要传毒介体。研究结果表明,麦套夏玉米一般3 5片叶即可感病,而且感病越早,发 病越重,经济产量损失也越大!近年来,山东、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陕西、云南等地都有发病严重甚至绝产的报 道。玉米粗缩病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发展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 针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播种日期、品种抗病性等因素有关,目前也采取了调整 播期、加强田间管理、药物防治等措施来控制其发生,但是由于病毒繁殖快,易于变异,用传 统的防治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是选育并推广抗病毒玉米品种。近年来逐渐兴起的RNA 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RNAi),为各种作物的抗病毒育种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可以将病毒基因导入优良玉米品种,获得对病毒的抗性。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指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 RNA(double-stranded RNA, ds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作为一种古老的生物体自我监督机制,RNAi是植物抵御外来核酸入侵,保持自身 基因组结构完整性的一种有效策略。由双链RNA(dsRNA)介导的干扰现象作为细胞的一种 防御机制可针对性地降解细胞内与之具有同源性的核酸(如病毒的核酸),达到对病毒的 抵抗,同时还调节细胞内编码基因的表达,为利用RNA介导的病毒抗性进行抗病毒基因工 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目前有分析玉米粗缩病基因序列以及寻找和筛选一些与玉米粗缩病抗性相关的 分子标记的报道。如Bai等分离鉴定了引起中国禾本科作物矮化症状的水稻黑条纹矮 化病毒(Identification of 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 in different cereal crops withdwarfing symptoms in China. Acta Virol. 2001 ;45 (5-6) :335_9·)。Azuhata 等研究表明水稻黑条纹矮化病毒与玉米粗缩病病毒基因同源性很高(Close similarity betweengenome structures of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and maize rough dwarf viruses. JGen Virol. 1993,74(7) 1227-32.) 李常保等人利用RAPD标记方法寻找与玉 米粗缩病(MRDV)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李常保等,玉米抗粗缩病病毒(MRDV)基因的RAPD标记及其辅助选择效果研究,作物学报,2002年7月,28 (4) 564 568);何龙等人利 用SSR标记方法,寻找与玉米粗缩病抗性基因连锁的SSR分子标记(何龙等,玉米粗缩病抗 性基因SSR标记初步研究,广东农业科学,2008年,8 5 8);陈艳萍等人利用SSR-BSA技 术筛选玉米粗缩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陈艳萍等,利用SSR-BSA技术筛选玉米粗缩病抗性 基因分子标记,江苏农业学报,2008,24 (5) 590 594)。通过上述方法找到了一些可能与玉米粗缩病抗性有关的分子标记,张举仁等也利 用分子标记进行了抗粗缩病玉米选育(利用分子标记选育抗粗缩病的玉米,专利技术专利公开 号CN 101138313A)。但目前还未见利用RNA干扰技术培育抗粗缩病玉米成功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抗粗缩病玉米的研究现状,提供一种利用RNA干 扰技术培育抗粗缩病玉米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利用RNA干扰技术培育抗粗缩病玉米的方法以SEQ ID NO. 1所述的核苷酸序列作为抗玉米粗缩病的目的基因序列,以SEQ ID 而.2所述的?0核苷酸序列作为初始模板,分别以下述四对引物打/1~^2/1~2、€3/1~3、€4/1~4 依次进行PCR扩增,下一对引物上下游的3’端分别与上一对引物上下游的5’端有部分碱基 重叠,第一对引物以FO为模板,以后每一对引物以上一对引物的产物为模板,这样每次PCR 之后都在5’和3’端将目的序列延伸,最终扩增得到目的基因序列;四对引物分别如下f1 TCCCGCAAGTACTACAGACGTTACTCACTACGGTGGATATGATCAATTTTCAC,rl :GCTGAAACGGGTATTATGCTAAGACTAATATTGTAAAAGAGATTCAAACG ;f2 TTAAGAATTGACGGTGGTTATGATTTCAATTGTCCCGCAAGTACTACAGAC,r2 :AACACTTAATTCCTTTTCAAATAGATGAACGGTTTTTAAAGCTGAAACGGGTATTATG ;f3 GTTAGACTGTTAATGCGAACTGGTAAATTAAGAATTGACGGTGGTT,r3 :TTGTTCAAGCAAAGATTTGTCTGCATCCAAAACACTTAATTCCTTTTCAA ;f4 CCTGCTCAAATGGGAATACTTACTGATGAAGTTAGACTGTTAATGCGAACT,r4 :AACGAATGACGCTACTGCGCTCCAAGTTTGTTCAAGCAAAGATTTGT ;将得到的目的基因序列经不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形成粘性末端,再用与其相同 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中间载体pSK-int,于0.8%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后回收酶切的目 的条带,连接克隆入pSK-int载体中,形成含正反向重复目的片段的中间载体,命名为 pSK-int-FR303 ;用不同的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别酶切中间载体pSK-int-FR303和植物表达载 体pJIM19(BARK),将含正反向重复序列的目的片段连接到pJIM19(BARK)载体中,即为构 建成功的植物表达载体;新构建的载体能转录出发夹结构RNA(hairpin RNA),命名为 PJIM19-MRDV303 ;将植物表达载体PJIM19-MRDV303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分别转入优良玉米的胚性愈 伤组织,通过除草剂筛选、分化、生根壮苗,即获得再生转基因植株。上述利用RNA干扰技术培育抗粗缩病玉米的方法,更具体的可包括下述主要步 骤(1)、玉米粗缩病病毒的RNAi载体的构建A.重叠PCR法扩增获得如SEQ ID NO. 1所述的目的基因序列通过NCBI数据库的Blast序列比对,选择MRDV的保守序列共303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RNA干扰技术培育抗粗缩病玉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SEQ ID NO.1所述的核苷酸序列作为抗玉米粗缩病的目的基因序列,以SEQ ID NO.2所述的F0核苷酸序列作为初始模板,分别以下述四对引物f1/r1、f2/r2、f3/r3、f4/r4依次进行PCR扩增,下一对引物上下游的3’端分别与上一对引物上下游的5’端有部分碱基重叠,第一对引物以F0为模板,以后每一对引物以上一对引物的产物为模板,这样每次PCR之后都在5’和3’端将目的序列延伸,最终扩增得到目的基因序列;四对引物分别如下:f1:TCCCGCAAGTACTACAGACGTTACTCACTACGGTGGATATGATCAATTTTCAC,r1:GCTGAAACGGGTATTATGCTAAGACTAATATTGTAAAAGAGATTCAAACG;f2:TTAAGAATTGACGGTGGTTATGATTTCAATTGTCCCGCAAGTACTACAGAC,r2:AACACTTAATTCCTTTTCAAATAGATGAACGGTTTTTAAAGCTGAAACGGGTATTATG;f3:GTTAGACTGTTAATGCGAACTGGTAAATTAAGAATTGACGGTGGTT,r3:TTGTTCAAGCAAAGATTTGTCTGCATCCAAAACACTTAATTCCTTTTCAA;f4:CCTGCTCAAATGGGAATACTTACTGATGAAGTTAGACTGTTAATGCGAACT,r4:AACGAATGACGCTACTGCGCTCCAAGTTTGTTCAAGCAAAGATTTGT;将得到的目的基因序列经不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形成粘性末端,再用与其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中间载体pSK-int,于1.0%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后回收酶切的目的条带,连接克隆入pSK-int载体中,形成含正反向重复目的片段的中间载体pSK-int-FR303;用不同的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别酶切中间载体pSK-int-FR303和植物表达载体pJIM19,电泳回收目的条带后将含正反向重复序列的目的片段连接到pJIM19载体中,即为构建成功的植物表达载体pJIM19-MRDV303;将植物表达载体pJIM19-MRDV303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分别转入优良玉米的胚性愈伤组织,通过除草剂筛选、分化、生根壮苗,即获得再生转基因植株。...

【技术特征摘要】
CN 2009-11-27 200910216417.0一种利用RNA干扰技术培育抗粗缩病玉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SEQ ID NO.1所述的核苷酸序列作为抗玉米粗缩病的目的基因序列,以SEQ ID NO.2所述的F0核苷酸序列作为初始模板,分别以下述四对引物f1/r1、f2/r2、f3/r3、f4/r4依次进行PCR扩增,下一对引物上下游的3’端分别与上一对引物上下游的5’端有部分碱基重叠,第一对引物以F0为模板,以后每一对引物以上一对引物的产物为模板,这样每次PCR之后都在5’和3’端将目的序列延伸,最终扩增得到目的基因序列;四对引物分别如下f1TCCCGCAAGTACTACAGACGTTACTCACTACGGTGGATATGATCAATTTTCAC,r1GCTGAAACGGGTATTATGCTAAGACTAATATTGTAAAAGAGATTCAAACG;f2TTAAGAATTGACGGTGGTTATGATTTCAATTGTCCCGCAAGTACTACAGAC,r2AACACTTAATTCCTTTTCAAATAGATGAACGGTTTTTAAAGCTGAAACGGGTATTATG;f3GTTAGACTGTTAATGCGAACTGGTAAATTAAGAATTGACGGTGGTT,r3TTGTTCAAGCAAAGATTTGTCTGCATCCAAAACACTTAATTCCTTTTCAA;f4CCTGCTCAAATGGGAATACTTACTGATGAAGTTAGACTGTTAATGCGAACT,r4AACGAATGACGCTACTGCGCTCCAAGTTTGTTCAAGCAAAGATTTGT;将得到的目的基因序列经不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形成粘性末端,再用与其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中间载体pSK int,于1.0%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后回收酶切的目的条带,连接克隆入pSK int载体中,形成含正反向重复目的片段的中间载体pSK int FR303;用不同的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别酶切中间载体pSK int FR303和植物表达载体pJIM19,电泳回收目的条带后将含正反向重复序列的目的片段连接到pJIM19载体中,即为构建成功的植物表达载体pJIM19 MRDV303;将植物表达载体pJIM19 MRDV303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分别转入优良玉米的胚性愈伤组织,通过除草剂筛选、分化、生根壮苗,即获得再生转基因植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主要步骤 (1)、玉米粗缩病病毒的RNAi载体的构建A.重叠PCR法扩增获得如SEQ ID NO. 1所述的目的基因序列 以SEQ ID NO. 1所述的核苷酸序列作为抗玉米粗缩病的目的基因序列,以SEQ ID NO. 2 所述的FO核苷酸序列作为初始模板,分别以四对引物fl/rl、f2/r2、f3/r3、f4/r4依次进 行PCR扩增具体步骤如下1)PCR扩增获得第一段序列首先合成目的基因片段的中间部分片段F0,即具有如SEQ ID N0.2所述的核苷酸序列, 再以FO为初始模板、以上游引物f 1和下游引物rl进行PCR扩增; 扩增体系为,每20 μ L中含有 10XPCR buffer 2. 0 μ L, dNTPs1. 6μ L,Mg2+1. 2μ L,DNA 模板l.OyL,上游引物fl0. 5yL,下游引物rl0. 5yL,rTaq 酶 ddH900. 2μ L, 13. 0μ L ;扩增程序为 94°C,5min ;94°C,30s,59°C,30s,72°C,30s ;30 个循环; 72°C,5min ; 10°C保温; 扩增得到第一段序列;2)PCR扩增获得第二段序列以步骤1)的产物为模板,以上游引物f2和下游引物r2进行PCR扩增;扩增体系为,每20 μ L中含有10XPCR buffer 2. 0 μ L,dNTPs1. 6μ L,Mg2+1. 2μ L,DNA 模板l.OyL,上游引物f2 0. 5yL,下游引物r2 0. 5yL,rTaq 酶0· 2 μ L,ddH2013. OyL;扩增程序为 94°C,5min ;94°C,30s,58°C,30s,72°C,30s ;30 个循环; 72°C,5min ; 10°C保温; 扩增得到第二段序列;3)PCR扩增获得第三段序列以步骤2)的产物为模板,以上游引物f3和下游引物r3进行PCR扩增;扩增体系为,每20 μ L中含有10XPCR buffer 2. 0 μ L,dNTPs1. 6μ L,Mg2+1. 2μ L,DNA 模板l.OyL,上游引物f30. 5yL,下游引物r30. 5yL,rTaq 酶0· 2 μ L,ddH2013. OyL;扩增程序为 94°C,5min ;94°C,30s,58°C,30s,72°C,30s ;30 个循环; 72°C,5min ; 10°C保温; 扩增得到第三段序列;4) 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序列以步骤3)的产物为模板,以上游引物f4和下游引物r4进行PCR扩增; 扩增体系为,每20 μ L中含有 10XPCR buffer 2. 0 μ L,MgDNA模板 上游引物f4 下游引物r4 rTaq 酶 ddH90,1. 6 μ L, 1. 2μ L, 1. 0μ L, 0. 5μ L, 0. 5μ L, 0. 2μ L, 13. 0μ L ;扩增程序为 94°C,5min ;94°C,30s,59°C,30s,72°C,30s ;30 个循环; 72°C,5min ; 10°C保温; 扩增得到目的基因序列;将扩增产物目的基因序列在琼脂糖凝胶上分离、回收和纯化,得到纯化的回收产物;5)连接和转化①回收产物连接到PMD-18T反应体系如下pMD-18T载体1 μ L,IOX连接酶缓冲液1 μ L,T4DNA连接酶350U,回收 PCR产物加至终反应体积IOyL;16°C连接12小时,得到连接产物;②转化大肠杆菌DH5α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a.取在无抗生素平板上生长良好的单个DH5α菌落,接种于Iml LB液体培养基中, 37°C、225r/min振荡培养过夜;b.取500μ L活化过夜的菌液于50mL LB液体培养基中,37°C振荡培养至0D600 = 0. 4 ;c.将菌液倒入50mL离心管中,冰浴IOmin;d.在预冷至4°C的离心机中,4000r/min离心IOmin后去掉上清液,收集菌体;e.加入20mL冰冷的0.lmol/L CaCl2于离心管中,均勻悬浮菌体后,冰浴中30min ;f.4°C下,4000r/min离心IOmin后去掉上清液,收集菌体,加入2mL冰冷的0. Imol/ LCaCl2溶液均勻悬浮菌体后,放入冰中待用;转化步骤如下a.将连接产物加入200μ L感受态细胞中,充分混勻置于冰上30min ;b.42°C热击lmin 30s,冰浴2min后加入预热至37°C的LB液体培养基600 μ L ;c.37°C>100r/min 低速振荡培养 50min ;d.在每个含有氨苄青霉素的LB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加100μ L菌液,均勻涂于平板上;e.37°C培养箱中培养16小时;6)阳性克隆的筛选以前述步骤4)得到的目的基因序列为模板,以下述引物f5和r5扩增全长目的基因序列f5 :CCTGCTCAAATGGGAATA, r5 :AACGAATGACGCTACTGC ;①挑取培养基平板上生长良好的单菌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C、 225r/min振荡培养12小时;②以菌液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反应体系如下 扩增体系为,每20 μ L中含有10XPCR buffer2. 0 μ L,dNTPs1. 6μ L,Mg2+1. 2μ L,DNA 模板l.OyL,上游引物f50. 5yL,下游引物r50. 5yL,rTaq _0. 2 μ L,ddH2013. OyL;③PCR反应扩增程序为 94°C,5min ;94°C,30s,58°C,30s,72°C,30s ;30 个循环; 72°C,5min ; 10°C保温;将得到的扩增产物在琼脂糖凝胶上电泳分离;④测序通过测序确定扩增得到的序列与目的基因序列是否一致; B.构建含正向序列的中间载体pSK-int-F3031)PCR扩增获得正向片段以上述步骤A6)得到的目的基因序列为模板,设计上下游引物Fl和R1,其5’端分别引 入限制性内切酶位点XhoI和Hindlll,酶切位点外侧添加三个保护碱基以保证酶切完全; 引物序列如下F1 :5,ATCCTCGAGCCTGCTCAAATGGGAAT 3,, R1 5' CTCAAGCTTAACGAATGACGCTACTGC 3';PCR扩增体系为,每20 μ L中含有10XPCR缓冲液2. 0 μ L, DNA 1-lOng, dNTPs ΙΟΟμπιοΙ/L,上游引物 Fl 5pmol,下游引物 Rl 5pmol, TaqDNA 聚合酶 1U,Mg2+L 5mmol/L, ddH20加至终体积20 μ L ;PCR 反应程序为先 94°C 4min;再 94°C 30s, 58°C 30s, 72°C 30s,循环 30 次;最后 72°C 延伸 5min ;将扩增得到的产物在琼脂糖凝胶上电泳分离,得到正向片段PCR产物;2)PCR产物与中间载体的酶切、回收和纯化①PCR产物30 μ L酶切体系为=IOXH缓冲液3. 0 μ L,正向片段PCR产物10. Oy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凤玲李晚忱张志勇蒋晓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