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振动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84491 阅读:3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浇灌后振捣的设备,尤其是一种振动棒,针对现有振动棒重量大,操作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重量轻的混凝土振动棒,混凝土振动棒,包括振动头及其外壳(11)、钢丝软管、导线(5)、电源,所述外壳(11)内设置有驱动线圈(2)、复位结构、碰撞结构,驱动线圈(2)通过导线(5)经切换开关(4)后与电源连接,碰撞结构通过切换开关(4)控制驱动线圈(2),并在驱动线圈(2)和复位结构作用下沿振动头(1)轴向往复运动,碰撞结构在往复运动中至少与外壳(11)碰撞一次。通过碰撞结构往复运动并与外壳碰撞产生振动,避免了电动机的使用,重量轻、体积小,适用于各种混凝土浇注之后的振捣操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灌后振捣的设备,尤其是一种振动棒。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混凝土振动棒包括振动头、钢丝软管、动力传动软线、电动机组成。振动 头的动力由电动机产生,通过动力传动软线传给振动头产生振动。但由于传动软线的长度固定,振动头的工作半径受其限制,因此需要经常调整振动棒及 电动机的位置,而由于电动机重量大,因此操作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振动棒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重量轻的混凝 土振动棒。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混凝土振动棒,包括振动头及其外壳 、钢丝软管、导线、电源,所述外壳内设置有驱动线圈、复位结构、碰撞结构,驱动线圈通 过导线经切换开关后与电源连接,碰撞结构通过切换开关控制驱动线圈,并在驱动线圈和复 位结构作用下沿振动头轴向往复运动,碰撞结构在往复运动中至少与外壳碰撞一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碰撞结构的轴向往复运动并与外壳碰撞从而产生振动, 避免了电动机的使用,整个装置重量轻,因此操作方便,且体积小、制造成本低。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主视图2是本技术切换开关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l、图2所示,本技术的混凝土振动棒,包括振动头l及其外壳ll、钢丝软管6、 导线5、电源,所述外壳11内设置有驱动线圈2、复位结构、碰撞结构,驱动线圈2通过导线 5经切换开关4后与电源连接,碰撞结构通过切换开关4控制驱动线圈2,并在驱动线圈2和复 位结构作用下沿振动头l轴向往复运动,碰撞结构在往复运动中至少与外壳ll碰撞一次。通过碰撞结构的轴向往复运动并与外壳ll碰撞从而产生振动,避免了电动机的使用,整 个装置重量轻,因此操作方便,且体积小、制造成本低。4为了增加装置的可靠性,所述复位结构是设置在外壳ll和碰撞结构之间的复位弹簧,碰 撞结构通过切换开关4断开或导通驱动线圈2和电源,复位弹簧弹力方向与驱动线圈2磁力方 向相反。在往复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复位弹簧都能够对碰撞结构施加力的作用,因此初始时,在 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碰撞结构通过控制切换开关4使驱动线圈2得电,碰撞结构受磁力作用轴线 运动,同时复位弹簧储存弹性势能,碰撞结构离开初始位置后通过控制切换开关4使驱动线 圈2失电,磁力消失,碰撞结构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复位,并在与外壳ll碰撞的同时再次通过 切换开关4使驱动线圈2得电,从而产生轴向循环往复运动。同样,复位结构也可以是驱动线圈2本身、或者增加的另一套磁场方向与驱动线圈2的磁 场方向相反的复位线圈,碰撞结构通过控制切换开关4使驱动线圈2或者复位线圈产生一个反 向磁场,从而使碰撞结构在反向磁力的作用下复位,进而产生循环往复运动。但不管是通过驱动线圈本身或者增加一个复位线圈产生相反的磁场使碰撞结构复位,都 会增加切换开关4电路的复杂性,如增加磁场的自持电路等,由于振动棒工作环境恶劣从而 可能降低装置的可靠性,且相对于复位弹簧任意位置、任意时刻都对碰撞结构作用,复位磁 场对触发位置要求更为严格,当碰撞结构振幅过小时可能导致装置失效。为了限制碰撞结构的运动,所述碰撞结构和外壳ll之间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为了避免在碰撞时复位弹簧起到阻碍的作用,所述复位弹簧作用方向与碰撞方向一致, 即碰撞结构在,当然碰撞结构也可以在驱动线圈2作用下发生碰撞,或者往返行程都发生碰 撞,但在没有磁场自持电路的情况下,碰撞结构只能通过其惯性克服复位弹簧,从而导致其 振动效果不明显。为了增加装置的耐用性,所述切换开关4包括动触点47和固定在外壳上的定触点48,所 述碰撞结构通过控制动触点47的位置控制切换开关4。与触点开关、行程开关等相比,定触 点48和动触点47组成的切换开关维护更方便、耐用性更高、使用成本更低。所述动触点47可以直接固定在碰撞结构上与其随动,但为了避免定触点48和动触点47之 间硬碰,所述定触点48通过固定在外壳11上的支架41固定,支架41上设置有与其滑动配合的 滑杆42,所述动触点47固定在滑杆42上,支架41和滑杆42之间设置有与复位弹簧弹力方向相 反的断开弹簧43,所述滑杆42与碰撞结构联动。碰撞结构在复位弹簧作用下通过与其联动的滑杆42使动触点47与定触点48接触,从而使 驱动线圈2得电,碰撞结构在磁力作用下向上运动后,滑杆42在断开弹簧43作用下使动触点 47与定触点48保持常开,从而使驱动线圈2失电,碰撞结构在惯性作用下继续运动一段后复位,继而产生循环往复运动。由于滑杆42与碰撞结构联动,为了避免碰撞结构在磁力作用行程中过冲导致滑杆42与支 架41硬碰,所述支架41和滑杆42之间设置有与复位弹簧弹力方向相同的缓冲弹簧49。实施例混凝土振动棒,包括振动头l及其外壳ll、钢丝软管6、导线5、电源,所述外壳ll内设 置有驱动线圈2、复位弹簧、碰撞结构;复位弹簧设置在外壳ll和碰撞结构之间,弹力方向 与驱动线圈2磁力方向相反,与碰撞方向一致;驱动线圈2通过导线5经切换开关4后与电源连 接,所述切换开关4包括定触点48和动触点47,所述定触点48通过固定在外壳11上的支架41 固定,支架41上设置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滑杆42,所述动触点47固定在滑杆42上,支架41和滑 杆42之间设置有与复位弹簧弹力方向相反的断开弹簧43和与复位弹簧弹力方向相同的缓冲弹 簧49,所述滑杆42与碰撞结构联动。碰撞结构通过切换开关4控制驱动线圈2,并在驱动线圈2和复位弹簧作用下沿振动头1轴 向往复运动,碰撞结构在复位弹簧作用下与外壳ll碰撞。所述碰撞结构和外壳ll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为了简化装置结构,具体的,所述碰撞结构是套在驱动线圈2内底部与外壳11接触的磁 芯3,所述切换开关4和导向结构设置在碰撞结构上方,所述导向结构是设置在磁芯3顶部的 导杆32、固定在外壳11上的挡板33及其上与导杆32相配合的导向孔,所述复位弹簧是套在导 杆32上并设置在挡板33和磁芯3之间的压縮弹簧31;所述支架41通过挡板33固定在外壳11上 ,所述滑杆42上设置有上拔杆44和下拔杆45,所述磁芯3的导杆46上设置有卡在上拔杆44和 下拔杆45之间的拨杆46。驱动线圈2通过螺钉12固定在外壳11底部,所述碰撞结构即磁芯3通过拨杆46拨动上拨杆 44和下拨杆45使滑杆42联动,当然支架41和滑杆42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形成联动。所述断开 弹簧43设置在滑杆42顶端和支架41顶面之间,所述缓冲弹簧49设置在滑杆42底端和支架41底 面之间,当然其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而复位弹簧也可以采用拉伸弹簧。为了避免磁芯3与外壳11硬碰,所述磁芯3底部与外壳11之间设置有橡胶垫13。为了方便使用,所述钢丝软管6尾部设置有电源开关7,导线5经过电源开关7后与切换开 关4相连,由于需要通过驱动线圈2产生磁力,因此所述电源是直流电源,在本实施例中是通 过整流电桥8获得,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直流电源,如蓄电池等。为了适应振动棒不同工作半径的需要,进一步方便调整,所述钢丝软管6是分段式结构 ,每段钢丝软管6两端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内螺纹接头61和外螺纹接头62,而为了使内螺纹接头61和外螺纹接头62的连接密封,在内螺纹接头61和外螺纹接头62之间设置有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混凝土振动棒,包括振动头(1)及其外壳(11)、钢丝软管(6)、导线(5)、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1)内设置有驱动线圈(2)、复位结构、碰撞结构,驱动线圈(2)通过导线(5)经切换开关(4)后与电源连接,碰撞结构通过切换开关(4)控制驱动线圈(2),并在驱动线圈(2)和复位结构作用下沿振动头(1)轴向往复运动,碰撞结构在往复运动中至少与外壳(11)碰撞一次。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凝土振动棒,包括振动头(1)及其外壳(11)、钢丝软管(6)、导线(5)、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1)内设置有驱动线圈(2)、复位结构、碰撞结构,驱动线圈(2)通过导线(5)经切换开关(4)后与电源连接,碰撞结构通过切换开关(4)控制驱动线圈(2),并在驱动线圈(2)和复位结构作用下沿振动头(1)轴向往复运动,碰撞结构在往复运动中至少与外壳(11)碰撞一次。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混凝土振动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结构是 设置在外壳(11)和碰撞结构之间的复位弹簧,碰撞结构通过切换开关(4)断开或导通驱 动线圈(2)和电源,复位弹簧弹力方向与驱动线圈(2)磁力方向相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振动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结构和 外壳(11)之间有导向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振动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作 用方向与碰撞方向一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振动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开关( 4)包括动触点(47)和固定在外壳上的定触点(48),所述碰撞结构通过控制动触点(47 )的位置控制切换开关(4)。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振动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触点(48 )通过固定在外壳(11)上的支架(41)固定,支架(41)上设置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滑杆( 42),所述动触点(47)固定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善德余汉生旷云光黄树军唐莉赵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实久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