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用管和采用该医疗用管的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77546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疗用管以及采用该医疗用管的导管,该医疗用管通过防止血栓附着在侧孔内,能够维持必要且足够的侧孔的开口面积,并且能够防止具有侧孔的导管等弯折。侧孔贯通导管主体的侧面。通过由树脂制的保护树脂部覆盖侧孔周围的编织件的单线,使单线不会从侧孔的内周表面露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侧面具有孔的医疗用管和采用该医疗用管的导管
技术介绍
以往,插入血管、消化道和尿道等管状器官或体内组织来使用的导管等医疗用设 备包括医疗用管,该医疗用管具有金属制的编织件,该编织件介于由树脂构成的内侧树脂 层和外侧树脂层之间。这种医疗用管例如用于以心脏的导引导管为代表的导管。而且,由 于这种医疗用管在手术时需要确保血液流动等,所以在上述医疗用管的侧面上具有一个或 多个孔(以下称为侧孔)(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7-328123号和国际申请说明 书日文译本特表2005-531388号)。在上述医疗用管上设置有侧孔的情况下,流经侧孔内的血液作为血栓附着在侧孔 的内周表面上,因此,有时导致侧孔的实际直径变小。在这种状态下,当利用导管等进行手 术时,有时不能充分地确保血液流动。为了防止发生这种问题,可以考虑的方法是增加侧孔的数量或增大孔的直径等来 预先确保较大的开口面积。但是,通过这种方法来形成医疗用管会导致医疗用管结构强度 降低,从而成为导致采用该医疗用管的导管等发生弯折(折断、破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用管,该医疗用管通过使血栓难 以附着在侧孔上,能够维持必要且足够的侧孔的开口面积,并且能够防止采用具有侧孔的 医疗用管的导管等发生弯折。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不断地对上述课题进行研究,并着眼于构成医疗用管的编织件和 血栓之间的关系。即,发现在编织件的单线从侧孔的内壁露出的状态下血液流经侧孔内时, 血液作为血栓容易附着在单线(特别是金属制的单线)露出的部分上。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通 过以下方式来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方式(1)提供一种医疗用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侧树脂层,由树脂制的筒 状件构成,在所述筒状件的内部具有沿所述筒状件长度方向延伸的管腔;编织件,由配置在 所述内侧树脂层外周的至少一根单线构成;外侧树脂层,覆盖所述编织件的外周;以及至 少一个侧孔,所述侧孔贯通所述外侧树脂层和所述内侧树脂层,且与所述管腔连通,位于所 述侧孔周围的所述编织件的所述单线被树脂制的保护树脂部覆盖。本专利技术方式O)的医疗用管是在方式(1)所述医疗用管的基础上,位于所述侧孔 周围的所述编织件的所述单线配置成离开所述侧孔的内周表面。本专利技术方式(3)的医疗用管是在方式(1)所述医疗用管的基础上,位于所述侧孔周围的所述编织件的所述单线与位于所述侧孔周围以外的所述编织件的所述单线形状不 同,以离开所述侧孔的内周表面。本专利技术方式的医疗用管是在方式(1)所述医疗用管的基础上,所述保护树脂 部由朝向所述内侧树脂层一侧延伸出的所述外侧树脂层形成。本专利技术方式(5)的医疗用管是在方式(1)所述医疗用管的基础上,在所述编织件 的被所述侧孔贯通的部分上,相邻的所述单线的间隔距离比所述侧孔的开口部的最大距离本专利技术方式(6)提供一种导管,其特征在于,其管状的导管主体采用方式(1) (5)所述的医疗用管。根据本专利技术方式(1)的医疗用管,保护树脂部覆盖编织件的单线。因此,编织件的 单线不会从侧孔的内周表面露出。由于防止了血栓附着在侧孔内的单线上,所以可以防止 侧孔的开口面积在手术过程中变小。由此,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可以利用侧孔可靠地确保血 液流动。此外,由于可以防止血栓附着在侧孔上,所以不需要预先考虑血栓的附着程度,而 将侧孔的开口面积设定成较大,或者增加侧孔的数量。因此,可以尽可能地防止医疗用管的 形成有侧孔的部分结构强度降低。而且,即使在编织件上形成侧孔,也可以尽可能地防止医 疗用管结构强度降低。因此,可以减少形成侧孔时所受到的限制,例如要选择不存在编织件 的部分来形成侧孔等。此外,保护树脂部覆盖侧孔周围的编织件的单线。因此,即使医疗用管弯曲,也可 以防止发生由于单线从侧孔内伸出而损伤血管内部等意外危险。在本专利技术方式O)中,通过将编织件的单线配置成离开侧孔的内周表面,可以容 易地得到上述方式(1)的效果。由于通过电解研磨等来溶解除去编织件的单线的一部分, 所以容易形成这种结构。在本专利技术方式(3)中,通过使编织件的单线变形成与位于侧孔周围以外的编织件 的单线形状不同,以离开侧孔的内周表面,所以容易得到上述方式⑴的效果。这种结构不 切断编织件的单线。因此,可以尽可能地防止形成侧孔的部分结构强度降低。在本专利技术方式中,由于外侧树脂层形成保护树脂部,所以容易得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在本专利技术方式(5)中,即使在编织件的被侧孔贯通的部分上,相邻的单线的间隔 距离比侧孔开口部的最大距离小的情况下,即,即使在因侧孔的结构不可避免地切掉单线 的一部分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保护树脂部来防止血栓附着在单线上。因此,本专利技术方式 (5)可以提供一种有效的医疗用管。在本专利技术方式(6)中,通过将上述方式(1) (5)的结构应用于导管,可以提供一 种使血栓不会附着在侧孔上、能可靠地确保血液流动的导管。此外,编织件的单线不会向侧 孔内露出。因此,可以提供一种安全的导管,该导管可以尽可能地防止导管弯曲时等因露出 的单线而损伤血管内部等意外危险的发生。结合附图,根据以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点、方面和优点会更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本实施方式医疗用管的导管的整体图。图2是图1的导管的前端部分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编织件的图。图4的(A)、图4的⑶是表示形成侧孔的第一步骤的图。图5的(A)、图5的⑶是表示形成侧孔的第二步骤的图。图6的(A)、图6的⑶是表示完成后的侧孔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的图。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图。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图。图10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图。图11是表示第五实施例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以用于图1 7所示的心脏用的导引导管10的情况为例,对本实施方式的医 疗用管进行说明。而且在各图中,为了容易理解,对如下所示的比其他部分小的编织件沈 的单线、侧孔40、50等构件,稍微放大显示了它们与其他构件的尺寸关系。图1所示的导引导管(导管)10是管状的医疗用设备,该导管10包括可弯曲的 导管主体12 (医疗用管);固定在该导管主体12的远位端部上的头端14 ;以及固定在导管 主体12的近位端部上的连接器16。在导管主体12的远位部分上设置有弯曲部112。当导管10插入到体内时,该弯曲 部112使导管10的前端部分与冠状动脉孔卡合。更具体地说,头端14是构成导管10前端开口部14a的圆筒构件,由聚氨酯弹性体 等树脂制成。头端14的轴向长度大约为3. 0mm。如图2所示,导管主体12是外径大约为1. 5 3. Omm的管状构件。在导管主体 12的内部具有内侧树脂层M。该内侧树脂层M构成用于插入导线或其他导管的管腔18。 虽然并没有特别限定该内侧树脂层M的树脂材料,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PTFE(聚四氟乙 烯)。在内侧树脂层M的表面上配置有编织件26。如图2、图3所示,编织件沈将多根 金属单线^a、26b编织成网格状(网眼状)。本实施方式是将8根X8根合计16根金属单 线^a、26b进行交叉编织。如图3所示,各单线^a、26b绕内侧树脂层M的表面一周的一 个节距大约为3. 0mm。本实施方式采用大体长方形断面的宽度不同的单线^5aJ6b。单线^a的宽度大 约为0. 14mm,单线^b的宽度大约为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疗用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侧树脂层,由树脂制的筒状件构成,在所述筒状件的内部具有沿所述筒状件长度方向延伸的管腔;编织件,由配置在所述内侧树脂层外周的至少一根单线构成;外侧树脂层,覆盖所述编织件的外周;以及至少一个侧孔,所述侧孔贯通所述外侧树脂层和所述内侧树脂层,且与所述管腔连通,位于所述侧孔周围的所述编织件的所述单线被树脂制的保护树脂部覆盖。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9-10-29 2009-2494221.一种医疗用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侧树脂层,由树脂制的筒状件构成,在所述筒状件的内部具有沿所述筒状件长度方 向延伸的管腔;编织件,由配置在所述内侧树脂层外周的至少一根单线构成;外侧树脂层,覆盖所述编织件的外周;以及至少一个侧孔,所述侧孔贯通所述外侧树脂层和所述内侧树脂层,且与所述管腔连通,位于所述侧孔周围的所述编织件的所述单线被树脂制的保护树脂部覆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管,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侧孔周围的所述编织件的 所述单线配置成离开所述侧孔的内周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管,其特征在于,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幡野芳雄熊井淑子丹羽慎司
申请(专利权)人: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