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74430 阅读:3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板结构,是取用多根高导光率的光源条,同时将多根光源条并排而组成板状或栅状的结构体;多根光源条的两端设有发光源(例如:发光二极管),使所述发光源所打出的光线能在光源条上形成均匀的光柱,以构成整片的背光,此一设计能节省发光源(发光二极管)的数目,同时制造方便,相较于现有大尺寸的薄形背光板板结构,在制程上更为简单而方便并大幅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板结构,尤指一种应用于萤幕背光模块的背光光源设计。技术背景背光是一种照明的形式被用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的显示上;它们被用来增加在低光源环境中的照明度和电脑显示器、液晶萤幕上的亮度, 而背光板则设于LCD后方除了提供光线之外,并将原本不甚均勻的光源转成提供均勻光 线的板体;由于受到科技的进步及流行趋势的影响,LCD朝着大尺寸来发展,故背光模 块也必须朝着大尺寸化的技术突破,才能追上科技潮流的脚步。一般背光板的型式大致分为侧光式结构及直下型结构;请参看图7所示,为 因应大尺寸LCD的需求而制出的背光板示意图,主要是在背光板体50的四个侧面各设有 一组的强力发光源60,使得所述背光板体50具有足够的光线,但它的缺点在于使用四 组的发光源成本较贵,而中央区域则略显暗淡;为节省成本,则又有如图8所示的背光 板结构,主要是仅在板体70的两侧各设有一组发光源80以节省成本,但为了弥补光线不 足,特别在板体70上设有多个密集的凸点71且愈在中央区域愈密,因此光线会被聚集在 中央而改善亮度不均勻的问题,但却又产生了一个重要的缺点,就是大尺寸的背光板体 70本来就是被制成很薄,如今又要在其上增设许多疏密不同的凸点71,故在成型时很容 易因收缩而变形或破裂,使得制作成本反而大幅提高,制程技术提高增加人工及机械的 成本,是其缺点。直下型结构的背光板,如图9所示,主要是在背光板体40上密布设有许多嵌接 槽41,在所述每一嵌接槽41上各设有一发光二极管42,据此而构成密集点状光源的背光 板结构,但是所述密集设置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42的设计,除了零件材料增加,焊接困 难度高,故制造及维修成本一直高居不下,且密集的发光二极管42又产生了散热的问题 不易解决,是目前大尺寸的背光板面临技术上的瓶颈,无法再予突破。另一种直下型背光板是以极细的灯管为光源,同样是因为细长的灯管制作不 易,同时容易破裂而使成本高居不下,仍是没有解决当前的技术瓶颈。因此,侧光式的背光板结构虽在小尺寸时较为省工、省材,但大尺寸时则有制 造不易及光线不均勻的问题;而直下型结构背光板虽光线较均勻且较强,但成本较高, 又有散热问题,同样是一项极待克服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板结构,其是使用多根高导光率的光源 条,同时将多根光源条并排而组成板状或栅状的结构;多根光源条的两端设有发光源 (例如发光二极管),使所述发光源所打出的光线能在光源条上形成均勻的光柱,以构 成整片的背光,故能节省发光源(发光二极管)的数目,同时制造方便,相较于现有的大 尺寸的薄板结构,在制程上更为简单而方便,能大幅节省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板结构,在上述的高导光率的光源条上, 在距发光源较远的位置设有较密的聚光点,使光线能在原本光线较弱之处,因聚光点而 使光度变成均一高度,提供更为优质的均勻混光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板结构,在上述的高导光率的光源条顶面 覆设有一层反光膜,使所述光源条的光线能朝底面的方向射出,除了更增加亮度,同时 省略了现有的反光板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板结构,其主要是由多根高导光率材 制成的光源条,相互以一定间距排列而组成栅状的发光结构体。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多根光源条的间距为零,即相互并排无间距而并成板 状结构。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光源条具有一管体,且在所述管体两端分别各设有一 发光源,所述发光源包含有至少一颗发光二极管,以及一控制电路板。较佳的实施方案中,较佳的实施方案中,较佳的实施方案中,列。较佳的实施方案中,较佳的实施方案中,较佳的实施方案中,较佳的实施方案中,较佳的实施方案中,较佳的实施方案中,较佳的实施方案中,较佳的实施方案中,较佳的实施方案中,较佳的实施方案中,较佳的实施方案中,较佳的实施方案中,较佳的实施方案中,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所述光源条沿着轴向的一侧面覆设有一层反光膜。 所述多根光源条上均设有多个聚光点。 所述光源条截面为圆形。 所述光源条截面为方形。 所述光源条截面为对称的多边形。 所述多根并排的光源条间设有连结部。 所述多根并列的光源条间设有点状的连结部。 所述多根并列的光源条间设有线状的连结部。 所述多根光源条具有色泽。 所述多根光源条本身为透明。 所述多根光源条的轴向设有通孔。 所述多根的光源条后方设有反光板。 所述多根光源条的两端是被夹具所结合固定。 所述光源条为可弯曲的软质高导光率材质所制成。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背光板结构,是由多根高导光率的光源 条并排而组成板状或栅状的发光结构体;且所述光源条具有一管体,且在管体两端分别 各设有一发光源,所述发光源包含有至少一颗发光二极管,以及一控制电路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结构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光源棒结构分解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实施例剖视图;5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变化实施例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另种结构实施例图7为现有侧光型背光板的平面示意图8为现有改良侧光型背光板的平面示意图9为现有直下型背光板的平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背光板;20-光源条;21-管体;210-通孔;211-聚光 点;212-聚光点;22-发光源;220-电路板;221-发光二极管;23-连结部;24-反 光膜;30-反光板;31-偏光板;40-板体;41-嵌接槽;42-发光二极管;50-板体; 60-发光源;70-板体;71-凸点;80-发光源。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贵审查委员能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仅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板10,主要是由多根高导光率的光源条20并 排而组成板状,或者相互间隔成适当间距,如栅状(请参看图6所示)的发光结构体。请配合参看图1、3所示,所述光源条20不同于一般的灯管,为一软材的透光管 体21,中央可设有一通孔210,并在管体21的外部设有多颗聚光点211、212,且为了使 管体21表面所散发出的光度更为均勻,所述管体21在中央位置的多颗聚光点211间距, 是较管体21两端位置的多颗聚光点212更为密集,且呈渐进式的分布(请参看图2、3所 示);另在多根光源条20的管体21两端分别各设有一发光源22所述发光源22包含有至 少一颗发光二极管221及一控制电路板220,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221可依实际状况加以 增减,本案图式仅以一颗作为说明,且所述发光二极管221可采用各种照明用的规格, 不需要特别限定,包括表面粘着(SMT)式及具一般具两焊接脚的发光二极管221零件 规格。另外,由于所述光源条20为一软材的结构体,故可依需要而略为弯曲,而且 由于为高导光材制成,即使弯曲并不影响其透光性及传导性,因此本专利技术确为一突破传 统,为新颖而创新的设计。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请参看图4所示,但亦请配合参看图1、2、3所示,由所述多 根光源条20所组成的背光板10,其一侧面(前方)可设有偏光板31,而在另一侧面(后 方)则设有反光板30,所述反光板30具有高反射面,并可设有如抛物线的弧形,能将一 部分的光源再反射至前方;因此,由多根高导光率的光源条20,在其两端的发光源22投 射光线后,即通过管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是由多根高导光率材制成的光源条,相互以一定间距排列而组成栅状的发光结构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是由多根高导光率材制成的光源条,相互以 一定间距排列而组成栅状的发光结构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光源条的间距为零,即 相互并排无间距而并成板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条具有一管体,且在所 述管体两端分别各设有一发光源,所述发光源包含有至少一颗发光二极管,以及一控制 电路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光源条上设有多个 聚光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条上的聚光点是具有疏 密的排列。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条上的聚光点是以中央 密集而两端较疏的方式排列。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条沿着轴向的一侧面覆设有一层反光膜。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光源条上均设有多个聚7 点ο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条截面为圆形。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条截面为方形。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源庄英德陈亿圣
申请(专利权)人:馨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