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正洋专利>正文

蟾衣采集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526 阅读:16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蟾衣采集分离器。其主要由两个框架、支撑脚和网状物组成,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框架通过支撑脚构成上下两层。在上层框架的上表面覆设有网孔为1.5×1.5-2.5×2.5厘米的网状物;在下层框架的上表面覆设有60-100目的网状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有效地将蟾蜍及其所蜕蟾衣分离,避免了蟾蜍吞食蟾衣,而无需人工看守,提高了蟾衣得率;同时,解决了因蟾蜍与蟾衣混在一起而导致蟾衣破碎的问题,提高了蟾衣的整衣率;并且,降低了蟾衣粘染杂物的程度,有效地提高了蟾衣的品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Clothing collection separat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llection of clothing separator. The utility model is mainly composed of two frames, a supporting foot and a mesh body, wherein, the frame with the same size and the same shape is composed of the upper and the lower two layers through the supporting feet.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upper frame is covered with a mesh of 1.5 * 1.5 * 2.5 * 2.5 cm, and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lower layer frame is covered with a net of the purpose of 60 to 100. Because the utility model effectively and chantui bufonic isolated toad, toad toad skin to avoid swallowing, without artificial guard, improve the yield of bufonic; at the same time, solves the problem of bufonic toads and mixed together caused bufonic broken problem, improve the whole garment clothing and clothing, reduced rate; viscosity with the degree of debris,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ot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特种养殖用具,特别是一种蟾衣采集分离器
技术介绍
蟾衣是蟾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蜕的壳,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蟾蜍在蜕衣过程中,会吞食其蟾衣,因而在自然界很难找到蟾衣。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需人工日夜守候,在蟾蜍蜕下蟾衣刚吞到嘴里时,将其拉出,故消耗大量的人力,且每位人工所看守的蟾蜍数量有限,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并且,由于靠人工从蟾口中夺衣,极易破碎,整衣率低;同时,在人工夺衣过程中,蟾衣的角质粘膜不可避免地粘染泥沙等杂物,若沾染的杂物过多,则无法漂洗干净,从而影响其品质和服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有效地将蟾蜍及其所蜕蟾衣分离、提高蟾衣采集率、成衣率和品质的蟾衣采集分离器。本技术主要由两个框架、支撑脚和网状物组成,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框架通过支撑脚构成上下两层;在上层框架的上表面覆设有网孔为1.5×1.5---2.5×2.5厘米的网状物,在下层框架的上表面覆设有60-100目的网状物。上层框架的下表面、下层框架的上表面对应地设有与支撑脚相配的装配口,使支撑脚与上、下层框架呈活动连接。在上层框架上对称地设有把手。使用时,将本技术置于带有进、出水口的容器中,将待蜕衣的蟾蜍置于上层框架的网状物上,蟾蜍所蜕的蟾衣从网孔中落到下层框架的网状物上;收集蟾衣时,则将把手向上提起,移走上层框架,即可方便地清洗、收集蟾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有效地将蟾蜍及其所蜕蟾衣分离,避免了蟾蜍吞食蟾衣,而无需人工看守,提高了蟾衣得率;同时,解决了因蟾蜍与蟾衣混在一起而导致蟾衣破碎的问题,提高了蟾衣的整衣率;并且,降低了蟾衣粘染杂物的程度,有效地提高了蟾衣的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上层框架、2为把手、3为装配口、4为网状物、5为下层框架、6为网状物、7为支撑脚。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主要由上、下层框架1、5、支撑脚7和网状物4、6组成,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矩形上、下层框架1、5,均为不锈钢材料制成,其下表面、上表面的四角处对应地设有与支撑脚7相配的装配口3,并使支撑脚7与上、下层框架1、5呈活动连接。在上层框架1的上表面覆设有由细钢丝构成的、网孔为2×2厘米的网状物4(蟾蜍无法钻入下层);并且,在上层框架1的侧边上对称地设有把手2。在下层框架5的上表面覆设有80目的网状物6(尼龙网)。使用时,将本技术置于带有进、出水口的容器(水泥池)中,将待蜕衣的蟾蜍置于上层框架1的网状物4上,蟾蜍所蜕的蟾衣从网孔中落入下层框架5的网状物6上,这样有效地将蟾蜍及其所蜕蟾衣分离,避免了蟾蜍吞食蟾衣,而无需人工看守,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蟾衣得率;解决了因蟾蜍与蟾衣混在一起而导致蟾衣破碎的问题,提高了蟾衣的整衣率;并且,避免了蟾衣粘染杂物,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蟾衣的品质。收集蟾衣时,则将把手2向上提起,移走上层框架1,即可方便地清洗、收集蟾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蟾衣采集分离器,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两个框架、支撑脚和网状物组成,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框架通过支撑脚构成上下两层,在上层框架的上表面覆设有网孔为1.5×1.5---2.5×2.5厘米的网状物;在下层框架的上表面覆设有60-100目的网状物。

【技术特征摘要】
1.蟾衣采集分离器,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两个框架、支撑脚和网状物组成,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框架通过支撑脚构成上下两层,在上层框架的上表面覆设有网孔为1.5×1.5---2.5×2.5厘米的网状物;在下层框架的上表面覆设有60-100目的网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正洋
申请(专利权)人:袁正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