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训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41738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重量训练机,包含一骨架、一双向机构、一阻力机构和一传动机构;骨架稳固站立于地面上,其内设有二导杆;双向机构设置在骨架上,其设有一上、下凸轮;阻力机构设置在骨架上,其具有可在二导杆上带动复数个配重块作上下移动的一座体以及带动双向机构的一施力元件;传动机构设置在骨架上,其具有二钢线及一轮组,一钢线飞绕轮组的上轮并固设于上凸轮及座体上,而另一钢线飞绕轮组的下轮并固设于下凸轮及骨架上。此种训练机结构可让使用者的手或脚部作双向训练。(*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重量训练机,特别是指一种让使用者的手或腿部可获得双向的运动训练,从而训练各种不同的肌肉部位的训练机。
技术介绍
目前的重量训练机主要设有一骨架、一运动机构、阻力机构、一传动机构及一座 椅,该骨架设有可支撑由复数个配重块所构成的阻力机构,该运动机构上设有一凸轮、旋臂 及一施力元件,传动机构包含有一钢线及至少一惰轮,该钢线飞绕惰轮并接于凸轮及配重 块上,使用者位于座椅上,对施力元件以手部或腿部拉动所能负荷的配重块,来进行提升肌 肉及体能的训练。 然而,前述重量训练机的转向机构为单一转向,其单一转向仅能对特定肌肉进行锻炼,而无法达到以两种方向让手部或脚部的不同肌肉部位进行有效锻炼。 因此,应该有需要一种不同于习知重量训练机、以达到提升不同肌肉部位的训练机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量训练机,其可让使用者的手或脚部作 双向训练。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种重量训练机,包含一骨架、一双向机构、一阻力机构和一传动机构;骨架稳固 站立于地面上,其内设有二导杆;双向机构设置在骨架上,其设有一上、下凸轮;阻力机构 设置在骨架上,其具有可在二导杆上带动复数个配重块作上下移动的一座体以及带动双向 机构的一施力元件;传动机构设置在骨架上,其具有二钢线及一轮组,一钢线飞绕轮组的上 轮并固设于上凸轮及座体上,而另一钢线飞绕轮组的下轮并固设于下凸轮及骨架上。 上述双向机构设有一具有联结杆并可旋转调整位置的旋转轮,该旋转轮与上、下 凸轮为同一轴杆,在联结杆上设有一能旋转调整位置的调整座,该调整座供前述施力元件 设置,该施力元件借助该旋转轮及调整座转动调整并定位。 上述座体设有上基板、下基板及连接上、下基板的二套管,该套管套合于前述二导 杆处,且上、下基板固设有一被动杆,选择器插入相邻配重块间的间隙并嵌固于被动杆的凹 环槽。 上述传动机构在前述骨架上方侧端设有二惰轮,而上端设有二惰轮,于骨架下方 侧端设有二惰轮,所述惰轮供二钢线分别飞绕。 上述重量训练机还设有一座椅,该座椅设置在骨架旁,其设有一椅垫、椅背及一可 作上下移动调整的受力元件及把手。 上述重量训练机还设有一座椅,该座椅设有一椅垫及椅背,该椅背为一横向滚筒, 该椅垫下方设有二分隔开的受力元件,而椅垫前方分别往左右侧设有二分隔开的支杆。 上述重量训练机还设有一座椅,该座椅设有椅背及椅垫且前方设有供手臂放置的 支撑架。 上述双向机构设有旋转轮,该旋转轮设有一能旋转调整位置的臂杆,该臂杆设有 一杆,该杆上设有分隔开的施力把手供使用者手部握持,且旋转轮、臂杆系与上、下凸轮为 同一轴杆。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通过在骨架上设置一双向机构、一阻力机构及一与 双向机构和阻力机构连接的传动机构,而座椅装设于骨架旁,而双向机构上设有一施力元 件,施力元件在作顺时针转动时,旋转轮会带动上凸轮转动并将钢线拉动,而使配重块往上 移动,在不使力时,会因配重块的重量而使上凸轮拉回原位;当施力元件作逆时针转动时, 旋转轮会带动下凸轮转动并将钢线拉动,而使配重块往上移动,在不使力时则会因配重块 的重量而使下凸轮回到原位;使用者运用座椅并对施力元件进行单向或双向来回运动,借 助双向机构能经由传动机构来带动阻力机构,因而能让手部或腿部受阻力以进行重量训 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重量训练机的立体图; 图2是本技术重量训练机的另一方向立体图; 图3是图1中座椅的透视图; 图4是图1的动作示意图,并显示施力元件作顺时针旋转使下凸轮带动配重块; 图5是图1的另一动作示意图,并显示施力元件作逆时针旋转使上凸轮带动配重 块; 图6是本技术中传动机构的绕线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重量训练机的传动原理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重量训练机的另一传动原理示意图; 图9是本技术另一重量训练机的立体图; 图10是本技术又一重量训练机的立体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l骨架11竖杆12竖杆13横杆14横杆15导杆16导杆2双向机构21上凸轮211固定端22下凸轮221固定端23旋转轮231轴杆232联结杆233卡榫24调整座241卡榫25臂杆251杆252施力把手253施力把手254卡榫3阻力机构31座体311套管312套管313上基板314下基板315被动杆316环凹槽32配重块320间隙33选择器34施力元件4传动机构41惰轮42惰轮43轮组431上轮432下轮44惰轮45惰轮46钢线47惰轮48惰轮49钢线5座椅51椅垫511穿孔52椅背521卡榫53杆件54卡榫541把手控制55握把56受力元件6座椅61椅垫62椅垫63支杆64支杆65支杆66支杆67受力元件68受力元件7座椅71椅垫72椅背73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特点及有益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显示依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构成的重量训练机,包含一 骨架1、一双向机构2、一阻力机构3、一传动机构4及一座椅5。 骨架1稳固地站立于地面上,其设有二直立的竖杆11、12及位于二竖杆11、12上 下方的二横杆13、14,二横杆13、14之间还设有二导杆15、 16。 双向机构2设有同一轴杆231的上、下凸轮21、22及旋转轮23,该旋转轮23延伸 设有一联结杆232,该联结杆232的一端上设有一调整座24,而调整座24及旋转轮23能分 别转动地调整位置并利用一卡榫241、233使其定位。 阻力机构3设置在骨架1上,其具有可在二导杆15、 16上作上下移动的一座体31 和复数个配重块32以及一带动双向机构2的施力元件34,在配重块32上设有一座体31, 该座体31设有上基板313、下基板314及连接上、下基板313、314的二套管311、312,该套 管311、312可套合于前述二导杆15、16处,且上、下基板313、314固设有一被动杆315,将选 择器33插入相邻配重块32间的间隙320并嵌固于被动杆315的凹环槽316 (如图4及图 5所示),该施力元件34是装设在双向机构2的调整座24上。 传动机构4由六个惰轮41、42、44、45、47、48、一轮组43及二钢线46、49所组成, 在骨架1上方的横杆13侧端设有二惰轮41、42,且横杆13的上端设有二惰轮44、45,在骨 架1下方的横杆14侧端设有二惰轮47、48,一钢线46 —端固设于前述上凸轮21的固定端 211,往上飞绕二惰轮41、42后,并往下绕过一轮组43的上轮431,接着往上飞绕于二惰轮 44、45,再往下将钢线46的另一端固设于座体4的被动杆45,而另一钢线49的一端固设于 前述下凸轮22的固定端221,往下飞绕二惰轮48、47,并往上绕过一轮组43的下轮432,再 往下将该钢线49的另一端固设于骨架1下方的横杆14上。 座椅5设置在骨架1旁,其设有一椅垫51、一椅背52及受力元件56,该椅背52可 调整前后移动并利用一卡榫521定位,该椅垫51旁延伸设有一杆件53,该杆件53上设有 供使用者(图中未示)的手部抓握或使用的握把55和受力元件56,且该杆件53在椅垫51 旁设有一卡榫54,使杆件53可作上下位移,而卡榫54有一把手控制541能将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骨架、一双向机构、一阻力机构和一传动机构;骨架稳固站立于地面上,其内设有二导杆;双向机构设置在骨架上,其设有一上、下凸轮;阻力机构设置在骨架上,其具有可在二导杆上带动复数个配重块作上下移动的一座体以及带动双向机构的一施力元件;传动机构设置在骨架上,其具有二钢线及一轮组,一钢线飞绕轮组的上轮并固设于上凸轮及座体上,而另一钢线飞绕轮组的下轮并固设于下凸轮及骨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重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骨架、一双向机构、一阻力机构和一传动机构;骨架稳固站立于地面上,其内设有二导杆;双向机构设置在骨架上,其设有一上、下凸轮;阻力机构设置在骨架上,其具有可在二导杆上带动复数个配重块作上下移动的一座体以及带动双向机构的一施力元件;传动机构设置在骨架上,其具有二钢线及一轮组,一钢线飞绕轮组的上轮并固设于上凸轮及座体上,而另一钢线飞绕轮组的下轮并固设于下凸轮及骨架上。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机构设有一具有联结杆并 可旋转调整位置的旋转轮,该旋转轮与上、下凸轮为同一轴杆,在联结杆上设有一能旋转调 整位置的调整座,该调整座供前述施力元件设置,该施力元件借助该旋转轮及调整座转动 调整并定位。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重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设有上基板、下基板及连接 上、下基板的二套管,该套管套合于前述二导杆处,且上、下基板固设有一被动杆,选择器插 入相邻配重块间的间隙并嵌固于被动杆的凹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海滨
申请(专利权)人:力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