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窥镜下手术用引流管,在内窥镜下外科手术中,在向体内管腔的插入.留置操作中能够防止气腹气体漏出至体外,且能够减少手术中的腹腔内术野的变化。该内窥镜下手术用引流管由医疗用挠性管(1)和将该管(1)的密封部(6)切除之后与该管嵌合的连接用连接器(7)构成,所述医疗用挠性管(1)从前端开口部(2)到后端部(4)外径大致相同且在后端部(4)设有密封部(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内窥镜下胆囊摘除术中的手术中造影和手术后引流中使用的医疗用管。
技术介绍
近年来,内窥镜下手术从胆囊摘除术开始,如今其对象区域急速扩大。并且以往作 为内窥镜下手术被禁忌的总胆管切开取石术也逐渐普及。在该手术中,手术中的造影以及 手术后的总胆管的引流成为重点。在以往的技术中与腹部切开手术相同,通过留置T管来进行手术后引流。但是,如 果不等待形成瘘孔则无法拔出,因此手术后住院时间长(平均29日),无法发挥腹腔镜下手 术的低侵害性和手术后住院日期短的特长。并且,由于该管形状导致留置在总胆管中的留 置操作复杂,需要很高的内窥镜下的操作技术。因此,开发了经由胆囊管将被称为C管的通用的细径管留置在总胆管中的技术。 且已经发表了通过该技术,手术后住院时间短(平均11 14日)、并且极其有效(第七次 内窥镜下外科手术研究会-1994. 11. 25-抄录集127页)。但是,当通过设在腹壁上的外套 针将管插入并进行留置操作时,存在腹腔内的气腹气体经由管漏出至体外从而术野变化而 妨碍手术操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这种管所具备的这种问题点而经过各种各样的研究最 终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是在插入管并进行留置操作时气腹气体也不会漏出的管。内窥镜下手术用引流管的特征在于,该内窥镜下手术用引流管由医疗用挠性管和 在将该管的后端密封部切除后嵌合在该管上的连接器构成,所述医疗用挠性管的前端部开 口,在前端部附近具有与内腔连通的多个侧孔,从前端部直到后端部的管的外径大致相同 而没有阶梯差,并且在后端具有气密地封闭管内腔的密封部。附图说明图1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下手术用引流管的外观图。图2是示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下手术用引流管的使用方法的 概要图。标号说明1...管;2...前端开口部;3...侧口 ;4...后端部;5...管内腔;6...密封部;7...连接器;8...装配部;9...鲁尔接头部;10...腹部切开部;11...穿刺针;12...外套 管;13...胆囊管;14...腹壁;15...总胆管;16...伸缩性缝合线;17...夹子。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这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并 不限定于此。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内窥镜手术用引流管的外观图。弓丨流管的主体是医疗用挠性管1,其具有前端开口部2和在前端开口部2附近与内 腔连通的多个侧孔3,除了前端开口部2和侧孔3附近以外直到后端部4为止管1的外径都 大致相同没有阶梯差,并且在后端部4具有气密地封闭管内腔5的密封部6。在本专利技术中使 用的管1具有管内腔5,期望管内腔5使造影剂和体液的通过容易,并且期望管1的外径具 有如下的与套管针内径的尺寸匹配性,即、容易通过与该管1组合使用的套管针的内腔、并 且不易引起气腹气体的漏出的程度的与套管针内径的尺寸匹配性。并且在管1的前端开口 部2附近开有多个侧孔3,从而使造影剂的流出或者体液的流入更加有效。管1的材质例如是由软质聚氯乙烯树脂、硅橡胶、聚氨酯弹性材料等具有挠性的 合成树脂通过挤出成型而成的。需要具有在弯曲时能够保持管的形状且内腔难以被压溃的 程度的弹性和不会对活体造成伤害的柔软性,优选其硬度为邵氏(shore)硬度A(JIS)40 70的程度。并且管2的尺寸并无特殊限定,通常在外径1 10mm、内径0. 5 8mm、全长 100 1000mm的范围内选择,在经由胆囊管插入总胆管的情况下,考虑胆囊管的粗细和距 离腹壁的距离,优选外径1. 5 3mm、全长300 600mm。进一步,侧孔3具有读出插入体腔 或胆管的深度的长度方向的刻度线、用于确认体内的留置位置的X线不透射性。前端开口部2附近的侧孔3在距离前端0 100mm的范围内被开有一至多个,对 于其大小,0. 1 8mm的大小是合适的。在经过胆囊管较浅地插入并留置在总胆管中的情况 下,优选在距离前端10 30mm的范围内以3 10mm的间隔开有多个开口。期望前端开口 部2在其边缘实施了倒圆角加工以不对体腔内组织造成损伤,如果考虑侧孔3的功能,也可 以采取圆形密封的形状。并且,很多情况下比侧孔3部还靠前端的部分被插入管腔内,并在 侧孔3部的后侧结扎固定。在该情况下,为了使结扎固定性可靠,也可以在比管1的外径细 的尺寸内赋予凹凸从而设置凸起部分。在后端4设有密封部6。该密封部6通过朝管内腔注入聚氨酯树脂等、装配树脂成 型品或金属加工品、管自身的热加工等加工而成。其形状并不特定,但至少不能形成为当沿 着插入胆管内的管拔出外套管12时成为通过障碍亦即比管1的外径凸出的形状、尺寸。连接器7是树脂成型品或金属加工品,是注入造影剂时的注射筒或者排出体液时 的贮存容器与管1的连接部。在留置在体内后使用者将密封部6切除,该连接器7由嵌合 在该切除端的管内腔5中的装配部8和与注射筒等嵌合的鲁尔接头部9构成。装配部8具 有与管1内径大致相同或稍粗的外径、且根据需要设有防脱用的凹凸。鲁尔接头部9期望 为JIS规定的形状、尺寸。下面以在腹腔镜下总胆管切开取石术中使用的情况为例对本专利技术中的内窥镜下 手术用引流管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首先通过腹部的切开部10刺入穿刺针11和外套管12, 将其前端导入胆囊管13内并仅将穿刺针11拔出而留置外套管12。通过外套管12的开口 部将管1导入。由于此时管1的后端部4具有密封部6,因此能够防止腹腔内的气腹气体通 过管1的内腔5排出至体外。迅速地将管1插入外套管12中,以外套管12作为引导件将管1留置在胆囊管13 内。然后拔出外套管12,并在插入有管1的胆囊管13的外侧系上伸缩性缝合线16。一边较强地牵拉伸缩性缝合线16、一边夹上夹子17以使管1不易脱出,并切断多余的伸缩性缝 合线16。切断管后端4的密封部6,将连接器7连接在管1上。经由连接器7将造影剂导 入胆囊管13及总胆管15中进行造影、或者进行胆汁等体液的排出。手术后经过一段时间,当不再需要管1时,从体外将管1拔出从而胆囊管13的开 口部通过系在胆囊管13的周围的伸缩性缝合线16自发地闭塞,因此在手术后不用进行任 何处置,胆汁不会朝腹腔内漏出,患者得到治愈。对于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下手术用引流管,由于在插入并留置的操作中管内腔和 外套管之间的间隙被气密地封闭、且体腔和外部被隔断,因此在内窥镜下手术中气腹气体 不会漏出从而使术野变窄,能够保持良好的视野,因此能够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容易 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窥镜下手术用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下手术用引流管由医疗用挠性管和在将该管的后端密封部切除后与该管嵌合的连接器构成,所述医疗用挠性管构成为,前端部开口,在前端部附近具有与内腔连通的多个侧孔,从前端部直到后端部的管的外径大致相同而没有阶梯差,并且在后端具有气密地封闭管内腔的后端密封部,并且,硬度在邵氏硬度A(JIS)40以上、70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下手术用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下手术用引流管由医疗用挠性 管和在将该管的后端密封部切除后与该管嵌合的连接器构成,所述医疗用挠性管构成为, 前端部开口,在前端部附近具有与内腔连通的多个侧孔,从前端部直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边悦朗,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