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腹式呼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32594 阅读:3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体外腹部提压辅助呼吸的呼吸监控装置,实现在进行辅助呼吸时对被检测者吸呼状态的实时监测并控制体外腹式呼吸器的工作状态。利用皮肤吸附装置对腹壁进行提拉和按压,腹腔正负压差的变化对膈肌产生了充分的上下移动运动,血流动力学对心脏复苏的确切效果有待证实,但肺通气的效果已被潮气量的测量所证实。该方法无须在心肺复苏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其它人工通气,当然呼吸道通畅是共同的前提。由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得出结论:在很多场合依靠单纯腹式呼吸人工装置便可以解决人工呼吸的问题,而且符合生理状态的呼吸,可以是随微弱自主呼吸的人工呼吸,也可以进行人为控制的人工呼吸,大量格林巴利综合症在急诊条件的人工呼吸改善缺氧状况的医疗实践充分证明了腹式呼吸器的便捷和维持生命的可靠效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心肺复苏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控制膈肌运动的心肺复苏方法,着重阐述涉及肺通气的辅助方法。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传统CPR以改变胸廓物理形态进行心肺复苏,对心脏复苏的效果较为 肯定,而对肺复苏通气的有效性并没有得到充分证实。
技术实现思路
通过体外人工方法有效改变腹内压力而有效改变膈肌上下运动幅度同样具有心 肺复苏的双重效果,该方法对循环的作用尚不能证明比改变胸廓物理形态更有效,但对肺 有效通气量无疑优于传统胸部按压心肺复苏术。 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利用皮肤吸附装置对腹壁进行提拉和 按压,腹腔正负压差的变化对膈肌产生了充分的上下移动运动,血流动力学对心脏复苏的 确切效果有待证实,但肺通气的效果已被潮气量的测量所证实。该方法无须在心肺复苏时 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其它人工通气,当然呼吸道通畅是共同的前提。由此本专利技术得出结 论在很多场合依靠单纯腹式呼吸人工装置便可以解决人工呼吸的问题,而且是符合生理 状态的呼吸,可以是随微弱自主呼吸的人工呼吸,也可以进行人为控制的人工呼吸,大量格 林巴利综合症在急诊条件的人工呼吸改善缺氧状况的医疗实践充分证明了腹式呼吸器的 便捷和维持生命的可靠效果。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体外腹部提压辅助呼吸的呼吸监控装 置,实现在进行辅助呼吸时对被检测者吸呼状态的实时监测并控制体外腹式呼吸器的工作 状态。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首先提供一种呼吸监控装置,该装置包括串行连接的传感器,数据采集电路和终端设备,其中所述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用于将测量得到的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输出到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所述数据采集电路用于对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采集,然后将生成的数字信号输出到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用于接受数据采集电路输出的数字信号,并且当接收到的数字信号到达预先设置的体外腹式呼吸器的启动点时,输出呼吸器启动信号。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同步或按一定比例间歇辅助呼吸。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数据采集电路至少包括串行连接的前置放大器、模数转换电路和控制单元;其中所述前置放大器用于接受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对该电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电信号输出到模数转换电路;所述模数转换电路用于接收放大器输出的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出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模数转换电路输出的数字信号,并将接收到的数字信号发送到终端设备。 上述装置中,所述呼吸监控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传感器保护电路,该传感器保护 电路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在接收到模数转换电路输出的异常编码后,启用内部定时器,且在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中,向传感器保护电路输出周期性方波信号;所述传感器保护电路按照接收到的方波信号的频率发出报警信号。 上述装置中,所述传感器保护电路包括一个三极管和一个蜂鸣器;其中三极管的基极通过一个电阻与控制单元相连接,且按控制单元输出的方波信号的频率导通或截止;蜂鸣器的输入端与三极管集电极相连,输出端与电源相连,并通过一个电阻与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接,当周期性电流通过时,蜂鸣器发出固定频率的报警信号。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呼吸监控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电平转换电路,该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数据采集电路相连接,该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终端设备的串行通信接口相连接。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数据采集电路与所述终端设备通过并行通信接口或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相连接。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压力传感器为触力传感器。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吸呼监控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固定装置,在工作时,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相连接。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固定装置为束带。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终端设备进一步包括一个体外腹式呼吸器启动控制信号输出端,该输出端在工作时与体外腹式呼吸器相连接。 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采用由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电路和终端设备串连组成的电路实现了对患者呼吸状态的实时监控。使得医生可以根据可视的呼吸曲线,选择恰当的辅助呼吸方式可以是同步辅助呼吸、间歇辅助呼吸或控制辅助呼吸。 本技术的任务进一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这种体外腹式呼吸器有机械支架机构、升降机构、电动减速机构、手动传动机构和负压吸附机构。在电动减速机构、手动传动机构的传动轴末端安有偏心轮,并驱动垂直杆上部滑轨垂直往复运动,垂直杆再带动负压吸头垂直往复运动。负压吸附机构是用微型真空泵使负压吸头吸附在被救治者的腹部皮肤上。当启动装置,负压吸头便在腹部进行按压和提拉的往复动作。 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很多场合依靠单纯腹式呼吸人工装置便可以解决人工呼吸的问题,而且是符合生理状态的呼吸,可以是随微弱自主呼吸的人工呼吸,也可以进行人为控制的人工呼吸,大量格林巴利综合症在急诊条件的人工呼吸改善缺氧状况的医疗实践充分证明了腹式呼吸器的便捷和维持生命的可靠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体外腹式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的呼吸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3是体外腹式呼吸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负压吸头 2.垂直杆 3.垂直杆滑道 4.垂直杆滑轨 5.真空泵6.偏心轮 7.传动轴 8.电机 9.减速器 10.变速箱 11.手动把手 12.上套筒13.升降把手14.同定螺栓15.下套筒16.底盘17横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 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技术的一种用于人工辅助呼吸的呼吸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电路和终端设备。其中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患者胸廓的位移运动而产生的力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输出到数据采集电路;所述数据采集电路用于对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采集,然后将生成的数字信号输出到终端设备,该数据采集电路主要包括前置放大器、模数转换电路和控制单元。其中,前置放大器用于接受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对其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电信号输出到模数转换电路;模数转换电路用于将输入的模拟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出到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模数转换之后的数字信号,并将接收到的正常数字信号发送到外部终端设备,而在接收到的数字信号为异常编码时,启用内部定时器,在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中,向与其相连的一个传感器保护电路输出周期性方波信号;终端设备用于接受并显示数据采集电路输出的数字信号,并且当接受到的数字信号到达预先设置的体外腹式呼吸器启动点时,输出呼吸器启动信号。 图2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路图,如图2所示,该呼吸监控装置包括一个压力传感器、一个前置放大器、一个模数转换电路、一个控制单元和一台PC机。 其中压力传感器为触力传感器,在测量时,该触力传感器通过一个固定装置固定于被监测者的胸部,例如通过一条缠绕在被监测者身体上的束带来将传感器紧压在被监测者的胸部。 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前置放大器相连接,该前置放大器主要包括三个运算放大 器Al、 A2和A3。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SENS0R+和SENSOR-分别经输入电阻Rl、 R2与运算 放大器A1、A2的同相端相连,运算放大器A1、A2的输出信号经运算放大器A3求差后送至模 数转换电路U2的模拟信号输入端VX,进行模数转换。 在模数转换电路中,VSS管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体外腹式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一个体外腹式呼吸器启动控制信号输出端,该输出端在工作时与体外腹式呼吸器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体外腹式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一个体外腹式呼吸器启动控制信号输出端,该输出端在工作时与体外腹式呼吸器相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腹式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祥郑静晨侯世科樊毫军孙鲲马立芝刘亚华汪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